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2019-12-03冯华
冯华
(德阳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管道引流是神经外科监护病房患者常常需要施行的医疗项目[1],神经外科监护病房患者往往伴随有失语以及昏迷等临床症状,给予这种临床症状的患者管道护理明显存在一定的风险,常见风险为管道部分脱出或全部脱落、阻塞甚至夹闭、引流过多等,如处理不当,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2]。因此,分析神经外科管道护理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并找到风险的防范对策非常必要。这篇文章回顾分析了我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在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接诊的40例患者的护理资料,详细的医学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在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接诊的患者,共40例,其中精神障碍患者11例,失语患者11例,合并昏迷患者5例,烦躁患者13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40例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20例患者的年龄在27-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7.10)岁,其中女性患者11例,男性患者9例;观察组20例患者的年龄在28-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6.40)岁,其中女性患者10例,男性患者10例。这两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管道意外。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分类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对症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士常规记录管道长度,统一标识注明管道名称,使用绸缎胶布固定管道;对具有人工气道患者加强痰液引流,未带机患者使用湿纱布覆盖出气口保证气道湿化;术后与家属口头沟通管道重要性,使用约束带约束躁动患者。观察组采用管道小组制定的护理措施进行管道维护,建立管道记录单,通过管道风险评估单,对管道标识颜色及重要性做出规定,统一记录引流情况,使用3M胶布对不同管道进行不同方式二次固定;对未带机人工气道使用人工鼻或“T”型管加温加湿,同时加大对室温及湿度控制;术前建立访视制度,发放宣传单,术前术后均使用PPT图文并茂宣教管道安全防护知识;建立约束评估,通过评估分数使用不同约束方式。
1.3 评定标准
我们将护理有效率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无效以及有效和显效,其中治疗过程中患者有较多的风险出现以及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状况则表示护理效果为无效;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较轻的风险,并且相关的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管道护理,患者有稳定的生命体征则表示护理效果为有效;治疗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风险,有稳定的生命体征则表示护理效果为显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并用χ2来检验计数资料,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来判断。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
对比护理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参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n(%)]
2.2 对照组患者3例发生管道意外情况
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管道意外情况,包括2例气管导管部分阻塞患者,1例导尿管脱出患者。
表3 对照组患者3例发生管道意外情况
2.3 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管道意外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气管导管部分阻塞患者。
表4 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管道意外情况
3 讨论
3.1 危险因素分析
3.1.1 护士对管道管理风险意识不高
由于病房护理及治疗工作繁忙,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风险意识较差,应变判断能力较弱[3],不能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当患者出现管道脱落、阻塞情况时,护士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3.1.2 管道因素
3.1.2.1 管道本身存在问题
没有刻度的管道以及管道刻度无标注都属于管道本身存在的问题,管道本身存在问题会增加神经外科管道护理出现风险的几率[4]。
3.1.2.2 固定管道的方法存在问题
对于需要采用头、胸部引流的患者,相关的医护人员在对患者采用缝线缠绕,再从敷贴处引出的方式固定患者的管道时,由于患者体位改变,头皮与胶布黏贴度不牢,固定胶带松动、移位,就容易出现固定不牢固的状况[2,5]。气管切开系带可因剧烈咳嗽、吞咽等而松动,或在呼吸机管道牵拉时使气管套管脱出。
