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之“如何有效的沟通”问题浅析
2019-11-29刘洋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使用率的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话语体系以及思维模式都已不同以往。作为学生管理工作教师,如何高效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成为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旨在分析互联网时代下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并多角度探寻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在“有效的沟通”问题方面可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效的沟通;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深入了解互联网时代下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如何与之进行真正“有效的沟通”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一、互联网时代下当代大学生的突出特点
(一)网络世界中的主力军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网络信息办公室2019年2月28日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的规模达到了8.29亿,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了8.17亿,以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为主,其中,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为9.9%。从这一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互联网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们的学习和课余生活,更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等。
首先,互联网深深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课堂中,老师授课、学生记笔记,老师留作业、学生交作业本。如今,互联网背景下的“教”与“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用新媒体教学设备讲授课程,很多学生已经开始用电子设备做笔记,在碰到新知识时便可用手机搜索引擎即时查询,使用电子邮箱或微信等方式递交作业的方式已经屡见不鲜。其次,互联网深深地影响了大学生们的生活模式。手机,作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重要性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手机可以解决的事情绝不会动身去做,懒得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认为这些通通不如互联网上的游戏、直播、小说和电视剧有趣。最后,互联网深深地影响了大学生们的沟通模式。互联网世界中部分大学生的沟通行为出现了较奇怪的现象: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聊的很起劲,但在现实生活中便沉默寡言,不愿意与周围同学交流,与周围的人缺乏沟通。
(二)敢说敢做的行动派
传统大学生在课堂中较沉默寡言,习惯于灌输式学习,不敢质疑,更不用说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受益于互联网和从小的教育环境,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较为开阔,大到国家时政,小到周围琐事,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当代大学生,大都为家里的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大都很有个性,只关注自身的感受;大都有自己的兴趣专长;从小接受的是鼓励式教育,只听得进鼓励,听不进批评。如此一来,造就了当代大学生鲜明的个性:在课堂中,他们比较活跃,积极配合教师,敢于上台发言,敢于在小组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在班级中,他们愿意主动承担各项事务,具有责任感;在与人相处中,碰到令自己不爽的人或事时态度鲜明,有时会通过互联网途径“泄愤”。
(三)追随网络语言的“宝宝们”
互联网时代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模式,造成了他们极具特色的网络用语和新潮表达,进而造成了“代际沟通”方面的问题。这一点在微信沟通中最为明显,仅以网络中学生和父母的对话为例:
1:学生:醉了……
父母:你喝酒了?
2:学生:哈哈哈哈笑尿了
父母:都多大了,咋还尿裤子?
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窥见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语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与父母、老师和长辈们的沟通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沟通中呈现被动状态。一方面,高校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上较为落后,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们的互联网应用水平较之大学生较为落后;另一方面,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网络途径的学习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大学生的思想和思维走在信息的前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处于被动状态。其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沟通呈现不对等态势。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沟通、社交和思维等方面带来了诸多的变化,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摸不到头绪,在管理过程中呈现“一对多”的态势,沟通“不对等”。最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沟通缺乏效用。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们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深了师生之间“代际沟通”的差异。在交流过程中“相互不理解”的情况愈发严重,老师“听不懂”,学生“听不进”,进而使得沟通很难进行。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沟通”的途径
(一)开放包容,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
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刻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跨国公司的运营宣传,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现代人都生活在无形的互联网世界之中。高校大学生作为在互联网时代中成长起来的“电子产品新生代”,其成长经历、思维方式等深深地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这是时代的大趋势,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首先必须承认和面对的事实。对此,我们不仅不能消极对待,反而要转变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适应互联网時代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变化。
(二)主动发声,善于利用网络手段疏通引导
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沟通主要通过学生骨干上传下达、开班会、张贴宣传栏等方式,手段较为闭塞,信息传达渠道不够畅通,效果不够明显。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脑、网络、新媒体等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们获取信息最快捷、最畅通的渠道,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及效果均产生了质的飞跃。以高校每年的新生军训为例。行前,一则关于军训注意事项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在数小时内便可达到上千人次的浏览量,这不仅为即将赴训的学生们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同时,以最快的时间覆盖到了更多的学生,方便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军训过程中,学校微信官方公众号新媒体团队对军事基地条件、军训方阵、食堂伙食情况、参训学生片刻采访等内容进行的现场直播观看量居高不下,不仅使得参训学生的家长们可以实时关注孩子们的军训动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消除不必要的猜疑和误解,让家长和社会予以监督,树立学校和教师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其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教师应巧用互联网途径积极发声,树立正面的个人形象,引领学生们的思想。
(三)转变角色,重新定义“新型”师生关系
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对于大事小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敢于发声、敢于质疑。如果简单地将传统师生角色认知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仍生搬硬套到当今的师生关系之中,可能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那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定义新型师生关系以达到有效的沟通?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及“亦师亦友”的双重身份。首先,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放低姿态,多倾听、少说教,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其次,面对学生们的质疑,应允许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耐心聆听,接纳不同的意见,在“共情”的前提下给学生做理性的分析,给予建议。最后,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应及时回答,正面引导,循循善诱。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鲜明特点并有规可循,只要充分意识到这点,在工作中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主动发声,善于利用网络手段疏通引导;转变角色,重新定义“新型”师生关系,方可实现师生间真正“有效的沟通”,最终得以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地开展。
注释: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中国人民共和国网络信息办公室2019年2月28日发布。
参考文献
[1] 吴承龙.“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对策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9(03):87-88.
[2] 邢铖,冯玉芝.“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探究[J].学理论,2019(04):171-172.
作者简介:刘洋(1990-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