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企业出口退税及纳税筹划

2019-11-29梁艳霞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税额筹划纳税

梁艳霞

(博洋凯会计师事务所(深圳)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引言

为了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国对企业进行出口贸易时提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就是将产品的部分增值税返还给企业。那么企业想要更好地控制成本,首先必须合理筹划出口环节退税及纳税工作,以便正确计算出口贸易退税后的最终收益,进而创造更高的外贸收益。近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贸易总额在逐年增长,2018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将近2.5万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了10%,企业单退税的收益就高达约1.2万亿美元,仅从出口退税方面就超过了利润总额。为了更好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出口贸易,企业应该从出口方式、加工方式和销售模式等方面做出相应改进,同时做好退税及纳税的筹划工作。

一、企业出口贸易退税的简介

出口贸易退税主要是将产品一定额度的增值税及消费税退还给企业,也可能是免缴一些相关税费,这样可以帮助企业节约国内生产及流通环节的成本,进而帮助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更有竞争力。通过出口退税的政策,可以让出口产品以不含增值税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进而使出口产品能够与国外产品在相同条件下公平竞争。营改增之后,出口退税也适用于现代服务业,这为国内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出口贸易条件,可以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受到公平的待遇,同时也能扩大出口收益。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分为三种模式,具体如下:

(一)常规征税

在一些国家禁止的出口进行产品出口贸易时,产品等同于内销,所以不能享受国家的经济扶持,在这些特定的出口进行出口贸易时,产品将不享受退税的待遇,企业需要全额支付增值税及消费税。

(二)免税不退税

在出口销售的阶段,企业的出口产品可以享受相应免除增值税及消费税的待遇,但是不能享受退税待遇,例如该出口产品最后一道生产工序、进口环节或销售工作时免除了相应税费的,那么出口时将不会给予退税。

(三)免税还退税

在出口销售的阶段,国家免除了企业产品的增值税及消费税,同时,将产品在出口前缴纳的增值税给予一定额度的返还,返还金额通过具体退税率进行计算。一般有免抵退税和免退税两种政策。生产企业和适用增值税零税率直接将服务或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出口的外贸企业,适用“免抵退”税办法。商品出口、将外购的应税服务和无形资产出口的外贸企业适用“免退”税办法。

二、出口产品出口退税的具体计算方法

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主要遵循的原则是免、退为主,其中免是指对货物生产、流通等环节免除增值税,而退是对产品采购阶段生产原料的进项税或者商品进货的部分进项税给予返还,另外对销售时销售税额未能抵扣进项税额的部分进行退还。

三、出口产品退税纳税的具体筹划

(一)根据出口产品加工方式进行筹划

根据出口产品的加工方式进行出口退税纳税的筹划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在产品的生产阶段,生产厂商应该对进料、来料及其加工方式进行合理记录,将来自国内厂商的进料及国外厂商的进料加以区分,然后根据销售任务进行相应的操作。通常其加工生产及销售的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国外厂商提供的原材料,国内厂商在国内进行成品的加工制作,成品的销售工作由国外的企业来进行。另外一种是有国内供货商提供原材料,原料再由国内公司完成加工及组装,最终出口到国外。两种加工模式和销售模式的不同,其退税率也有所不同。如果原材料都是由国内供货商提供,那么原料需要支付相应的税额,而在出口时不需要支付相应的销项税额。而原材料使用国外进口的原料,进口原料需要用到外汇购入,那么就会在产品的生产中加入进项税额,当产品出口时,就需要将产品生产环节的进项税额抵扣,免除其需要交纳的增值税。在对出口商品进行出口纳税的筹划工作中,应该根据国外原料与国内原料的比例进行控制,保证国内原料比例小于国外原料,这样对来料加工更为有利。

例如在生产阶段,生产企业使用了300万元的国外进口原材料,关税税率10%,使用的国内原材料为10万元,按计划分配率比例为60%,假设产品出口的销售金额为6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6%,退税税率为10%,使用进料加工模式进行税费计算时,进料加工出口货物耗用的进口料件金额=600×60%=360万元,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为(600-360)×(16%-10%)=14.4万元,当期应缴纳税额=14.4-10×16%=12.8万元,进项不足以退税,关税为30 万元,总成本为42.8万元;如果使用来料加工模式,国内原材料只有涉及增值税,无须缴纳相关关税,因此产品出口时就没有相关的增值税,根据计算其成本应为10×16%=1.6万元。原材料来源不同,使用的加工模式不同,其进口退税额度就有所不同,进而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出现变化。

