陈鹤琴“活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师德建设初探
2019-12-04陈金娣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切身感受到师德的重要性和师德建设的紧迫性。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从业务修养、教学技术、优良品质三个维度分别对教师提出了对孩子、对工作、对自己、对同事、对学习的细致要求。在此理念引领下,我们从凝练个性文化、感悟职业信仰、商定与践行各项制度、营造和谐氛围等方面开展师德建设,将“师德为先”的理念牢记心中,用责任和使命静心为未来培养完整的儿童。
【关键词】“活教育”;师德建设;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10-0027-04
【作者简介】陈金娣(1972 -),女,江苏扬州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镇江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表现在教师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切身感受到师德的重要性和师德建设的紧迫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即为“师德为先”,具体包括: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基本内容中三个维度的第一个维度即为“专业理念与师德”,并从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对幼儿保育与教育的态度与行为、教师个人的修养与行为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提出十条针对性要求,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人,以德立身;职业,以德为范;教师,以德尽责。我园以“活教育”为引领建构发展适宜性课程,我们始终牢记陈鹤琴先生“一切为儿童”的教诲,力争培养“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教师队伍。在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过程中,我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大家共同行走在一所新园、一支队伍、一园孩子启航发展的道路上。
一、凝练个性文化,以“活之道”浸染师德的种子
文化育人是办园的重要内容与途径。我园地处镇江新区,镇江新区在西周时期被称为“宜”地,是“宜”文化的发源地。通过学习《陈鹤琴全集》等著作,我们对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感悟到虞永平教授对“活教育”儿童观的评价:陈鹤琴“活教育”儿童观本质内容是要科学认识儿童,顺应儿童的天性,给与儿童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给与儿童适宜的指导和帮助[1]。因此,我们确立了“活教育·宜成长”的课程实施理念,通过精心学习和实践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用活的教材、活的教法、活的环境使课程内容与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相宜,课程环境与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宜,课程实施方式与幼儿的成长规律合宜。
我们的办学使命是:追寻教育真谛,铸就完整人格。陈鹤琴先生呼吁全社会都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2],提出要使儿童教育科学化,首先要正确对待和教育儿童。为此,我们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独特的生命个体,尊重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其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成长。
我们的师德核心是:敬业、乐业、专业、创业。陈鹤琴先生认为,凡研究儿童的人,必须具有以下资格:(1)知科学的方法,具有科学精神;(2)对于儿童有敬爱之心;(3)曾经研究过普通心理学;(4)必须有恒心和细心;(5)与儿童接触的机会要多[3]。陈鹤琴先生的思想中包含了“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涵义。对事业心怀敬仰,把职业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倾心经营;不断进取,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体验工作的幸福;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材施教,于无声处润物,于点滴处支持,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中,快乐而积极主动地实现发展;在工作中富有创造性,用能吃苦、不灰心的精神用心和幼儿、园所共同成长。
我们的专业精神是:尽心、静心、精心。我们追求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态度,心无旁骛投入工作的状态,细致周密投入工作的行为。
二、感悟职业信仰,以“乐之源”滋润师德的嫩芽
陈鹤琴先生认为:“一个优良的教师一定要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4]这种热情源于对职业的信仰。陈鹤琴先生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幼儿教育事业上,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孩子的挚爱值得所有幼教人学习。在管理实践中,我园注重引导和帮助教师坚定正確的职业信念,在观念转变的过程中体验职业带来的快乐。
(一)对职业怀着敬心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为它的对象早于学龄儿童。它的功用,正如培植苗木,实在关系于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于国家社会。”[5]我们通过榜样学习等方式,感悟教育工作关系到每个家庭,关系到孩子和社会的未来;结合“活教育”理念开展研讨交流等活动,反思孩子是自己的学习伙伴,懂得幼儿需要,尊重他们好游戏、好奇、好模范、喜欢成功等心理,树立高尚的职业情怀。
(二)对孩子尽心尽力
