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族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思考

2019-11-28刘钊熠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7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

摘 要:民族精神作为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青年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需要构建与中华民族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同创新创业精神有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和内容的高度契合性,将民族精神融入创新创业精神的协同培育,通过筑牢教育阵地课上课下协同培育、挖掘教育资源校内校外协同培育、打造教育文化线上线下协同培育等路径,为提升创新创业的精神培育质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民族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协同培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这伟大的创业实践中,青年作为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更需要用民族精神引领创业精神,提升创业格局,用创业精神诠释民族精神,传承民族基因。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青年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融入的必要性: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精神的时代需要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成为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国家战略。青年创新创业的实践既有着光明的前景,又面临各种艰难险阻,需要坚定的创新创业精神给予持续的推动与助力。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新时代教育的根本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需要构建与中华民族、与这个时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撑。“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将民族精神融入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激发广大青年的奋进动力和创新活力,激励学生把个人的创业理想、事业追求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赋予民族内涵和时代内涵。

二、融入的可行性:基于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比较分析

(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高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应以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精神品质和作风品德,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和内在价值,引导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在创业实践中胸怀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及深沉的家国情怀。从这个角度而言,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目标同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要求有着教育目标的内在一致性。

(二)教育内容的契合性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高度凝练与清晰阐发,将中华民族精神涵括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与伟大梦想精神。创造的本质是创新,新时代创造的实践具体表现为创业,创造精神是青年学生创新活动、创业实践的力量源泉。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的使命是艰巨的,道路是曲折的,既面临新的形势,又面临新的考验,需要持之以恒、披荆斩棘的奋斗精神,克服创新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需要团结精神,集中更多的智慧、调动更多的资源、聚集更多的力量、发挥更大的优势;更需要梦想的滋润、梦想的支撑、梦想的激励。因此,民族精神与创新创业精神所蕴含的品质内涵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三、融入的路径:民族精神融入创新创业精神的协同培育

(一)筑牢教育阵地,课上课下协同培育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存在较为“固化”和“同质化”的倾向,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教学内容匮乏、教学手段单一。民族精神作为优秀民族文化的积淀,作为一种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教育素材,可以极大的丰富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内容,开拓培育的视野和思路。在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加强情感的互动与体验,通过体验教学、情景教学、仪式教学、探究教学等,重温中国故事、感受中国力量、振奋中国精神,用鲜活的案例吸引学生、引发共鸣、强化认同,使精神培育的过程更加形象生动,立体式打造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课堂教学阵地。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青年的创新创业精神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培养和提升,对创新创业精神的认同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固化。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实践,可以是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在身临其境中唤醒创新创业的历史认同;可以是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一次调研,在躬身实践中加强对创新创业精神的时代认同;还可以将创新创业的实践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西部计划等志愿服务项目相结合,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感召下体验创新创业所赋予的社会使命。通过筑牢民族精神融入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课上教学阵地和课下实践阵地,使知识与实践相融通,推进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纵深发展。

(二)挖掘教育资源,校内校外协同培育

高校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需要充分挖掘各方教育资源,才能增强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在校园内,校史是一所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历史,是需要被铭记和传承的精神力量,通过找寻学校在创建历史进程中从无到有的创业记忆,重温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工作业绩的创业故事,凝练师生校友将个人的学业、事业融入学校发展、社会进步的创业力量,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团结奋进,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践行创新创业精神有着重要的培育意义。在校园外,高校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只有因地制宜,立足区域的历史、政治、经济等资源优势,建立与区域精神文化相适应的创业教育体系,才能提高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实效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大荒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为龙江高校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民族力量;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激励着浙江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浙江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提供了鲜活的实例。通过全力打造校内校外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教育资源协同格局,推进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内涵发展。

(三)打造教育文化,线上线下协同培育

被誉为创业领袖的斯坦福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享有盛誉,其创业教育根植于浓厚的大学文化土壤之中,创新品格的精神文化激发了创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创业文化以隐性的方式作用于青年学生的價值选择和行为规范中,因此高校在深入开展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同时,要加强用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崇高的理想追求以文化人,发挥创业文化润物无声的影响作用。在线下,将具有民族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融入校园主流文化中,通过创新创业类社团活跃校园创新创业氛围,邀请民族企业家宣讲进校园、民族创业故事宣传进校园,利用校园传统媒体宣传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力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的创新发展提供的丰富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还要线上线下协同打造,借助网络传播的信息多元化、视觉立体化、传播互动化等特征,鼓励将富有民族精神的创业故事、创业人物进行网络创作,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发挥网络创业文化的引领、感染和浸润作用,最终形成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创新创业精神文化协同培育新矩阵。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 新华社记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3]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DB/OL].新华网,2018-03-20.

[4] 郭峰,冯春杏,张洪洋.文化驱动: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8(13):116.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S-E-U-S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XRRK2018050;文章为2018年东北农业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和行政管理专项课题“新时代民族精神融入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研究——以龙江精神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KYC070。

作者简介:刘钊熠(1985- ),女,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
不屈的长城
抗战烽火中的文学斗争
赣傩艺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当代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发挥文化窗口职能, 引领时代文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