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12-02伍鹏欢袁艾东史本超通讯作者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覆盖率创面血小板

伍鹏欢 袁艾东 史本超(通讯作者)

( 1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韶关医院关节、运动医学科 , 广东 韶关 512000 ; 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脊柱外科 )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快速发展,各种外伤越来越多,伤口感染比例增加,如果长期不愈合,就会形成慢性难愈合性伤口。伤口感染是外科医生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我们传统的方法有伤口引流、换药、清创以及伤口内应用各种药物,目的是清除坏死物质,减少分泌物,但是临床上仍有部分伤口难以愈合。糖尿病足的病人甚至要通过截肢来避免感染的进一步恶化。长期的住院治疗,不仅影响了病人自身的正常生活,并且加重了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有学者[1]报道PRP可以安全有效的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也有专家[2, 3]把它应用在慢性骨髓炎并有窦道形成的病人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由于离心速率、操作手法的不同,其浓缩程度尚无统一结论,但目前认为PRP中血小板浓度至少高于全血浓度的3-6 倍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有基础研究[1]显示,PRP的浓度如果超过某个范围,将对伤口愈合产生抑制作用。查阅了相关文献,目前报道不同PRP浓度对伤口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还较少。我院于2015年开始应用PRP技术,在伤口不愈合方面初步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对不同浓度下PRP治疗伤口不愈合进行回顾性分析,予以报道,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将我院骨科及烧伤创面修复科符合选择标准的59例难愈性伤口病人纳入本研究。52例病人获得完全随访资料,因为2人中途放弃治疗,3人终末随访时未能联系到患者,2人随访期间血糖控制不稳定,均予以剔除。各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术前伤口体积无显著性差异。纳入标准:(1)性别、年龄不限制;(2)若合并有糖尿病等内科系统疾病,入院后经过规范的内科治疗,病情稳定;(3)创面干洁,无明显脓性分泌物渗出,少量肉芽组织生长;可伴有骨质、肌腱、或肌肉组织外露;(4)经过多种传统方法治疗6周以上,病情无明显好转;(5)未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6)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内科系统疾病或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治疗;(2)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近期服用抗凝血药物;(3)血红蛋白<11g/L,血小板<1.5×109个/L;(4)孕妇、哺乳期妇女;(5)恶性肿瘤导致的溃疡。

2 方法

2.1 分组:把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A、B、C、D组,应用PRP的浓度依次是(900-1200)×109/L、(1200-1500)×109/L、(1500-1800)×109/L、(1800-2100)×109/L。

2.2 PRP的制备:自体PRP由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按照 Aghaloo 2次离心法制备,所有操作均为同样2个人配合完成。每27ml静脉血加入3ml枸橼酸钠抗凝剂制备2.2ml自体PRP注射剂或凝胶。将0.2mlPRP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ml后送检验科急查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浓度,根据各组浓度将获得的剩余富血小板血浆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目标范围后留取2ml加入10%氯化钙0.2ml激活富血小板血浆的中的血小板。稀释PRP需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计算方法[4]:(获得PRP血小板浓度×2ml)/(2ml+需要加氯化钠体积)=所需PRP浓度范围中间值

2.3 治疗方案:开放原始创面,彻底清创,把PRP凝胶填满伤口(根据伤口所需凝胶体积,确定抽血量),伤口周围注射PRP,然后无菌敷料擦干伤口周围渗液,贴敷无菌贴膜(带有部分透气性)密封四周。尽量减少病人临近创面的关节活动量。常规是每周使用1次PRP,根据创面情况决定PRP使用的次数,最多连续应用3周。

3 观察指标:(1)记录病人的伤口术前体积、术后不同时间点的体积及覆盖率等指标。(2)不良反应:伤口是否扩大、局部渗液增多、感染加重,异常排异反应。(3)创面情况:根据郭彦杰[5]等报道,采用滴注无菌生理盐水的方法测定伤口体积和计算创面覆盖率。将1个月内的创面愈合情况分为如下5个等级:Ⅴ级无效愈合,覆盖率低于25%;Ⅳ级部分有效愈合,覆盖率在25%-50%;Ⅲ级有效愈合,覆盖率在 50%-75%;Ⅱ级明显愈合,覆盖率在75%-100%;Ⅰ级完全愈合,覆盖率100%。

5 结果

5.1 一般情况及治疗效果比较:4个病例组在性别、年龄、术前伤口体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足踝、骶尾部伤口所占比例为67.3%,糖尿病足所占比例为21.2%。4周内所有病人伤口完全愈合率为76.9%,4周内A、B、C、D各组病人伤口Ⅰ级愈合率分别为75%、71%、90%、73.3%。随访3个月内,A、B、D 3组间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和C、B和C、D和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基本统计资料