3.1.2.3 其他原因
固定缝线因时间过长,或受到渗液浸渍时间过久,可出现缝线老化断裂。
3.1.3 环境因素
病房中没有合适的温度以及湿度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这无疑会增加人工气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几率。
夜间病房安静,仪器报警声音过响,会导致患者受到惊吓,存在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2]。
多数神经外科患者存在脑损害,自控力差,患者由于病情变化快,需观察患者意识变化,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给予过量的镇静剂,患者因躁动不安容易导致管道脱落,使病情出现恶化[6]。部分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和清醒交替出现,在患者出现意识模糊的情况下,自行拔管[7]。
3.1.5 患者家属因素
很多的患者家属的知识缺乏,常常出现不听取医护人员建议的状况,甚至有些家属由于缺乏理解,将患者的固定带擅自解除,或自行解除患者约束,患者家属的这些行为都会增加神经外科管道护理的风险[8]。
3.2 防范措施
3.2.1 建立管道管理小组。
3.2.1.1 对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管道管理风险教育
护理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不但影响着护理的质量,也决定着护理的态度,对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管道护理技能,提高管道护理的质量,降低神经外科管道护理发生风险的几率。入科时,由管道管理小组成员对新入科护士进行管道安全学习,通过警示案件,加深护士对管道管理重要性认识。
3.2.1.2 护理质控办制定高危管道风险评估表
展望2014年,新的时代节拍已经奏响,深化水利改革的发展蓝图正在向世人徐徐展开,涉水企业舞台更加广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思想和理论上的突破,将对以市场为生命线的企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设定患者情况分值、每种管道分值,叠加各项得分,根据分值确定管道风险,分值越高管道风险越大,从而引起责任护士对管道管理的重视度[9]。
3.2.2 完善管道管理
3.2.2.1 建立引流管护理手册
通过对手册上各管道知识的学习,便于加强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水平,对于临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及时查询方便解决[10]。
3.2.2.2 建立导管记录单
建立统一导管记录单,记录导管名称,安置部位,按时时间,长度,换药时间,导管拔除时间。便于护士临床导管管理。
3.2.2.3 制作管道标识分级卡
根据管道安置性质将管道分为高危管道、中危管道、低危管道,分别制作为红色标识、黄色标识、绿色标识,根据首诊负责制原则将管道名称、安置时间、安置刻度填写于对应标识上并黏贴于据管道末端5cm处,一旦标识污染、字迹模糊、脱落均及时更换,从而加强医务人员对管道的重要性认识及管理[11]。
3.2.2.4 每班核对引流管外露长度
质控办统一各管道固定方法,头部引流管统一医生手术后除缝线缝合后,再经头皮隧道方式进行再次固定,责任护士核对外露长度,病情记录及导管记录单均应记录记录。此外,护士采用3M胶带进行管道“工”字型二次固定。经口鼻气管导管除使用3M胶布外加用传统纱布及系带再次固定,气切导管使用橡胶止血带内套系带进行固定。同时动态观察固定处皮肤情况,避免因管道固定造成压力性损伤。对皮肤基础情况较差的患者,固定前可选用敷料(如薄膜敷料、泡沫敷料、水胶体等)预先保护皮肤,同时二次固定。
3.2.2.5 使用约束评分
动态评估是否使用约束工具,高风险拔管患者可使用传统球拍式约束,同时亦可使用分指握力球[12]。分指握力球可限制患者手掌曲指抓物功能,同时避免手指与管道接触几率,从而降低拔管风险。
3.2.3 加强人工气道管理
(1)采用中央空调设定环境温度湿度。
(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气道护理知识方面的培训非常重要,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几率。
(3)拥有人工气道呼吸机使用患者加强湿化器加温加湿,可同时加用人工气道雾化。
(4)未使用呼吸机人工气道患者可使用人工鼻或“T”型管连接约5段长呼吸机管道及加湿器保证人工气道加温加湿。
3.2.4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嘱
护理人员能否严格的执行医嘱对于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发生几率影响巨大,只有相关的护理人员严格遵循医嘱,才能够保障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
3.2.5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1)术前建立访视制度和访视宣传单,采用平板电脑PPT图文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各种管道重要性。
(2)术后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能够避免患者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能够避免患者出现过激行为,降低神经外科管道护理发生风险的几率。
随着医学模式向以人为中心理念的转变,对患者质量安全已成为医疗任务中的重要环节。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管道安全中起到不可磨灭的重要性,对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