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的典型事实与因应策略
2019-12-03高晓燕陈晓晨
高晓燕,卢 悦,陈晓晨
(1.天津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天津 300222;2.韩国世翰大学,韩国 木浦 53082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依赖于高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诸多环境威胁,温室效应、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生态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和居民生活的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绿色发展作为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并成为发展低碳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1]。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仅需要环保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处于经济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参与进来。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发展的原动力和催化剂,能够兼顾环境和经济效益,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领域。其中,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商业银行提升社会责任、强化盈利能力的重要抓手[2]。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的典型事实考察发现,商业银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绿色信贷业务实施效果显著。但商业银行没有将其看作一种可塑性商品,其绿色信贷产品缺乏创新性,并未充分迎合市场的绿色需求。因此,加大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力度,不仅可以为商业银行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也顺应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趋势,成为我国经济良性运行的中坚力量。
随着绿色信贷业务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绿色信贷产品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各学者对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必要性以及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研究各有侧重,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于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积极影响方面,Jeucken[3]认为可持续融资可以为开展绿色项目的融资企业给与资金支持,在提升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Scholtens和Dam[4]在企业社会责任、经营绩效和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使商业银行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避免了环境风险又产生了良好声誉,最终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长期且稳定的积极影响。Yip和Bocken[5]声明绿色信贷是一种能够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特殊信贷产品,这也为商业银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新模式。
夏少敏[6]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绿色信贷政策作为一项环境经济政策,能够改善能源资源不足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蒋先玲和徐鹤龙[7]的研究表明,我国绿色信贷市场需求巨大,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业务不仅可以践行社会责任,还可以推动企业经营战略转型升级,为商业银行本身创造新的市场商机。陈伟光和胡当[8]认为,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实现绿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资金形成机制、资金导向机制及信用催化机制的协调配合,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起到重要作用。
关于绿色信贷产品创新问题的探究,Pistor等[9]指出,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风险较高,因此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并为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保驾护航。Cilliers等[10]借助价值矩阵对绿色信贷工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发展绿色信贷工具需要价值矩阵、价值采集以及绿色补偿三方面政策的协调配合。Kortt和Dollery[11]以绿色信贷投资行为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提出对所募集绿色信贷资金投向领域进行细化和规范是创新绿色信贷产品的必要保障。
何德旭和张雪兰[12]指出,创新绿色信贷产品要充分吸取传统信贷产品的经验,将信贷产品的友好度、可接受性、可控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等因素纳入产品设计的考量范围。龙卫洋和季才留[13]基于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国际经验的研究,指出通过完善商业银行制度安排、改善绿色信贷制度环境两个途径,可以为绿色信贷产品创新提供制度支持。方智勇[14]从法律、市场、信息、国际等四个维度,提出推进绿色信贷产品创新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丰富无形资产抵质押融资等市场化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重视国际市场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绿色信贷产品创新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政策层面,在绿色信贷产品设计、推广、属性等细节操作层面有待进一步推进。本文以现有文献为逻辑起点,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典型事实展开分析,为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提供具有操作意义的新思路。
二、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的典型事实
(一)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的现实考察
1.绿色信贷规章制度逐步完善