注:同A组比较,aP < 0.05;同B组比较,bP < 0.05 ;同C组比较,cP < 0.05 ; 同D组比较,dP<0.05。

5.2 治疗前后全面体积和覆盖率比较:PRP注射后第1周,各组的伤口平均体积、伤口覆盖率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P=0.017;F=20.87,P<0.001),A和C、C和D、B和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周,各组的伤口平均体积、伤口覆盖率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3, P<0.001;F=35.25,P<0.001),A和B、B和D、A和C、B和C、D和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周,各组的伤口平均体积、伤口覆盖率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2, P<0.001;F=43.62,P<0.001),A和C、B和C、C和D、A和D、B和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周,各组的伤口平均体积、伤口覆盖率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8, P<0.001;F=55.83,P<0.001),A和D、B和D、C和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内各组创面体积和覆盖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治疗的4周内,创面处于持续修复状态,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创面体积和覆盖率比较

注:同A组比较,aP < 0.05;同B组比较,bP < 0.05 ;同C组比较,cP < 0.05 ;同D组比较,dP<0.05

典型病例

男性,45岁,左跟骨骨折,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伤口感染,清创控制感染后,连续注射3次PRP(每周1次),4周后伤口愈合。

图a 示行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

图b 示取出内固定装置后清创

图c 示第1次注PRP后1周

图d 示第2次注射PRP

图e 示放入PRP凝胶

图f 示3周后伤口基本愈合

图g 示4周后(3次注射后)基本愈合

图h 示32周后复查,伤口完全愈合

讨 论

慢性难愈性创面通常以组织丢失为特点,包括表皮组织、真皮组织,有时也包括脂肪组织、肌肉筋膜组织。形成这种慢性伤口的原因有末梢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2次创伤、免疫性疾病、代谢紊乱、医源性损伤。这些因素都可以抑制软组织的修复。从微观层面来讲,伤口内缺乏生长因子是伤口难愈合的关键因素[6-9]。

对于这样的慢性难愈合伤口,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多次清创、常规换药、纳米银凝胶抑菌、负压冲洗引流、转移皮瓣等[10.11。以上方法耗时时间久、费用高、承受痛苦多,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PRP是取病人外周静脉血,通过离心、分离提纯出来的富含血小板的浓缩物,主要成分包括血小板、纤维蛋白、白细胞、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等[12, 13]。这些因子可以加速组织修复细胞的分化,高浓度的生长因子有助于与细胞膜上的受体建立藕联机制。血小板激活后血浆中转变成的纤维蛋白也可以促进创面愈合,主要表现在参与凝血、收缩伤口、为细胞增殖提供立体支架等[14]。本研究发现,在PRP持续治疗后的1、2、3周,各组创面的体积和覆盖率都趋向好转,说明创面处于持续修复状态。4周时,伤口Ⅰ级愈合率,C组最高,说明在4周以内C组愈合速度较其余3组是最快的。我们的结果显示:PRP注射后第1周和第3周,A组和B组的速度相当,C组的速度最快,D组的速度最慢。但是在第2周时,B组的速度超过了A组,C组的速度最快,A组的速度和D组相当,最慢。第4周时,A、B、C3组的速度相当,D组的速度最慢。因此如果伤口较小,2周时间有可能愈合的话,可应用B组浓度的PRP,如果伤口较大,预计伤口3周以后愈合,建议应用C组浓度的PRP。第4周时的结果与前面结果不一致,我们考虑是因为选择病人的伤口较小,大部分在3周时已经愈合了,所以第4周时前3组的伤口体积和覆盖率无明显差别。根据前3周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PRP浓度范围增加,伤口愈合速度越快,当达到合适浓度范围时,如果浓度继续增加,反而对伤口愈合有抑制作用,我们得到的适合浓度范围是(1500-1800)×109/L。Weibrich[15]等在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实验中发现,加入适当浓度的PRP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如果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则会抑制细胞生长。林敏魁[16]等研究发现PRP浓度超过50%以后,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有抑制作用。Ferreia[17]等发现PRP 浓度 < 50% 时促进成骨细胞增殖能力更显著。Graziani等[18]将血小板计数分别为全血 230%、 350%、 460%、700% 的 PRP 用于促进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结果发现,700%的PRP促进增殖能力低于全血。王一帆等[4]在应用不同浓度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发现,过多的血小板可能抑制疗效并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能适当浓度为(1500-1800)×109/L。我们的研究得到的合适浓度范围处于全血浓度5-6倍之间,如果高于此浓度范围,对伤口愈合有抑制作用,与以上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当然,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1)因为是回顾性研究,并且在我院开展时间比较短,还未完全推广应用,选择应用此技术的病人伤口体积偏小。(2)随访时间较短,该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和设计结果的支持。总之,PRP用于难愈性创面修复还处于摸索阶段,大部分研究只关注了效果,而对于作用机制未完全研究透彻,还需要深入的基础实验研究。

猜你喜欢

覆盖率创面血小板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电信800M与移动联通4G网络测试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