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效

2019-12-03薛艺锋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摘除术椎板椎间

薛艺锋

( 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 , 广东 韶关 512000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以肌肉韧带剥离椎板及小关节突出部分咬除、摘除髓核的传统后正中入路方式多见,虽然这种术式可保证腰椎序列稳定,但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预后效果不佳[1]。椎间孔镜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在临床应用效果日趋显著,研究将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抽选出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均收治于本院2016年8月-2018年9月间,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排除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或意识障碍、先天畸形、免疫系统疾病病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2.5±2.5)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3.54±2.10)年;对照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49.5±2.3)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4.32±1.25)年。2组患者以上及其他病历资料比较均无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后路髓核摘除术,方法为:在脊柱后路正中做4cm左右的切口,将皮肤及皮下依次切开,分离肌肉沿着棘突两侧,达到病变节段以后进行加压止血,然后将棘突、下缘椎板、上缘部分椎板咬除。将神经根管暴露出来,对双侧的神经根充分松解。将变性髓核摘除,注意保护神经根与硬膜囊。术区未发生活动性出血、神经根与硬膜囊无紧张表现后,可冲洗切口用生理盐水与甲硝唑,置管引流,敷料包扎切口。观察组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方法为:对病变的腰椎间盘间隙用C臂机定位,将棘突中线标记出来。在病变间隙的左侧旁开1个长度约10cm的切口,将穿刺点标记出来。局部麻醉以后,切口穿刺点皮肤,长度约为0.5cm。穿刺进针在C臂机引导下进行,回抽无血后,对靶点位置进行麻醉,将导丝置入后,将1-3级逐级套管旋入,通过C臂机透视,椎弓根连线为套管前端正位,间盘后缘为侧位,将工作通道置入,对影像系统调节,保证画面清晰。将孔镜置入后,双极电凝止血在术野镜下,对工作通道转动,将椎间盘显露出来,然后行后纵韧带与纤维环开窗,用环钻(4mm),取核用不同的髓核钳,取出2-3g的髓核。最后进行盘内的消融、电凝操作,在开窗处退电极。镜下观察未见异常与出血后,将内镜退出并引流、包扎。2组患者术后均使用抗生素预防治疗,持续48小时,卧床3天后无异常表现以后,可下床活动,进行扭转腰部、弯腰等功能锻炼。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观察2组治疗效果,评分改善率100%为显效、评分改善率59%-99%为有效、评分改善率低于59%为无效。评分改善率=(治疗后IOA评分-治疗前JOA评分);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进行观察与比较;对术前与术后疼痛进行评估,采用VAS评分标准;评估2组术前术后腰椎功能,采用JOA腰椎功能评分量表(29分法)。

5 结果

5.1 2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27(84.4%)例、有效3(11.1%)例、无效2(7.4%)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效18(64.3%)例、有效3(10.7%)例、无效7(25.0%)例,总有效率75.0%,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手术情况比较: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与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组手术情况比较

5.3 2组术前术后VAS、JOA评分比较:2组术后24小时内及术后6个月,VAS、JOA评分均比术前改善,术前与术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项评分术后24小时内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内与术后3个月2项评分组间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2组术前、术后VAS与JOS评分对比分)

注: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当前,腰椎后路椎板咬除髓核摘除术及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都是常见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在缓解腰部疼痛方面有着明显作用[2-3]。但是,有研究显示[4],椎板咬除髓核摘除术容易将腰椎后柱稳定性破坏,从而将腰椎局部生物力学特性改变,使得邻近椎体的退变加速。同时,长时间牵拉腰部肌肉,在减压过程中,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对肌肉,从而影响到预后。还有研究认为[5],传统开放手术,容易在术后出现切口血肿、切口愈合不良以及神经根周围瘢痕化等并发症,对于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非常不利,且容易复发。

椎间孔镜技术近年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应用日趋普遍,成为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兴微创技术[6],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摘除术式不同的是,在椎间孔镜引导下操作,多方位的探查患者椎间盘生理结构、病变程度以及病变区域及周围组织情况等,从而使手术操作更为精准,避免了对邻近组织的损伤。并且该术式有着较小切口,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机体的康复,总的来说,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手术方式有着更小的视野、操作难度更大,从而使手术时间更长[7],对医师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但只要医师有着较高的水平及责任心,严格遵循手术要求开展,都会取得满意的效果。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与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术后明显比术前降低,JOA评分术后明显比术前提高,术前与术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了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虽然手术时间更长,但是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及切口更短,显示了该术式的安全性更高,并且术后肌酸酶浓度比对照组低,显示了手术对肌肉造成的损伤更小,更有利于术后机体的康复。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机体的创伤更小、手术过程更为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观察与采用。

猜你喜欢

摘除术椎板椎间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基于振动信号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椎板磨削剩余厚度识别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
椎板成形术治疗椎管狭窄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