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

2019-12-02张东鹏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腰段矫正脊柱

张东鹏

(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骨科 , 辽宁 朝阳 122300 )

胸腰段脊柱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病,患者常遭受严重脊髓损伤,影响患者进行日常基本活动,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病情严重者甚至面临截瘫与死亡威胁[1]。胸腰段脊柱骨折病因复杂多样,其中砸伤、高处跌落、磕碰是常见病因。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固定法对其进行治疗。其中跨伤椎应用较为广泛,而经伤椎相对来说应用起步较晚,属于一种新型固定方式,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2-3]。本文主要探究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8.63±6.65)岁,受伤到手术时间为1-3天,平均(1.54±0.12)天;其中爆裂型骨折15例,压缩型骨折12例,脱位型骨折12例;伤椎分布位置:L120例,L28例,T1211例。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9.12±6.37)岁,受伤到手术时间为1-3天,平均(1.54±0.12)天;其中爆裂型骨折16例,压缩型骨折14例,脱位型骨折8例;伤椎分布位置:L115例,L211例,T1213例。所有患者均临床诊断确诊符合胸腰段脊柱骨折标准;均为跌落、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的单椎体骨折患者;不存在病理性骨折患者与合并有骨质疏松患者;不存在椎体结构不完整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全麻处理,保持患者取仰卧位,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患者舒适度适当垫高胸骨柄与骨盆,后期可以作为正中手术入路,以骨折脊髓作为重心,采取微创入路,充分展示受伤椎体位置以及结构、形态。在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跨伤椎固定,具体方法为:在伤椎上方放置2枚椎弓钉,伤椎下方与其相对应放置2枚椎弓钉,实施初步固定。采用纵向连接棒进行连接,做好固定工作后,矫正后凸畸形。观察组患者实施经伤椎固定,具体方法为:采取与对照组相同固定方法,使用2枚螺钉对伤椎上下方分别进行固定,除此之外,再取2枚螺钉置入伤椎内,该枚螺钉长度比上一椎体所用螺钉短5mm,使用纵向连接棒连接并做好安装固定工作。将伤椎上螺帽进行固定,以螺帽为中心,将两侧纵向连杆依次撑开,之后固定螺帽与螺钉。在手术结束后,注意做好必要抗感染工作,留置导管,在术后2个星期后拆线,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康复训练。

3 观察指标:(1)2组患者Cobb角。头侧端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垂线的交角即为 Cobb氏角,可以用来判定患者恢复程度。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当天、术后6个月Cobb角。(2)2组患者住院指标。住院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3)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本文中,主要考虑并发症有神经损伤、切口感染、螺钉断裂等。(4)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建立疼痛评估表,依据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疼痛感进行评分,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最后评分取多次穿刺疼痛平均分。(5)2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该评分系统主要包括膀胱功能、感觉障碍、下肢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4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恢复状况越好。(6)2组患者椎体高度丢失率。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进行测量。

5 结果

5.1 2组患者Cobb角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当天、手术后6个月Cobb角分别为15.84°±2.63°、4.68°±0.52°、6.38°±1.20°,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当天、手术后6个月Cobb角分别为15.76°±2.58°、3.21°±0.42°、4.29°±1.17°,在实施手术前,2组患者Cobb角无显著差异(t=0.136,P=0.446),在实施手术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3.734、7.788,P=0.000、0.000)。

5.2 2组患者住院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12.24±12.37)分钟、(208.36±25.74)ml、(7.82±1.26)天,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26.85±20.61)分钟、(250.39±26.07)ml、(14.17±2.35)天,2组之间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t=3.796、7.164、14.872,P=0.000、0.000、0.000)。

5.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5.4 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对比:在实施手术前,观察组、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5.84±2.23)分、(5.63±2.09)分,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0.429,P=0.335),在实施手术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2.10±1.54)分、(4.17±1.69)分,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t=5.654,P=0.000)。

5.5 2组患者JOA评分对比:在实施手术前,2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12.63±2.15)分、(12.58±2.09)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104,P=0.459);在实施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对照组JOA评分分别为(26.38±3.07)分、(21.58±2.98)分,差异显著(t=7.006,P=0.000)。

5.6 2组患者术后矫正度与丢失度对比:观察租患者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分别为(28.32±6.30)mm、(0.76±0.52)mm,对照组患者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分别为(22.41±5.72)mm、(1.62±0.34)mm,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t=4.337、8.644,P=0.000、0.000)。

讨 论

近年来,我国交通业、重工业取得了极大发展,意外事故发生率也是逐年上升,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占据重要比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生理解剖结构较为特殊,当遭受外界较强因素打击时,极易出现严重性生理损害,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患者病情后期可能出现终身残疾[4]。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往往伴随有不同程度神经以及脊髓损伤,为了能够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帮助患者恢复脊柱功能,消除对脊髓以及神经的压迫作用[5]。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对其进行治疗。在传统治疗中,经常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胸腰段脊柱骨折症状,被临床所接受[6-7]。但随着临床实践应用的研究不断深入,该手术治疗方法出现了诸多弊端,其中典型缺点有断钉、短棒、矫正度丢失、椎体塌陷等。使用跨伤椎固定术治疗伤椎前后韧带损伤、断裂、椎间盘撕裂患者时,复位伤椎容易出现纵向撑开,加重脊髓神经损伤[8]。同时,该治疗方式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大范围剥离软组织,患者局部肌肉发生萎缩,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患者往往能够感受到明显疼痛。经伤椎固定治疗对机体造成损伤小,疼痛感轻,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健康。经伤椎固定疗法是建立在跨伤椎固定的基础工作上的,在伤椎上下方各置入2枚螺钉之后,将另外2枚螺钉置入伤椎中,分担原有轴向压力,巩固固定端牢固性,缩短连接棒长度,分散应力点,更加符合生物力学要点。确保伤椎与周围椎体相连一起,维持伤椎高度,降低或者完全避免术后复位丢失、棒钉系统断裂松动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在本文中,采取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结果表明,在实施手术前,2组患者Cobb角、疼痛程度评分、JO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实施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手术当天、手术后6个月Cobb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2.24±12.37)分钟、(7.82±1.26)天,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8.36±25.74)ml,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对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以看出,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缓解手术治疗疼痛,促进脊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有效恢复。

综上所述,采取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良好,有效解决椎体丢失与钉棒断裂问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腰段矫正脊柱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
宽带发射机IQ不平衡的矫正方法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攻心治本开展社区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