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视域下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研究
2019-11-29陈肖威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会议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建设,对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提出要求。党的十九大会议再次提出统筹陆海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视域下加强对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解读,处理好海洋与经济、海洋与政治、海洋与文化、海洋与社会、海洋与生态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五位一体;海洋强国
联合国指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各国围绕海洋进行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军事强化、海洋权益争夺等,海洋已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争夺战略优势的制高点。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海洋建设不断取得长足进步,海洋产业调整,海洋军事力量不断在加强,但作为一个海岸线长达约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对海洋的开发与保护还是远远不够的,早在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报告里就首次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海洋建设领域,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布局、海洋法律调整、海洋安全保护、海洋生态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因此,我们既要解读好海洋强国战略的思想内涵又要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融合,进一步提高海洋强国建设的含金量。
一、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上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主题学习推动海洋强国的建设。他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推进海洋強国建设。
(一)依海富国思想的解读
我国是海洋大国,据统计,海域面积400多平方千米,其中有300多平方千米海域是由我国直接管辖,海洋的资源非常丰富,有渔业资源、海滨旅游资源、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资源、品种多样的矿产资源等各种资源,据自然资源部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3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7%,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可见,海洋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较大,对国内经济的贡献也呈现较大比重,但对比大陆区域对经济的贡献还有较大差距。在当今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纷纷抬头,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在当今背景下,实现依海富国战略内容有其重要意义。
富国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求,依海富国是以海洋这个领域,挖掘、开发海洋资源,传统的海洋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共同发展,陆地经济和海洋经济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打造具有创新性、协调性、绿色性的海洋经济体系。
(二)以海强国思想的解读
近代以来,依海图强是多少有识之士的梦想,我国自古是富庶繁荣的国家,依海而生,15世纪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当时茶叶、丝绸、香料等各种贸易的往来,促进了亚洲和欧洲的交流、交往,那段时期恰恰是明朝发展的高峰期,后来封建王朝没有把海洋外交做大做强,特别在封建社会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同时世界其他国家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古老的中国还在封建大道上缓慢前行,依海图强的想法又再次唤起人民想扭转国家国运衰退的境况,办新式海军、新建现代造船业、学习新式海洋管理理念等,这些都是近代有识之士想模仿西方大国在海洋中崛起的做法。
强国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目标内容,是中国现代发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逻辑演变的目标,以海强国,是以海洋开发、保护、发展为目标,建立产业强海、科技强海、军事强海等海洋强国体系。
(三)人海和谐思想的解读
社会和谐思想包含人与社会组织间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海和谐思想就属于人与自然和谐的一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海洋文化学者杨国祯教授提到:“在现代人海关系中,人类占据主动地位,人与海洋的和谐发展基本内涵是在海洋大开发背景下,人类社会系统与海洋自然系统之间的相互适应和相互支持。”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导者,一直以来对自然界都是肆意征服,对海洋开发也是如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开发海洋渔业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藏的次数、力度不断加大,资源的过度而无序的开发,海上贸易的加大也使海洋污染,特别是近海污染加重。因此必须构建人类社会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间的适应和支持体系,人类的开发海洋观念、手段、模式都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人海和谐共生、让海洋可再生能力得到加强。
(四)合作共赢思想的解读
习近平在参加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时指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海洋领域的发展也是如此,但纵观世界资本主义历史,英法美日等大国崛起的过程,深受美国军事家马汉的“海权论”影响,马汉认为只有加强海洋军事实力,才能掣肘海洋,才能称霸世界,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以此为发展海洋事业的指导思想,纷纷把称霸世界和拓展海外殖民地联系在一起,对他国进行肆意入侵。把海洋作为侵略他国的手段,是典型的霸权主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的发展领域也从重视陆地转向陆地和海洋兼顾,在海洋领域涉及的国家非常多,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影响海洋发展的要素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其中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与海洋领域有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旨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从发展海洋的实际路径和指导理念来看,我们走的就是合作共赢的道路。
二、五位一体视域下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一)海洋与经济的关系
建设海洋强国,要依海富国、以海强国,就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鲜明地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以此来指导当前经济工作。