(二)根据销售产品模式进行筹划

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额度根产品的销售模式也有关系,在进行出口退税及纳税的筹划工作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销售模式进行相应的比对分析。例如企业在销售产品时,主要是在海外自己经营销售,还是销售给外贸企业,其最终出口退税额度都有所不同。进行筹划工作时,应该考虑到销售模式对出口退税额度的影响,通常退还税额的比例小于征收税额比例时,适合使用销售给外贸企业的销售模式,这样可以减少生产企业所缴纳的税额,保证退还税额。而当退还税额的比例大于征收税额比例时,生产企业适合利用自营的方式进行销售,这样可以利用出口退税来控制生产成本。

案例1:生产企业利用国内原材料生产了产品,原料成本为500万元,企业通过自营的销售模式将产品销售,最终销售金额为900万元,以增值税税率为16%,退税比例为10%来计算,进项税额的抵扣额度为100万元,采用自营的模式进行销售时,按公式计算不得退还税负金额=900×16%- 900×10%=54(万元),纳税金额= 54-100 =-46(万元),那么根据出口退税政策,退还的税负金额应为46万元。如果企业将产品销售给相关的外贸企业,销售金额为1000万元,退税额为60万元,这样就能得出自营与销售给外贸企业两种销售模式,其出口退税筹划结果是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退税比例和征收比例的差距合理选择,通常情况下,销售给外贸企业,获得的利益更大,所承担的税收金额更少。

(三)提高外贸企业的税务信用等级

金税三期的上线,企业进入了大数据税务时代。集合大数据评估与云计算的合并使用功能,企业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业务往来都可以直观的引出数据,税务信用等级的提高也是趋势所向。对于外贸企业,处于C、D信用级别,进项退税数据的传输需要2-3个月时间;而位于A、B信用级别的企业,出口数据的反馈一般在5-15天左右,购货税款可以及时有效收回,节约了时间成本的利息支出。在相同的审批程序下,信用等级高的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现金流的核算更有优势,有利于公司资金链的运作筹划。

(四)增强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企业应注重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保证出口退税及纳税筹划的工作质量,这也是一种提升退税筹划水平的有效措施。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应该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着重学习退税方面的知识,通过引用同行业中相关案例的方式,增强财务人员对退税筹划工作的认识水平,进而将退税筹划工作重视起来。只有企业领导层真正认识到了产品生产模式、销售模式与出口退税之间的关系,根据准确的出口退税筹划,有效的整合企业资源,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利益。

目前税务政策的变动,商品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由17%减低到16%,2019年4月1日开始税率又减至13%,出口退税率也做了相应调整。在2019年6月30日前出口货物劳务或跨境应税服务行为,购货时已按调整前税率16%征收增值税的,按照调整前的出口退税率计算;购货时已按调整后税率13%征收增值税的,按照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核算。2019年4月1日之后出口报关的,适用调整后的退税率。中小型企业只有及时了解国家的动态信息,掌握过渡期的相关税务政策,才能更好地设计退税纳税筹划方案,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最终有效健康发展。企业应该从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项培养,才能真正强化出口退税筹划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在企业出口退税处理时,综合考虑自身的各方面情况,提前做出合理的退税和纳税筹划方案,合法规避纳税负担风险,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益。根据最新的国家政策,提升税务信用等级,核对退税税额,规划出更优的筹划方案,最终达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税额筹划纳税
●纳税人在办理留抵退税期间,如何确定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
●2019年4月1日以后新设立的纳税人,如何计算增量留抵税额?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环境保护税,哪些省份税额标准高?
税收筹划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探讨
适应纳税新常态 树立为民新理念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
从业人员给企业带来的纳税困扰——以一个火力发电企业为例
税收筹划中征纳行为的博弈研究
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的关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