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与指引,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国绿色信贷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完善[15]。早在1981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旨在强调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力度。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贯彻绿色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随后围绕环境治理与绿色信贷发展等主题相继提出其他有关政策要求。这些政策强调融资企业所发展的项目是否会对环保问题产生负面冲击,将成为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进行信贷资信审查的必要考量因素。然而由于当时“绿色信贷”刚刚进入金融市场以及该市场的需求动力不足等原因,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现银保监会,下同)共同出台《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该文件将绿色信贷管理上升为一项政策制度,在绿色信贷政策发展进程中成为一件里程碑事件[16]。在这一阶段,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将政策精细化和具体化,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和执行力。2012年银监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该文件对绿色信贷的涵盖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对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促使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进一步提到日程上来。2013年,银监会发布《绿色信贷统计制度》,这一政策的颁布旨在规范绿色信贷标识以及完善统计制度。2014年,银监会印发《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旨在为银行绿色评级提供政策指导。2017年6月,我国在五个省(区)设立了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基地,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绿色信贷业务已由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向实践层面的具体落实上转换。在这一阶段,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犹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日益多样化的绿色信贷产品不断丰富着我国金融市场,成为金融市场中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2.绿色信贷产品规模逐渐增加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至今,其绿色信贷规模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商业银行一方面加大对绿色融资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重视对“两高一剩”行业进行融资约束,使得我国绿色信贷产品在不断创新探索中取得较好的成效。
目前,我国绿色信贷主要投放于战略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两大领域。如图1所示,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之间,我国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稳步攀升,其中投放于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的绿色信贷占比均超过70%,但投资于战略新兴产业的绿色信贷占比较少,投资额较为稳定。
图1 2013年6月—2017年6月绿色信贷年末余额分布
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突破10万亿元,与2011年末余额相比,其增长率超过66.39%,年平均增速约为8.85%①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fortune/2019/07-05/8884742.shtml.。如图2、图3所示,尽管不同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余额统计口径有所差异,但各大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大体均在逐年上升。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规模较大。截至2018年末,六大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兴业)绿色信贷余额已超过4.4万亿元,其中有三家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
图2 2013—2018年大型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年末余额分布
图3 2013—2018年部分股份制及城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年末余额分布
3.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的成效逐步显现
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环境的正外部性日益突显,目前用以衡量绿色信贷环境效益的指标有标准煤、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氮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节水。以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贷款的开展为例,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之间环境效益预测结果如图4、图5所示。
图4 2013年6月—2017年6月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实施效果
图4、图5数据显示,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实施效果自2013年末逐渐显现,其中节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及节约标准煤效果最为显著。截至2017年6月,该类绿色信贷的投放,已节水7.1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4.91亿吨,节约标准煤2.15亿吨。此外,其他四类环境效益指标减排量也较为可观,截至2017年6月,减排二氧化硫464.53万吨、化学需氧量283.45万吨、氮氧化物313.11万吨、氮氨26.76万吨。
图5 2013年6月—2017年6月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实施效果
4.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较好
如图6所示,自2013年至2017年6月,国内主要银行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贷款不良率均稳定在0.5%以下,而商业银行以及整体银行业这一期间贷款不良率水平均在1%以上。截至2017年6月,该类贷款不良率仅为0.37%,比商业银行总体不良贷款率低1.37%。总体而言,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较好,该类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商业银行及银行业贷款不良率水平。
图6 2013年—2017年6月各类贷款不良贷款率