陈鹤琴先生对幼稚园教师也充满着期待:中国的幼稚教育“正等着千千万万从事幼教工作的人去开拓,举凡设施、教学、教材……都需要全体幼教工作人员创造、实验、推广,使幼稚教育在中国开放出鲜艳的花朵、结成甜美的果实,为祖国新生的一代开拓辽阔而美丽的园地”[6]。在幼儿园实践中,我们加大培训力度、拓展交流空间,让教师们在与同伴、同行、专家的交往中,感受精心的成果,找到和别人的差距。大家认识到:只有细心观察、科学分析,才能做到精心计划和组织好每一次活动,享受“教无定法”的挑战与成功;一个追随幼儿的教师,才能主动“全心全意地为儿童谋幸福,继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7]。
(三)对学习能够专心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教师需要具有“对学问要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8]的优良品质。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师德的相关规定,帮助其树立为人师的方向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陈鹤琴的书籍,感悟“活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等教育思想;组织研讨会交流经验,领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促进“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大家深切体验到: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玩具和材料的提供、教师的介入应该适宜才有效;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持续、广泛地学习,唯有专心学习才能不断增强专业水平、以学习促进成长。
三、商定各项制度,以“宜之规”培植师德的成长
为落实《指南》精神,同时实践“活教育的中心是儿童”“新的制度着重在做”“在新的制度下,儿童在慈爱的气氛中成长”“在新制度下,课程是根据教学的材料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作变动”“在新制度下,儿童靠自尊和自制来管理”等“活教育”的十个特点[9],我们通过讨论、协商共同建立了行政管理、教育科研、后勤保健、幼儿行为习惯常规、活动安全等多方面的制度,让制度成为大家认可的、可执行的、具有适宜性的规章,做到人人做制度制定的主人,个个做制度执行的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有序、科学、创新地各司其职。
(一)制度的制定:全面细致
我园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还有一些新手教师,为了让其在较快的时间内统一认识、领悟《指南》精神、创新教育实践,我们在课程制度的商定中注重两点:一是全面,二是细致。全面是指我园课程实施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相关的规定,不仅有内容,而且有考核措施,不仅有教师的工作规范,也有幼儿的活动规范。细致是指每项制度都从多方面做了思考和规定,让教师能用、会用并能有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二)制度的执行:坚持常态
在执行制度时,我们坚持各岗位人员一视同仁,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园内考评和家长考评相结合、月考核和学期考核相结合,以使我园各项工作的精致管理常态化。大家能够养成自觉遵守制度的意识,在违反制度受到必要的惩罚时,能够理解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逐渐形成了对制度的敬畏。随着大家的规范意识不断增强,精益求精的现象逐渐增多,创新有效的活动逐渐增多,认真学习的人员逐渐增多,互相鼓励的话语也逐渐增多,大家体验到了在一个规范有序、充满活力、乐观向上的氛围中工作的快乐与幸福。
四、营造和谐氛围,以“善之本”呵护师德的增强
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而且人的环境,比较物的环境还重要”[10],“教师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无形之中都会深刻地影响儿童的”[11]。“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至善的童心世界,我们努力使幼儿园成为一座和美的成长乐园:创设积极向上、宽容友善、互相理解的氛围,使幼儿园呈现出员工之和、师幼之和、家园之和,以善为本呵护教师师德的增强。
(一)同事共处:尊重、包容、协作
陈鹤琴先生强调幼儿教师“对同事必须合作”[12]。作家许国江有一首小诗:“如果没有风,帆,只不过是一块布。”在落实《指南》的课程游戏化实践中,我们常说的是:第一,没有我,只有我们;第二,是我们,更是我家。大家在互相欣赏与合作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首先,在家的氛围中彼此尊重。我们通过读书与交流,意识到观念转变的重要性,不做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的人。在幼儿园的大家庭里,保安、保洁、保育、保健等人员和教师一样都是孩子的老师。我们的理念是:家,一个也不能少,幼儿园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是特别重要的,都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都是值得尊重的。每天,让孩子从入园到离园和每一位成人的接触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其次,在自省中学会包容。陈鹤琴告诫青年人生三法宝:一是“照妖镜”,发脾气的时候,把脸照一照;二是“天平秤”,处世接物时,必须以公正的态度;三是“十字架”,人生在世是为了人类谋幸福,牺牲自己,帮助别人[1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位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别人,在接纳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工作时考虑问题从大局出发,遇到矛盾时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大家都以善良之心真诚待人,有压力共同承担,有情绪一起化解,珍惜共事的缘分,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重任。
(二)师幼共学:了解、支持、自主
