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减轻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术后疼痛中的作用

2019-12-03陆文辉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肱骨患肢骨折

陆文辉

( 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门急诊外科 , 广东 深圳 518038 )

肱骨踝上骨折主要指的是肱骨远端内、外踝上方出现的骨折现象,其在儿童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属于临床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复位手术治疗是临床针对肱骨踝上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其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大多数患儿在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甚至影响其继续配合后续的治疗工作,科学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对缓解肱骨踝上骨折术后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1]。本文选取本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0例进行分组研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0例进行分组研究,纳入标准:(1)入选病例均符合肱骨踝上骨折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经X线片确诊;(2)患儿神志、意识清楚,配合能力良好。排除标准:(1)无法清楚表达,依从性不佳;(2)血液疾病、凝血功能障碍;(3)精神疾病。通过硬币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2组。对照组26例为男患儿,24例为女患儿,患儿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12岁,平均(8.42±1.43)岁;其中右侧骨折28例,左侧骨折22例;观察组29例为男患儿,21例为女患儿,患儿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11岁,平均(8.358±1.52)岁;其中右侧骨折30例,左侧骨折20例。组间展开统计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本次对比。

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后将患肢悬吊起来,强化病情观察,进行基础性护理指导,遵医嘱用药等。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干预。考虑到患儿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在发生骨折后易出现紧张不安、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甚至不愿意入院接受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和患儿交流沟通,给予其心理疏导,特别要重视不疼痛的心理暗示,对患儿情绪变化予以观察,通过陪其玩玩具、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提高其配合能力;与患儿家长也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叮嘱其不要让自身情绪影响到患儿,并与护理人员保持良好互动,确保手术治疗工作顺利开展;(2)健康宣教指导。将正确固定伤肢的方法告诉患儿,并交代相关注意事项,以促使肿胀快速消退,嘱患儿家长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以免发生并发症,告诉患儿需要对手指进行经常活动,但禁止进行剧烈运动;(3)疼痛性质评估及处理。体位不当是引起压迫性疼痛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需告诉患儿正确体位摆放和最佳制动方法,对于石膏、外固定支架等固定装置导致的疼痛,多是因为固定装置的松紧度不适宜导致的,可通过调整或重新安放固定装置的方式加以改善。切口创面导致的疼痛感或神经血管损伤引起的疼痛现象,可给予物理镇痛,也可采用冷袋冷敷等方式缓解疼痛;(4)功能康复训练。抬高患肢,适度进行按摩,并指导患儿进行松弛训练,保持平卧位,将眼睛闭上并保持身体放松,保持3分钟后再吸气,缓慢发力过程中紧握双拳,保持10秒的时间后再吐气,放松身体。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暂时不适宜进行松弛训练;(5)换药干预。对切口辅料进行更换时,禁止动作过于粗暴,叮嘱患儿换药前适当进食,提高机体疼痛耐受度。护理人员在实施换药操作时可以聊天等方式将患儿注意力转移到别处,以缓解其疼痛。(6)出院护理。在患儿出院的时候,应该给予其健康教育,即告知患儿和家属怎样对患肢进行固定,并且将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儿,以达到帮助其加快肿胀消失的目的;同时应该让患儿经常的活动手指,但切记不能剧烈运动,并且以月为单位进行回访,记录回访内容,还应该告知患儿进行定期的复诊,若是患儿有异常情况则应该立刻就医,避免出现并发症。

4 结果

4.1 对2组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变化进行比较:2组患儿术前0-3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5-48小时的VAS评分作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3-24小时的VAS评分比较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2组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变化比较分)

4.2 对2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同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作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2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n,%)

讨 论

儿童肱骨踝上骨折作为临床骨科常见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患肢功能障碍,一般选择手术方法治疗。但术后患肢部位出现的疼痛感不仅会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还会增加其体能消耗,甚至会引起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严重情况。鉴于此,为有效降低患儿术后疼痛感,需要合理选择护理方案,以确保患儿疾病康复和心理健康[4]。

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的护理内容为心理干预、疼痛评估、健康宣教、功能锻炼及换药干预等,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其同时关注着患儿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不同需求[5]。患儿年龄普遍较小,面对突然性骨折、陌生的医院、病房环境等,难免会出现情绪改变,甚至大哭大闹拒绝治疗,另外家长的过度保护心理也会使患儿在面对医护人员等陌生面孔时有抗拒心理出现,通过心理干预可增进医护人员和患儿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信任感和依赖感,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疼痛评估、功能康复锻炼有利于在明确患儿疼痛程度的情况下合理选择镇痛方案,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肿胀等术后并发症出现。健康宣教可增加患儿及其家长的认知能力,促使其了解和掌握相关注意要点,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危险。换药干预等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6-7]。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术前0-3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5-48小时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但其术后13-24小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强调的是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同时性护理指导,其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等优点,可更好的促进病情康复和缓解疼痛。

综合上述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肱骨踝上骨折儿童的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肱骨患肢骨折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