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9-12-02靳娜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策略

靳娜

摘 要:隨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时代教育生态已然到来。新教育生态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挑战,为了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兼顾科学文化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职业技能。数学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不断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从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出发,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改革必要性;策略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重大变革,各国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等教育担负的人才培养任务越来越重,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以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人才的技术能力和全面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二、新教育生态下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迫使教育技术发生改变

我国高职数学教学一直是“黑板+粉笔”的传统模式,教学内容重基础理论而轻实际应用。改革最初引入数学模型,同时利用“Mathematica符号计算系统”,使高等数学的教学在Mathematica软件平台上进行。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教育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遍地开花,数学建模,数学实验被广泛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课堂开始变得生动有趣,由此出现“自主课堂”“高效课堂”等教学模式。今天教育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对学习者,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迈向未来的教育变革中,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将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创新意识、终身学习。数学课程必须重新思考和定位学什么、怎么学,提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双重意义上的品质,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国家职业教育新要求促使人才培养机制改变

职教20条明确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这表明国家正在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职业教育制度框架,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和作用。无疑,这是对高职院校的巨大挑战。高职院校只有加快内涵建设,培养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重视基础课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职业规划的影响。

(三)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标准要求提高

首先,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能担当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表示,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具有家国情怀,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次,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正迅速崛起,多学科、跨学科以及交叉学科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形式。因此,现代大学需要培养的不仅是专业人才,更是具有思维整合能力、能够应对变化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最后,时代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创业素质、勇于创新实践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数学课程正是培养青年学生的理性思维,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的一门基础课程。面对目前数学课出现“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的这种现象,高职数学教学急需打破旧常规,课程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时期高职数学课堂改革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上好数学课旨在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只重视知识继承和传授,突出以静态教学为本位,学生只能被动适应,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这就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受限。这就要求数学课程要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1]

(二)借助校企合作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目前,职业教育的一个重大改革就是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赢互动,联合培养人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我激发、自我促进、自我评价的过程。而校企合作正好让学生体会到这样一个对自我不断提升和完善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对课堂的专注力。例如:“导数”这一数学概念,在数学中只是一个变化率,而在实践中“导数”可以有不同的具体意义,学生只用通过实践案例的接触才会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推进信息化教学,促进教学中心转变

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深刻意识到“学生学什么”和“学生怎么学”有很大区别,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学到什么”。教材明确了“学生学什么”,而“学生怎么学”却是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只要解决好了“学生怎么学”才能解释好“学生能学到什么”。[2]事实证明只有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多媒体演示、几何画板,Matable等教学软件更多地应用于数学课堂之后,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更加活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热情高涨,促进了“教中心”向“学中心”的转变。

(四)重视学生认知心理发展水平,采用分组分层教学法

从现实情况看,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参差不齐,数学学习水平差距很大。面对2019年高职百万扩招,高职中基础较差的学生比例急剧上升。针对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采用“分组分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有利于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组内,组间可以相互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定任务,然后由各小组分别汇报任务完成的情况,并及时反映发现的新思想,新思路以及新问题。通过分别汇报的过程,形成组间的交流互动,达到思维碰撞、交流、拓展以利于提高全体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汇报的具体情况做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些适当的假设,舍去一些次要的因素,把实际问题做出适当的简化,将所得到的数学答案用于解决或解释实际问题。

(五)借鉴“1+X证书”,探索数学结业水平考试制度

“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一项重要创新,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证明学生在某一职业领域达到的水平和等级,具有相应等级所要求的技术能力。高职数学教育主要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以及实用数学技能的掌握为主要目标,并通过数学推理,逻辑分析,直观想象来促进人的理性思维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充分发展。为了让学生重视数学课程,因此,创造性地借鉴“1+X证书”制度,结合“学分银行”,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数学知识水平的考核内容,将数学水平结业考试作为学生毕业时数学水平掌握程度的一个指标,给出确定学分并量化相应的数学水平等级,来说明学生具有的数学能力水准。

四、结束语

高职数学课程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必须高度重视不断学习和研究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既能热爱学习又能专注学习。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要遵循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要适应人才自身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新技术高科技带来的福利。

参考文献

[1] 吕亚男.从数学文化视角探讨高等数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J].西部学刊,2019(4):97-100.

[2] 龙宝新.当代课堂改革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走势[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1):110-116.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