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美国军事人员文件中心火灾的启示
2019-12-02贺宇王雅婷韩轶男
贺宇 王雅婷 韩轶男
摘 要:1973年7月12日,美国军事人员文件中心发生重大火灾,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介绍了火灾过程,受损档案抢救、保护和利用,以及灭失档案重建等情况。结合当前档案馆防火现状,从重视灾后处置、正确看待水的救灾作用、应对复杂困难局面、提高火灾容灾能力等方面提出启示。
关键词:档案;档案安全;档案火灾
档案馆火灾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恢复补救困难的特点。1973年,美国国家档案馆所属的军事人员文件中心发生重大火灾,损毁了大量重要档案,造成的影响持续至今。40多年过去了,回顾这场火灾(下文称“1973年MPRC火灾”)仍具有较大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1 1973年MPRC火災基本情况
1.1 火灾过程和造成的损失。1973年7月12日0点16分,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军事人员文件中心第六层发生火灾。接到火警4分20秒后,第一支消防队抵达现场开始灭火,但火势继续扩大。先后共有42支消防队、381名消防员参加灭火。大火在22个小时后得到控制,没有蔓延到其他楼层。7月16日上午9点,也就是4天以后,消防部门宣布大火被完全扑灭。
军事人员文件中心于1956年建成时,美国档案界关于防灾有两个对立观点,即“水是恶魔”和“火是恶魔”。前者认为,洪水、屋顶漏雨和水管破裂是对档案的主要威胁。后者则认为,火灾对档案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而水造成的破坏相比之下轻微得多。当时,美国没有强制要求档案馆安装水喷淋灭火装置。军事人员文件中心建成时就没有安装水喷淋灭火装置。
由于火灾对第六层的破坏非常严重,调查人员无法确定起火原因、最初着火点和着火时间,联邦调查局也无法确定是否存在人为纵火。
火灾发生前,军事人员文件中心保存了约2200万份退役军人档案,其中大部分没有副本,也没有制作缩微片,甚至没有完整的目录。因此,永远无法弄清损毁档案的准确数字。据估计,完全灭失档案的数量在1600万到1800万件之间。
1.2 档案抢救。大火被扑灭后,军事人员文件中心立即开始抢救档案。原来分设的陆军、海军和空军三个部门合并组建“文件抢救部”,统一处理受损的各军种档案。工作人员在大楼前的广场上搭设帐篷,对受损档案进行鉴别、整理和登记。为了加快进度,部分档案被运送到12英里以外的公务人员文件中心,由那里的工作人员帮助处理。国家档案馆和国会图书馆派出保护专家,为抢救修复工作提供指导。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共抢救了约650万份档案。
受损档案主要遭受两种破坏:火烧和水浸。第六层保存的档案大部分被彻底烧毁,幸存的档案遭受火烧和水浸。第五层和以下楼层保存的档案不同程度遭到水浸,尤其以第五层最为严重。
水浸档案面临的第一个威胁是霉变。火灾发生时恰逢当地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加速了潮湿纸张的霉变。工作人员向档案喷洒百里香酚,抑制霉菌生长。
水浸档案干燥的工作量很大,且时间紧迫。起初,潮湿档案放在纸板箱中晾干。工作人员很快发现,镂空的塑料牛奶箱更利于通风干燥。军事人员文件中心采购了3万个塑料牛奶箱,用于受损档案的存放、干燥和运输。由于自然干燥无法满足需要,工作人员寻求人工干燥手段。附近的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拥有3座真空干燥室,位于俄亥俄州的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拥有1座真空干燥室。军事人员文件中心将水浸档案运送到这两个地方进行人工干燥。这4座真空干燥室原本用于在“阿波罗计划”中模拟太空环境,没有用于档案干燥的使用经验。最初几批档案的干燥周期过短,造成纸张脆性增加。调整干燥速度后,才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最终,这些干燥室共完成了9万立方英尺档案的干燥。
1.3 受损档案的保护和利用。1973年MPRC火灾后,军事人员文件中心为受损档案建立了独立的“B文件”(烧毁文件)目录,采取特殊的保护和利用措施。军事人员文件中心复建时,为“B文件”设立专用库房。2011年,文件中心迁入新址,为“B文件”建设了条件更好的专用库房,以及保护实验室、防霉实验室和专用阅览室。
2002年,军事人员文件中心开始对“B文件”进行数字化。由于工作量大,加之预算和人力限制,只能优先对严重损坏的“B文件”进行数字化。数字化过程中,工作人员利用特制的红外相机和数字影像处理技术,重现烧焦纸张上的字迹,并更准确地识别洇化和褪色文字,一些原本无法辨识的档案恢复了利用价值。
“B文件”的利用方式取决于其损坏程度:轻微损坏的供公众利用;中度损坏的供内部工作人员和联邦机构利用;严重损坏的只提供数字化副本。目前,军事人员文件中心每天接到200~300个“B文件”的查询请求。在利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不断发现“B文件”在编目、装订方面的错误,这些错误大多是在抢救过程中过于匆忙造成的。