海洋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倡导创新的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主要有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实践创新等,总书记曾说过,””科技创新是发展的牛鼻子,谁抓住了创新,谁就。海洋经济的创新主要科技和制度的创新,积极运用高科技技术开发海洋各类资源,海洋有庞大的生物资源和油气资源等,加大新技术的研发,既合理有序地开发海洋资源,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合理转变。同时要合理布局海洋产业结构,传统海洋产业主要是养殖业、捕捞业、运输业、其他增值业等,传统海洋要及时更新换代,结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海洋产业要与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充分融合,例如积极发展港口、发展现代制船业、现代海洋生物制品业、调整渔业资源、发展现代滨海旅游业等。调整海洋产业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能。
其次要注重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的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陆地面积广大、但人口基数也大,区域发展条件不平衡,我国传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陆地上,而海洋的开发相对薄弱,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为了充分挖掘区域优势转换经济发展动能、为了实现长期以来我国的陆海不协调的格局,就要加大对海洋与陆地经济的融合,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说过,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意思是结合自身优势加大发展力度,在浙江省任职期间曾主持了全省海洋工作会议,提到浙江是个海洋资源大省,渔、港、景等资源很丰富,要运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客观、合理地看待开发海洋资源的问题。比如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规划和建设。大力发展船舶工业、新兴海洋工业和海岛旅游业,提高海洋经济综合实力。”
再次是注重海洋经济的对外开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在开放中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丰富的海洋资源包含能源、生物资源等,充分使用有利于拓展可持续的道路、加大就业率。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制度构建下,以海洋为纽带,把沿海地区的国家联系在一起,以点带面,连接了东亚、南亚、西亚和欧洲部分国家,构成亚欧合作新蓝图,以海洋贸易、港口经济、旅游文化等领域加大合作与联系。
(二)海洋与政治的关系
建设海洋强国的提出,是我国在新时代发展面临各种机遇与挑战的条件下提出的,同时引发了国际关系的变化,沿海各国纷纷调整在海洋领域的布局加大了海洋的建设,如美国、日本加大了海洋领域的开发力度和军事部署等,我国要迎难而上,积极与国际海洋事业接轨,构建系统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法律制度是最核心的工作,海洋法律是软环境,是我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目标下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由于我国现行的八二宪法对海洋并未提及,导致很多关键海洋问题的处理缺乏依据,这是涉及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多年以来,如海上执法体制、海洋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关系、专项海洋立法无法进行,在实践中,有关立法相互冲突,执法部门各自为政,执法效果不彰。因此,加强宪法在海洋领域的构建、国家海洋基本法的建设、国家机构改革在海洋领域的改革等都尤为重要,要遵循国家海洋立法与国际海洋法相一致的原则、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法律体系的原则、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原则。
(三)海洋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当今社会,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重要优势。海洋文化是文化领域的重要部分,是沿海地区的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与海洋有关的文化现象和行为。海洋文化学者曲金良教授提到:“海洋文化,就是与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源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物质的、文明的生活的内涵。”可见,海洋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妈祖文化、海神信仰、祭海习俗等传统思想行为,又有休闲渔业、滨海文化旅游、海洋民俗业和海洋工艺品业等现代海洋文化产业,深刻研究海洋与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海洋权益的保护、有助于海洋意识的培育等。
(四)海洋与社会的关系
人海和谐相处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内容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海洋文化、培养海洋意识,把建设海洋强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融合在一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在海洋领域的活动范围、活动形式不断扩大,如大量的人口涌向沿海城市,而工业发展的同时没有及时建立保护海洋生态的机制,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废品扔进海洋,造成近海污染现象严重,还有对海洋无序的开发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不断下降。这些现象足以说明要重视人与海洋关系的和谐,且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方面。构建人海和谐的机制,就要遵循生态优先、科技为主、法律保障的原则。
(五)海洋与生态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里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我国长期以来形成重陆轻海的做法已远远无法满足当今海洋事业的发展,陆海发展的不协调、长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影响到对海洋粗放式地发展,如石油及产品泄漏、工业和生活污染物直接排进海域、农药污染、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等。面对海洋面临过度污染和开发,海洋生物减少甚至灭绝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维护人海和谐,形成人与海的命运共同体。首先,遵循开发与保护共生的原则。海洋生态系统有自身的特点,以维护海洋生态修复和海洋再生能力为主,以系统开发、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特征,对海洋资源进行有序、适度、合理的开发,其次、遵循海洋生态立法优先的原则。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构建海洋强国就要在国家层面建设海洋法律法规体系,海洋生态立法是海洋法律体系的重要部分。最后、遵循整体发展的原则。海洋生态属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与陆地生态文明形成统一、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为海洋事业发展指明方向[DB/OL].http://www.mnr.gov.cn/zt/hy/gylh/hyzy/201403/t20140307_2112987.html.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01.
[3] 侯红霞.海之馈赠 海洋资源大观[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 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DB/OL].http://gi.mnr.gov.cn/201904/t20190411_2404774.html.
[5] 杨国楨.人海和谐:新海洋观与21世纪的社会发展[M].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6] 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N].人民日报,2015-03-29.
[7] 王翰灵.加快制定国家海洋战略和海洋基本法[J].人民法治,2016(08).
[8] 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陈肖威(1982- ),女,广东湛江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