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9-12-02孙秀珍
摘要: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他们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特别对于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年龄小,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还处于萌芽阶段,注意力易分散。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激趣法
一、 以图激趣法
在授课时将一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挂图展示出来,或把课前准备的一些简笔画等在适当的时候展示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春笋》这篇课文时,我画了一幅春笋图(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一个个笋娃娃笑盈盈地与大家招手……)同学们顿时惊讶赞叹,多可爱的笋娃娃呀!此时我又出了一个谜语“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二三月,脑袋钻出地。”学生猜后,由此简单介绍春笋的简单知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一个个跃跃欲试来读这篇课文。如教学一年级《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时,出示一幅图(山上一棵小松树,山下一棵大松树……)让学生欣赏观察:这是两棵什么样的树?他们分别在哪儿?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你想知道吗?由图设疑,引人入胜,学生带着好奇心积极进入了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示物激趣法
在上课时将一两件与课文有关的物体拿给学生看,由实物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我叫足球》这篇课文时,出示一个足球,问:“你知道它是什么吗?你喜欢玩足球吗?你知道它的历史故事和由来吗?”学生听到设疑和有趣的问题更想知道足球的秘密,学习起来会更有兴趣。又如:在教学课文《我们家的猫》时,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讀作者笔下的猫后,引导学生观察我带来的实物猫,指导学生观察,再读课文,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近深刻,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三、 配乐激趣法
对写景状物的文章,在老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时,配上适当的乐曲碟片,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去。如:在教学《春笋》《鲜花和星星》时出示春景图和夏季鲜花遍野图片,再配上轻松舒缓的音乐,师配乐朗读课文诗歌,生再赏读,把学生带入美景之中,乐曲相伴使学生享受着美丽的大自然,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
四、 猜谜、儿歌激趣法
对所学的知识,某事物或某个字拟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以加深学生对所有知识的理解记忆。如:教学《雨点》一文时,拟“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让学生猜,从而记忆“雨”这个字的字形。又如:学“界”时,拟“田下一人拄拐杖”,“美”拟“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它”拟“匕首藏在宝盖下”。再如区分“坐、座、做”时拟“两人站土上,坐车擦土忙,座位请加广,做事就用单人旁”。……以猜字谜儿歌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 表演激趣法
在学生学习了解的课文内容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来表演课文或选几位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扮演课文中角色表演课文内容,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三个小伙伴》时,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猪、小象和小松鼠,把自己放在角色之中,边读边表演,同伴之间互助互乐之情与跃然“脸”上。如:《小松树和大松树》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来表演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展现各自所担当的角色,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及其所讲述的道理,达到了学为所用的目的。
六、 讲故事激趣法
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往往渗透着较强的哲理,老师可以讲解故事中的一段做简单设疑留下伏笔,并要求学生在课文学完后由学生讲完整个故事,这样既为学生引入课文,又为学生讲故事做好铺垫,学生为了讲好故事,学得会更认真,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时,我以“兔妈妈早上出门,要求灰兔和白兔参加跑步比赛,谁跑得出色就奖给他一个大蘑菇……”故事开头,同时由质疑:它们跟谁比赛?谁获奖了?引入新课,学完后让学生总结小白兔为什么获奖?再让学生用讲故事的方法理解兔妈妈说的话,使学生对文章的哲理有更深一层的理解,理会全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孙秀珍,陕西省商洛市,商洛商南城关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