陈鹤琴先生不仅是教育家,也是儿童心理学家。他主张从事“活教育”教学的教师要具备爱护儿童、了解儿童、积极的态度、研究的精神、改造环境的能力[14],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活教材,让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让“富于弹性的课程,可以适应个别不同的兴趣与能力的儿童”[15],从而实现“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16]等“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以陈鹤琴“活教育”理念为引领,在落实《指南》的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孩子的学习是主动的、生活是愉悦的,而这个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首先,让幼儿感受快乐生活。乐观的教师将乐观的情绪传递给幼儿,每天带给幼儿阳光灿烂的心情,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教师能走进幼儿,聆听幼儿的心声,发现和了解幼儿的需求,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组织活动更加有序、有效,让孩子们在有趣的空间和环境中尽情释放自我,充分与同伴、教师互动,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
其次,让幼儿体验自主学习。对幼儿来说,在自由、愉快的多样化的活动中感知、体验是其学习的特质[17]。我们在课程实施中积极落实活教材、活教法、活资源等理念,让幼儿在自由的天地里充分用眼、手、口、脑、耳去发现、去创造,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既关注孩子群体的发展,又关注孩子个体的发展,在观察幼儿、发現问题的基础上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促进幼儿向更深层次探究,让幼儿体验探索的有趣、惊喜,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最后,让幼儿敢于表现与表达。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活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在活动中给了每个孩子表现与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快乐中尝试、在自主中操作,不断体验学习的快乐。如幼儿园开展了对鸟窝的持续观察与探究活动、绘本童话剧的逐步生成与表演活动、庆祝六一及大班毕业典礼活动等,幼儿根据能力自选与大胆表达,做学习的主人、节日活动的主人,每个孩子的表现与表达各具个性。
(三)家园共育:理解、参与、学习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18]当前,新《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的工作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面对新任务,我们的做法是:牢记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观,在理解、学习、参与中促进家园共育,争取让幼儿在园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也成为家长转变育儿观念、提升育儿技能的过程。
首先,真诚与家长交流,让其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理解者。我们成立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从各方面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帶领教师通过家长会、微信群、QQ群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更多地了解我园的文化、《指南》的精神、幼儿园的工作内容、幼儿的学习方式等,从而树立和幼儿园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意识。
其次,指导家长参与,让其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教师们让每位家长了解课程,在引导他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让家长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如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去科技馆一起观察与记录、指导家长以共情的方式和孩子交流等,在这些过程中,逐步提升家长发现孩子、有效陪伴孩子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引领家长学习,让其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协作者。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对父母提出了“尊重儿童的人格”“父母步调要一致”等要求。我们除了请幼教专家给家长做讲座外,利用家长会、开放活动等,教师带着家长一起学习《在孩子面前,家长该有怎样的言行》《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做什么》《如何共情孩子》等内容,增强了家长的学习意识,使其认识到自身行为对孩子的重要性,努力学会做合格的父母。
【参考文献】
[1][14][16] 陈秀云,柯小卫.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活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82,4.
[2][9][10][15][18] 陈鹤琴.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的现代化幼儿教育[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2:1-2,395,291-292,58,100-101.
[3][11] 陈鹤琴.陈鹤琴“活教育”幼儿园教师实用手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7-28,192.
[4][6][7][8][12] 陈鹤琴.怎样做幼稚园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11,10,11,11
[5]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17.
[13] 柯小卫.陈鹤琴传[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278.
[17] 虞永平.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88.
通讯作者:陈金娣,532518633@qq.com
(助理编辑 王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