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位难产的原因分析及分娩方式的选择

2019-12-03胡秀丽

智慧健康 2019年31期
关键词:头位产道胎头

胡秀丽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三河回族乡三河中心卫生院,内蒙古 额尔古纳 022256)

0 引言

在临床资料中,产妇出现难产情况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头部难产的产妇也逐渐增多,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头部难产产妇的分娩质量,我省妇幼保健院对产妇出现头位难产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分娩方式做出了慎重的选择,本文通过对产妇头部难产原因以及分娩方式的选择进行分析,取得一定的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省妇幼保健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130例头部难产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33.41±3.52)岁,孕周36~41周,平均(37.4±1.3)周,其中初产妇96例,经产妇34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130例产妇的资料,对产妇难产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产妇的具体难产情况,为产妇选择阴道助产或采用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1]。

1.3 观察指标

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产妇的难产原因进行相关分析[2]。

2 结果

2.1 对产妇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比较

比较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其中持续性枕横位47例(36.15%)、持续性枕后位49例(37.69%)、高直位18例(13.85%)、前不均倾位9例(6.92%)、颜面位7例(5.38%),因此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是续性枕横位47例(36.15%)、持续性枕后位49例(37.69%),见表1。

表1 比较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n,%)

2.2 对产妇胎头位异常与分娩方式的关系进行分析

分析产妇头位难产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高直位、前不均倾位、颜面位等难产中采用阴道分娩的产妇例数分别为22(41.51%)、18(33.96%)、12(22.64%)、1(1.89%)、0(0%),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高直位、前不均倾位、颜面位等难产中采用剖宫产的产妇例数分别为25(32.47%)、31(40.26%)、6(7.79%)、8(10.39%)、7(9.09%)。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产妇出现头位难产的情况通常是由于产道异常、产力异常以及胎儿头部位置异常所导致的难产。在难产产妇中,头位难产占据了难产总数的68%。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难产已不再是困扰产妇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但是为了提高分娩质量,本文通过对头位难产的产妇进行相关分析,取得一定成果,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意见[3-5]。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3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得到以下结果可以看出,产妇难产的原因除了产道异常、产力异常以及胎头位置异常之外,还包括于胎儿的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高直位、前不均倾位、颜面位等胎位有关。

(1)产道异常:产道异常包括骨产道异常及软产异常,以骨产道异常多见。骨产道异常又包括骨盆形态异常及骨盆径线过短。根据白丽君[6]的研究指出,产道包括骨产道(骨盆腔)及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外阴),是胎儿娩出的通道,产道异常可使胎儿娩出受阻,临床上以骨产道异常多见。(2)持续性枕横位:临产后凡胎头以枕横位衔接,经充分试产,胎头枕部仍位于母体骨盆侧方,不能转向前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根据余丽纯[7]指出,胎头位置异常是临床产科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在难产中占的比例很高,持续性枕横位是发生头位难产的原因之一。持续性枕横位是临产后胎头以枕横位衔接,经充分试产,胎头枕部仍位于母体骨盆侧方,不能转向前方,占胎头位置异常的24.95%,临产早期的持续性枕横位大多能转为枕前位分娩。我们认为,由于受到持续性枕横位的影响,因此产妇极易出现头位难产的情况。(3)持续性枕后位:凡正式临产后,经过充分试产(积极处理后产程仍无进展),当分娩以任何形式结束时,不论胎头在骨盆的哪个平面上,只要其枕部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者,即称为持续性枕后位。根据唐卉[8]的研究指出,初产妇最容易出现头位分娩、枕横位、枕后位等胎位异常情况,容易导致难产,为保证分娩的顺利和成功,在分娩中多采用截石位分娩方式。我们认为,在初产妇中,出现持续性枕后位对产妇难产的影响十分巨大。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分析研究可以得出,枕后位、枕横位是造成产妇头部难产的主要因素,若是处理不当会对母婴造成严重的危害,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母婴危害,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头位产道胎头
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158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分析
用三棱镜改善头位
产道保护凝胶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软产道及盆底的保护作用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研究
软产道裂伤致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软产道损伤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7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