1.4 灭失档案的重建。1973年MPRC火灾中被彻底烧毁的1600万到1800万份档案中大部分没有备份,所记载的信息也彻底灭失。恢复信息并重建这些档案,是军事人员文件中心四十多年来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1973年7月23日,美国联邦政府发布了第39号联邦财产管理条例公报,要求所有联邦机构封存与退役军人档案相关的文件资料,并准备提供相关信息。国防部、退役军人管理局和国家档案馆联合组建“跨部门军事人员文件政策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档案重建工作。军事人员文件中心组建“文件重建部”,并为重建档案建立独立的“R文件”(重建文件)目录。
文件重建部接到查询退役军人档案的请求,如果确认属于火灾中灭失档案的范围,就以查询者提供的退役军人姓名、服役代码等基本数据为线索,对多种外源信息进行检索。外源信息包括:退役军人管理局的档案、各州档案机构和退役军人服务机构的档案、义务兵役系统的登记记录、阵亡管理部的阵亡记录、军队医院的医疗记录、美国战争纪念委员会的档案等。根据外源信息,工作人员首先确认退役军人服役代码、服役和退役时间、退役时军衔等关键信息。如有可能,再进一步确认海外服役、参战经历、伤亡记录、立功受奖等信息。这些信息经核实后,军事人员文件中心出具服役证书,即国家档案馆13038号表格作为服役证明。该证书具有与国防部颁发的退出现役报告,即国防部214号表格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目前,军事人员文件中心仍保留2个文件重建小组,每周受理约2300个“R文件”查询请求。重建一份“R文件”所需时间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几个月。
2 1973年MPRC火灾的启示
2.1 档案馆火灾易发且破坏力大,应加强对灾后处置的重视程度。1973年MPRC火灾是档案馆火灾的典型案例。军事人员文件中心刚投入使用时,档案保存在金属文件柜中。随着数量的增加,大量档案存放在开放式货架上,密度很大,超过20万平方英尺的存储区没有隔离措施,加之没有安装水喷淋灭火装置,导致大火蔓延并造成严重损失。
档案馆火灾“预防为主”的原则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现代档案馆的火灾防控能力与1973年时相比有了极大提升,但还不能绝对确保“不起火”,也不能绝对确保“早扑灭”。不能认为“有了先进的消防设施,大火肯定烧不起来”。应当像应对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一样,树立“重大火灾迟早发生”的危机意识,尤其是要更多关注火灾后的应对处置工作。
2.2 火灾对档案的破坏呈多样性和复杂性,应科学看待水在救灾中的作用。1973年MPRC火灾中,大楼第六层的档案遭受火和水的综合破坏,其他楼层的档案主要是水造成的破坏,瓦砾和灰尘对档案也有破坏作用。大火燃烧时,数千页档案被热浪带到空中,散落到周围数英里范围内。大火熄灭后,存放在金属柜中的一些档案处于阴燃状态,当打开柜子时,阴燃的档案重新燃烧,造成新的损失。清扫楼内积水时,高楼层的积水向下流淌,导致低楼层积水深度猛增,淹没了一些低层档案柜,也造成了新的损失。
火灾对档案的破坏主要由火焰和消防水造成,火烧和水浸破坏可能单独发生,也可能合并发生。档案馆火灾中,水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能灭火,又能损伤档案。1973年MPRC火灾中,完全灭失的档案都是火烧造成的,而水浸档案基本都得到了修复。因此,档案馆发生火灾时,如果细水雾和气体灭火装置无法控制火势,应当果断使用大量水灭火,这不仅是消防需要,也符合保护档案的要求。
2.3 火灾后档案抢救工作量大且不利因素多,应做好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1973年MPRC火灾后,美国国家档案局、公务人员文件中心、麦道公司等机构为档案抢救提供了有力支援。军事人员文件中心在檔案抢救过程中遇到并克服了各种困难:大楼电力系统损坏,楼内5部电梯都无法使用,靠人力搬运档案效率太低,就临时修建了一部外部升降机;短距离搬运档案的手推车数量不足,就从附近超市借用购物车;纸板箱不适宜存放水浸档案,就紧急采购了3万个塑料牛奶箱,等等。
重大火灾后,档案抢救工作量突增,往往超出受灾档案馆自身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寻求上级和同级档案部门支援,还要重视利用市场化手段获得支援。平时应掌握附近可用于档案抢救的冷库、库房、干燥设施的容量和地址等情况,以及购买塑料袋和周转箱、雇佣运输车辆等市场信息。
2.4 火灾易造成档案灭失并产生严重影响,应加强档案火灾容灾能力建设。重大火灾很可能造成档案灭失,但如果备份工作得力,造成的后果可能截然不同。即使火灾导致档案实体灭失,档案的“原始记录”功能丧失,备份仍可以保留档案记载的信息,档案的“凭证作用”仍可以存续,也便于重建档案。应大力推行电子档案、纸质档案缩微或数字化副本的异地异质备份,这是提高档案火灾容灾能力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天津市和平区档案馆 来稿日期:201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