5.代表性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
由于我国各商业银行关于绿色信贷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各商业银行披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统一性,这使得外界获得有关绿色信贷的信息不够全面和具体,本文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就其绿色信贷情况做出简要说明。
(1)工商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工商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有绿色融资租赁、绿色债券承销、绿色租赁+保理、名人灵通卡、贷款+投行、理财投资、产业基金等。绿色信贷产品涉及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环境治理、污水治理等领域。截至2018年末,工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2 377.58亿元,较年初增长12.61%。
(2)建设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建设银行以“战略偏好、政策导向、产品创新、机制优化”四轮驱动的方式丰富绿色信贷产品。先后推出了第三方担保保理、国内保理、信用保险保理、订单融资、“绿色管家”服务、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海绵城市建设贷款、综合管廊建设贷款、节能贷、非首都城市功能疏解贷款、轨道交通租赁、节能环保租赁等,多样化绿色信贷产品的频频问世为建设银行在国内树立了良好的绿色品牌形象。截至2018年末,建设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0 422.6亿元,较年初增长3.96%。
(3)兴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如表1所示,兴业银行在绿色信贷业务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其中,特色产品是兴业银行的一大创新亮点,融资企业可通过未来收益权、碳资产、排污权等无形资产进行灵活性融资,大大提高了融资效率。截至2018年末,兴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8 449亿元,较年初增长24.13%,这一比率远高于同业商业银行。由此可见,绿色信贷业务在兴业银行的整体业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表1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四大板块
(4)浦发银行绿色信贷产品。作为国内绿色金融领域的先行者,浦发银行一直秉承着“持续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建设低碳银行”的理念,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之路。如表2所示,浦发银行已经形成较为领先、涵盖上下游低碳产业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五大板块、十大创新产品。通过聚焦能效融资、清洁能源融资、环保金融、碳金融、绿色装备供应链融资这五大领域,设计出十大特色绿色信贷产品。截至2017年末,浦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2 1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15.79%。
表2 浦发银行绿色信贷十大产品创新
(5)其他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如表3所示。
表3 我国部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的发展瓶颈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在不断积极探索发展绿色金融的道路,其中绿色信贷产品赢得了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虽然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成果可观,但是在该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
1.绿色信贷产品推广力度不足。就绿色信贷相关信息披露而言,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等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较高,对绿色信贷投资领域、环境效益、信贷结构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披露。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业务信息披露内容有待规划和完善[17],其对外公布的相关数据主要局限于绿色信贷余额,而对于各商业银行开展的绿色信贷业务的种类、期限、利率以及污染物减排效果等相关资料较少。此外,商业银行在对绿色信贷产品推广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宣传积极性并不高涨。各商业银行营销部主动对外营销绿色信贷产品的情况较少,往往都是融资企业主动找上门。总之,由于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产品推广力度不足,我国绿色信贷产品较少被融资企业、家庭及个人所熟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
2.绿色信贷专业化人才短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缺乏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在该领域的创新型设计人才。绿色信贷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在信贷的审批、风险评估、贷后的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都应该配备专业化人员对整个项目周期进行审批和跟进。为此,一个合格的绿色信贷专职人员不仅要精通金融相关知识,还要熟练掌握财务、环境科学、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内容[18]。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关于绿色信贷的专职人员业务综合素质不达标,在现行的人才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员工只在某单一专业比较擅长,或精通于环境评估,或精通于信贷管理。且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未成立专业绿色信贷部门,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大多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负责,缺少专业技术支撑[14]。
3.绿色信贷产品种类亟待完善。西方发达国家绿色信贷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产品定位于企业的项目融资,另一类定位于个人及家庭的零售类产品,涉及房产领域、交通领域、信用卡领域、资本领域等[19]。纵观我国绿色信贷市场,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绿色信贷产品主要将市场定位于企业,然而针对个人以及家庭的零售类产品却不够丰富,绿色信贷产品无法深入到社会各领域,导致其影响力有限[20]。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例,如图7所示,截至2017年6月,战略新兴产业中的绿色信贷余额为16 907.05亿元,其中投资于新能源汽车这一零售类产品占比仅为3.15%,其余接近97%的绿色信贷产品均面向企业,这种绿色信贷产品定位过于单一的现象,制约了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发展。
