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2019-12-02张光洁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加速发展,高校的大学生虽然在智力上逐步趋于成熟,但由于长期处于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较为简单,所经历的挫折较少,在心理上还没有做好迎接社会外部环境的准备,步入大学后差异巨大的生活方式、多元价值观念等等都会使得他们出现适应性问题,不能很好地融入复杂的环境,进而产生心理波动,出现困惑、迷茫等负面情绪,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内心崩溃或情绪失控等心理危机。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的“引路人”,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努力成为他们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和疏通者。在平日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辅导学生的潜在心理危机,关注有心理危机且表现异常的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开展干预行动,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缓解紧张情绪,将负面的不良情绪释放,有效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 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一) 学业困惑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的快节奏,我国的教育体制整体呈现“易进严出”的状态,当前的大学生群体面临着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信息时代导致生活压力的剧增,因此当这种激烈的社会竞争加以诸多学业负担会使得学生的焦虑紧张情绪加倍增长。部分学生由于从备受溺爱,缺少经历挫折,特别是身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受从小教育环境的影响形成非常强的自尊心,因而对于考试、荣誉获取异常关注,极易形成焦虑症,自己将压力维度加大,与之相对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则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主动学习动机。进入大学后,由于家庭环境的优越、校园环境的宽松,而不在乎学习,甚至放弃学习,每日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一些娱乐活动上,甚至大部分学生上网成瘾,整日沉迷虚幻世界,在学业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与规划,呈现出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学习压力不能及时排解、学习环境得不到合理改善,就会导致自卑、孤僻等诸多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 人际交往困难
大学生主体“90后”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样的家庭结构与社会趋势,造成大学生具有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强、自理能力不足、集体观念弱化、社会活动欠缺等鲜明的特点。加之成长背景、性格、爱好、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在与人交往中出现摩擦、冲突,部分学生在交往中过分缺乏自信,因此产生压抑、焦虑、自卑的心理。由于人际交往所带来以自我为中心、角色困惑等问题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造成部分学生心理成长出现偏频。
(三) 恋爱观不正确
当地大学生从小受到家长的严格教育,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相关教育,缺少责任感。没有性教育的大学生在面临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双重问题时,极易步入歧途,盲目恋爱,只注重过程带来的快感而忽略结果,近年来高校学生问题绝大多数都是感情问题引发。据统计,大学期间谈过恋爱的学生过半,从主观因素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的学生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有的学生则是为了排解寂寞,其至个别学生以游戏态度对待恋爱。由于恋爱关系处理不当,经历恋爱与失恋的痛苦体验,给部分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情感挫折与打击,因此很容易出現烦恼、失眠、压抑、情绪不稳定等诸多方面心理问题。
(四) 就业压力大
据统计,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860余万人,这一人数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人口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无疑给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加之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狼多肉少”,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也为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当前大多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处于被动地位,处于被企业挑选状态,使得大学生内心充满担忧和不安,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其次还有很多学生对自身有着过高的自我定位以及期望,使得在择业过程中极易受挫,还有部分同学陷入一种拒绝就业的潜意识中,通过不断地盲目考取各种证书来逃避工作实践机会,而这种盲目不仅劳民伤财,还很容易产生上述焦躁、逃避、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 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 建立平等友善的关系
高校辅导员是日常思政工作的中坚力量,与大学生们的年龄相仿,这有助于和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步入大学的青年学子,心理逐步成熟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极其需要适当的途径倾诉。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做个平等友善的倾听者,通过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交流和沟通。其次,要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注重信誉,帮助学生,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言行来引发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二) 不同心理状态学生,采用差异化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社会环境、生活习惯、风俗语言影响的学生有着千差万别的性格。辅导员应该切实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把握学生总的心理情况,将不同性格、心理情况的学生进行分类登记,通过差异化的方法来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对于学生在就业过程因遇到挫折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则应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进行疏导,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讲座提高学生的就业自信心。总之面对不同的学生高校辅导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要切实做到对症下药,实现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的事半功倍。
(三)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通过实现某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得到其他人的赞赏或认同,进而实现自身价值的认同。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很强的荣誉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因此高校辅导员应重视对学生成就需求的满足。特别是利用各种干部选举机会,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通过角色的转换使得学生能够在展示自我才能的同时实现心理上的满足。通过委任某种职位来给予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还应注重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承压抗打击能力,成功带给人的喜悦是暂时的,只有失败才能带给人受益终身的经验,使得学生牢记失败给予的教训,要通过失败教育使学生今后面临挫折时不再消极,能够积极坦然面对。
作为高校辅导员,从履行职责的规范层面、关爱学生成长的道德层面,都要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中心环节,不断在与学生沟通中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心理障碍,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培养健康心理,遵循心理健康发展规律,有效地将心理健康融入思想教育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作者简介:
张光洁,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