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2019-11-29王艳红
王艳红
摘 要:本文從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制定科学化的财务报表、构建健全的固定资产管控制度、优化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等有效措施,旨在基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实施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一、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原有的政府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基于此,必须要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对会计制度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逐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1.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已经逐渐转变成“双基础、双核算、双报告”制度。基于此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就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方式,这需要一段过渡与适应时间。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不高的情况。事业单位在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一定变化,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与复杂性。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双核算,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2.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更加完善
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之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缺失监督评价机制,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对预期目标的实现埋下隐患,最终对政府会计信息的披露过程造成不良影响。而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能够清晰了解到会计信息的具体情况,逐步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促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状况更加透明,同时还能够实现科学化管理,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打下稳固基础。
3.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准则发生了一定变化,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能够将事业单位某一会计期间内的权责变化情况体现出来,使领导层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事业单位情况,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4. 促进事业单位资源配置合理化
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设备折旧计提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难以以会计报表的形式体现出来。事业单位的其他资源在配置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导致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流于形式,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人员通过财务报表能将资源的使用情况与资源配置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为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打下稳固基础。
5.促进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职能发挥
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对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长远意义,特别是预算管理对经济业务的规范作用以及会计核算对经济业务的监督管理作用十分重要。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无论是预算管理还是会计核算,它们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将会更加完善。由于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及数据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事业单位不得不切实提升自身的预算管理水平,事业单位需要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及时完善。另一方面,会计核算的功能性将会更强。原有政府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矛盾,比如,对本年度的支出核算需要纳入当期费用,同时对一个年度以上的支出核算需要纳入期间费用当中(合理摊销),对单位全额购买固定资产的这类经济业务,核算方式却采用全额费用化处理,其核算矛盾是显而易见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会计核算的具体科目得到优化和调整,使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可参考性更强,最终为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固发展奠基。
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1.制定科学化的财务报表
基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务必要对会计工作进行改进与优化,尤其是针对财务报表编制。事业单位在进行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需要增加现金流量表,将其与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整合分析,并利用现值分析法对收益和预期的现金转换为现金价值,使财务报表能够将事业单位的现金使用情况展现出来。利用财务报表之间的对比,能够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了解到不同时期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情况,进而为事业单位的重大经营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2. 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
要逐步加强对财务数据的应用,在单位内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完善信息系统,规定财务管理的基本范围。在财务工作出现问题时,系统能够及时预警,使财务人员能够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项工作进行优化与调整,从根本上避免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发生。另外,利用财务信息化系统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梳理,通过逐步开展全面账务清查工作,针对事业单位内部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进行清查,还要利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定工作。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设定,工作人员务必要明确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定期展开全面的分析工作,将财务数据的实际作用发挥到最大。财务管理人员在创新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对财务活动进行精细化管理,为事业单位的战略性发展打下稳固基础。
3. 优化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创新财务管理机制。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会更加精细化与规范化,相关工作人员务必要对财务工作进行优化管控,合理地利用财务数据,逐步实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目标。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风险管控的过程中,要将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基础,进而制定出明确的执行方案。大数据背景下,许多财务软件已经针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进行了调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求。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利用财务核算软件,逐步形成财务信息报表,不仅能够加快财务信息的共享速度,还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为单位的财务工作开展打下稳固基础。
4.构建健全的固定资产管控制度
逐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固定资产的验收、采购及维护等不同的环节加大控制力度。事业单位可以在内部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实现动态化的监督管理工作,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控制:①优化固定资产组织结构,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分级管理,在单位内部设立责任制,将财务核算工作合理的划分给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的基本职责,在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出现风险、问题时,管理人员能够找到责任人,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将资产管理职责从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分离,并由归口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要注重立足于实际情况,逐步探讨出最佳的管控方案,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对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稳固基础。②在进行固定资产的业务记录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的核对工作,保证做到账实相符,避免固定资产闲置的现象发生。③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单位要明确处置范围及固定资产的采购方式,加强约束力度,保证公开招标工作与财产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事业单位的综合性发展。
5.优化事业单位财务评价评估模式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收支管理、预算管理等一系列常规工作,而是全面、完善、多环节兼顾的会计核算工作,因此,亟需对自身财务评价评估模式的优化和提升,这关系到单位财务分析最终效果的发挥。具体而言,是指事业单位要依据自身现实情况,对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等财务环节的分析评价模式,可以改良企业财务评价评估方法,引入促进自身财务评价模式的提升。比如,对平衡记分卡加以改进,使其服务于单位的日常管理和决策分析。改进,是指事业单位可以对平衡记分卡当中的图、表、卡进行“事业化”,使其成为衡量单位绩效的评价评估工具,继而促使其服务于事业单位规划发展目标的实现,最终确保事业单位评价评估模式的有效优化和提升。再比如,對杜邦分析法加以改进,是指去除杜邦分析法中对股东权益指标的度量,通过各项事业单位财务指标的核算,同时结合事业单位的政绩指标,最终得出一个算数乘积来衡量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财务评价评估模式的完善还可以依赖其他先进的企业财务分析工具的应用,但是其根本要求是不能偏离事业单位财务评估的公益性和社会性。
四、结论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事业单位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创新财务管理方式,解决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晓菲.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财会学习,2019(09).
2.温庆远.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下采购核算制度的完善.财会学习,2019(09).
3.邵泽香.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3).(责任编辑:刘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