图7 2017年6月战略新兴产业中绿色信贷投放领域比例分布
4.贷款抵质押物种类不够丰富。贷款抵质押物作为融资企业按期按要求向商业银行还款的履约保证,在整个贷款的申请、发放、使用、回收等各个环节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常见的绿色信贷抵质押物主要集中于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碳排放权、排污权这三大类[20]。之所以通过这种无形资产可以唤醒企业的融资能力,是因为这类资产的担保能力较强,能够成为企业还款能力的显示器。但是能够成为商业银行可信赖的企业担保物远不止这些,例如知识产权、商标、专利权、企业股权等无形资产也可以发挥同样作用。正是由于商业银行没有重视该类资产作为抵质押物的功能,对于一些位于刚起步阶段又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成长型企业来说,仅由于传统抵质押资产不足而使企业出现了融资难的问题,导致企业即使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也因资金来源受限而止步发展。
5.绿色信贷贷款期限较短。相较于非绿色传统项目,开展绿色项目往往更加依赖于长期融资,此类项目前期大多需投入大量环保技术研发成本,为此需要数额较大且期限较长的信贷资金去维持整个项目的正常运转。但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存款,这种社会存款的存款期限相对较短且不够稳定[21]。这导致商业银行存款与贷款之间出现资金供求不对等的期限错配问题,最终使得商业银行无法为融资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长期且稳定资金。为了避免这种资金配错问题的出现,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要求下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为了尽可能规避或减轻信贷风险,推出的绿色信贷产品多为安全性较强、流动性较大的短期产品。
三、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的因应策略
(一)加强对绿色信贷产品的市场推广
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大对绿色信贷产品的信息披露力度。商业银行应拓宽客户对该产品的了解途径,不应仅拘泥于官方网站和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披露。商业银行在推广产品时,应打破网点所在地的限制,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收集、传递功能,打开公众了解绿色信贷的大门。及时对外公开绿色信贷产品有关信息和优惠政策,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讲述该类产品的独特优势,提高客户投融资兴趣。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成立独立的绿色信贷活动中心,积极举办绿色研讨会、绿色专题讲座、绿色培训、绿色学术沙龙等活动,增加绿色信贷产品的曝光度,向社会传播绿色发展理念,为绿色投资者提供绿色投资机会[22]。
(二)提高绿色信贷人员专业化能力
商业银行员工专业化水平是创新绿色信贷产品的内生动力,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专业化渠道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人员[23]。商业银行首先应严格人才准入机制。在人才任用过程中秉承宁缺毋滥的理念,通过严格专业化笔试、面试等手段引入一批精通金融学、会计学、环境学、法学等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其次,商业银行应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发展计划,定期为内部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对于环保专家、宏观经济专家、碳金融专家等可采用外部聘用的形式,由内部员工与外聘人员共同构成绿色信贷职能部门,并由该部门专注于绿色信贷产品研发与推广[24]。此外,应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通过学习并引进国际金融市场先进技术和经营策略,提高绿色信贷人员专业化能力。
(三)丰富绿色信贷抵质押物
在我国商业银行规定中,企业融资时可充当抵质押物的种类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那些虽然资金不足却拥有着前沿专利权、知识产权等特殊资产的企业进一步发展。为解决中小企业由于抵质押物限制而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丰富绿色信贷抵质押物尤为关键。例如设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通过专门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对融资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估值,商业银行将其作为企业的抵押物对其进行资金融通;商业银行将融资企业的诚信优质纳税记录作为质押物设计出税质押贷款,为开展绿色项目的融资企业提供资金;商业银行可以将保险机构作为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推广保险中间信贷产品,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绿色保险产品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获得商业银行的融资。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将出口退税、企业股权等新型无形资产作为申请绿色信贷的还款保证,这类资产同样可以发挥传统抵质押物的担保作用,为融资企业的融资活动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25]。
(四)开发多样化个人绿色信贷产品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推出绿色信贷产品大部分是面向企业,而在个人消费领域涉猎不深,而发达国家针对个人及家庭提供的绿色信贷产品受众范围较广。例如,美国新能源银行设计出房屋净值贷款,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太阳能融资”服务;加拿大温哥华城市商业银行设计出清洁汽车贷款,为购买低排放汽车给予利率补贴;英国巴克莱银行设计出呼吸信用卡,为购买绿色产品的消费者提供折扣优惠并将一部分利润投资于减排项目[20]。我国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经验的基础上,将个人绿色信贷产品进一步细化和丰富,具体设计思路如表4所示。
表4 个人绿色信贷产品创新思路
(五)拓宽绿色信贷产品资金来源
为解决融资企业长期绿色信贷资金的需求缺口问题,延长绿色信贷产品期限势在必行,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要素就是拓宽绿色信贷产品资金来源。一方面,商业银行应积极发行专项绿色债券[26],原因在于该类新型金融工具具有融资期限长、成本低、数额大的特征。为此,通过这种方式商业银行可以打破依靠短期社会资金为资金来源的局面,以较低成本获得长期且稳定数额资金,用以支持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解决融资企业长期资金需求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绿色信贷项目多数为中长期,过度依赖于商业银行资本,一定会降低商业银行的资产变现能力。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从而降低对银行资本的依赖程度,提高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通过盘活信贷存量的方式从而进一步释放资金,并将这些资金在绿色业务上再次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