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踝创伤性关节炎采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2019-12-02李铁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融合术足踝创伤性

李铁军

( 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骨二科 , 湖南 攸县 412300 )

近年来,针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在研究治疗方案期间,微创踝关节融合术获得广泛应用,尤其同传统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比较,呈现出的应用价值显著[1-2]。本次研究将针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确定最佳的疾病治疗方法,以此说明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应用可行性。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6例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关节炎治疗方式的选择;对照组53例,男27例,女2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1岁-79岁,平均年龄为(62.39±3.59)岁;观察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2岁-81岁,平均年龄为(62.42±3.62)岁;观察对比2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性别、年龄,最终发现无明显性差异(P>0.05)。

2 方法:2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在进入医院后,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关节炎治疗方式的选择;对照组选择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展开疾病治疗;观察组选择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展开疾病治疗;对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入路,手术医师选择外侧切口,将患者腓骨进行离断,针对患者内踝关节以及外踝关节展开清理操作,之后于足底选择骨圆针1枚合理刺入,并且合理固定患者胫距关节,之后针对跖屈位置进行合理控制,确保角度在0°-10°之间。之后于胫腓位置以及距腓位置,利用螺钉合理进行固定,并且针对患者外踝松质骨进行填充,完成后展开加压夯实操作,手术后对患者的踝关节方位加以观察,确保处于中角直立位[3-5]。对于观察组患者手术入路,手术医师选择前正中切口以及前外侧切口,针对患者踝关节腔内具体情况,利用关节镜加以观察,合理清洁患者内外踝关节面,针对胫距关节,利用克氏针对患者展开固定操作。之后于踝关节中,将异体骨以及自体髂骨利用套管合理填入,之后将空心螺钉攻入,合理展开加压固定操作。手术后对患者的踝关节方位加以观察,确保处于中角直立位[6-8]。

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2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踝后足评分、骨性融合率以及随访结果(浅表性感染以及螺纹钉断裂)。

5 结果

5.1 2组踝后足评分对比:同对照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踝后足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见表1。

表1 2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踝后足评分对比 (分,

5.2 2组骨性融合率对比:同对照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骨性融合率75.47%对比,观察组98.11%获得明显提升(P<0.05),见表2。

表2 2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骨性融合率对比(n,%)

5.3 2组随访结果对比:同对照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随访结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见表3。

表3 2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随访结果对比(n,%)

讨 论

创伤性踝关节炎作为骨科疾病一种,主要因为患者表现出创伤的情况后,使得患者呈现出关节软骨退化、继发性软骨增生以及骨化的情况,疾病表现主要体现为关节疼痛以及活动功能障碍两方面。对疾病诱因加以分析,主要集中于承重失衡、暴力外伤以及负重运动过度等方面,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群以及青壮年人群中发病[9-10]。

患者在患有创伤性踝关节炎疾病后,早期主要呈现出关节僵硬症状以及关节疼痛症状,在活动期间,患者会呈现出显著疼痛感,经过休息后可以获得改善;晚期主要呈现出剧烈疼痛、反复关节肿胀、关节积液、关节活动功能严重受限、关节内游离体以及关节畸形症状等,在活动期间,患者会表现出粗糙摩擦音的情况。对于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在行走期间,主要呈现出下肢畸形以及抗痛性步态的现象,从而对患者的工作、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产生的影响极为显著,对此对于此类患者的早期症状需要给予充分关注,合理选择有效方法加以干预,对于患者足踝关节正常功能的恢复加以显著促进[11]。传统在研究治疗方式期间,全踝关节置换术以及踝关节融合术获得广泛应用。对患者选择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踝关节活动功能,同后种手术方式比较呈现出的优势明显,但是却表现出较差踝关节稳定性、较高费用、假体松动以及脱位等系列缺点。而对于踝关节融合术而言,其呈现出较低医疗费用、明确疗效以及操作便捷的特点,所以于临床获得广泛应用。早期主要以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的实施最为普遍,但是在最终获得的创伤性踝关节炎治疗效果方面,仍然欠缺理想。在此种形式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获得广泛应用,其对于患者骨性融合时间的缩短以及术后疼痛的缓解可以做出充分保证[12]。本次研究中,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关节炎治疗方式的选择;对照组选择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展开疾病治疗;观察组选择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展开疾病治疗;最终就2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踝后足评分、骨性融合率以及随访结果展开对比发现,同对照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踝后足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骨性融合率75.47%,对比观察组98.11%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随访结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充分证明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医疗人员合理选择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在提高踝后足评分、骨性融合率以及改善随访结果方面可以显著促进,从而使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综合治疗水平获得明显提升。

猜你喜欢

融合术足踝创伤性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干预研究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