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学具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讨

2019-11-28徐玉良

成才之路 2019年32期
关键词:学具小棒数学知识

徐玉良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苑实验小学,甘肃 武威 733000)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学具的应用可以进行直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学具,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和形象化,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自发地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学具营造的教学情境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积极进行思考。此外,学具的应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本文从学具的应用情况出发,就更好地发挥学具的重要作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探讨。

一、寓教于乐,利用学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身心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只有在具有探索兴趣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学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别是现代学具的使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兴趣,使得教学气氛积极活跃。学具的使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并最终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例如,在教学“四边形”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发4根小棒。这时候,学生出于好奇心会问老师:为什么要发4根小棒呢?教师便可以抓住机会提出问题:“用你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能摆出什么图形来。”借助预设问题导入新课,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让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数学实践当中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索问题的答案。又如,区别长方体、正方体等不同形状的物体时,教师可以借助长短不一的小棒,引导学生自发地探索各种拼接的可能性,并找到不同形状拼接的方法,通过拼接发现规律。学生通常会比较贪玩,学具的使用可以让其在玩耍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理性思维。由此可见,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真正实现了“乐”与“学”的巧妙结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具不仅是一种教学工具,还能依托教学目标让学生实现有目的、有趣味的自发性学习。它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转化为具象的课堂活动,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原本难懂的数学知识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得到理解和掌握。

二、融入实践,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比较敏感的阶段,单纯依靠眼睛观察并不能真正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而要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探索与发现。学生只有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和思考,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直接体验。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除法”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解答,引导他们利用学具了解和应用除法解决问题。在探讨“8除以4结果是多少”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画4个圈,每个圈先放1根小棒,再进行循坏,有的学生先分成2份,再分成2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学生可以真正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在哪里,并且会主动加以解决,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探讨,课堂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升。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数学“除法”这一知识内容时,计算结果会出现余数,学生一开始会对这种计算方法难以理解。而利用学具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明白算理。为此,教师可利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小棒(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还剩10个。十位上商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学生会采用多种方式对学具进行摆放,在实践中体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一直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探究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没有束缚。而利用学具能较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彻底摆脱“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了解数学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拥有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思维创新提供丰富的素材,实现快速而高效的学习。课堂上,学生可以放下思想顾虑,积极思考并进行提问和质疑,平等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思路,共同进行实践操作,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学具的有效利用,能拓展出新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可以帮助学生调节好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矛盾、教师讲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讨论方式,不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的讨论,都可以加以实施。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让学生不断实验各种可能出现的拼接方式,大胆创新,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跃起来。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与思维联系起来,既能够促进思维发展,又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为创新思维发展奠定基础。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全神贯注投入其中,培养专注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正方形”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借助正方形纸片开展“折纸”游戏。在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多种对折方法,让学生看到一边与其他三边长都相等的特殊性。学生经过动手实践,能体会到学具的重要作用,会意识到数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总之,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因其具有抽象性,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具作为辅助数学教学的重要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学具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寓教于乐,利用学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融入实践,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切实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发散性的思维看待数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学具小棒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一起数小棒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巧移小棒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