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文教育专业历史方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11-28龙天贵

成才之路 2019年32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文人才

龙天贵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要适应时代的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应用能力,树立学术、应用两不误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文教育专业历史方向课程要进行教学改革,力求建立历史研究水平高、教学结构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高校人文教育专业历史方向的专业性较强,相较于理工类、经济类、文学类的学科所带来的即时的社会效益较低,所以存在招生难、就业难的现实困难。同时,高校人文教育专业历史方向课程教学对专业的学术价值十分重视,但是社会功能却被弱化。所以,面对诸多现实问题,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予以重视,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紧跟社会生产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高校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要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以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科学的教育方式,持续不断地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作为能够充分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不仅掌握知识的领域要有广泛的跨度,而且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在从事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应用型人才需要以熟练的专业知识和规范的专业技术,通过创新、创造实现社会价值,这对高校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培养更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还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建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生产能力为教学目标。要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改变考核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文教育专业历史方向课程概述

人文教育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授课专业之一,是教育部为了适应中学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而设立的,目的是培养“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本科层次)的师资。人文教育专业是为了适应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专业,是教育改革和专业教学结合的产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人文教育是针对现代社会生产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的专业性教育,不仅要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过硬身心素质、较高人文素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人文教育专业历史方向课程就是将人文精神、历史知识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使历史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将历史专业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相联系,从而运用自身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服务社会。

三、人文教育专业历史方向课程改革面临的阻力

在高校人文教育专业历史方向课程教学过程中,中国史学史作为必修的基础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历史研修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文教育历史方向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必须清晰认识在人文教育专业历史方向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阻力。首先,由于高校对教师的管理和考核有职称要求,在评职称过程中是以量化的科研指标来衡量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所以一些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难免更重视科研,忽略教学的重要性。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投入热情,特别是在面对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醉心科研的教师很难进行实际教学方法的探索,更无法对社会需求、人才标准做出更多的探索。他们在教学中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使史学专业知识的传授达到了教学标准,但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导致专业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其次,作为高校培养的高等人才,大学生应做到专业知识水平过硬,潜心深入学术探索,积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但是,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团活动和应用证书的考取中,无心对学术进行深入研究,降低了专业知识学习效果,还有一部分学生拘泥在课本知识中,一味地“读死书”,无法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少,无法获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自身缺乏对未来的整体规划。如果在课堂上得不到相应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难免忽视自身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高校课程改革

1.重视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国史学史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应紧跟教育改革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做到“以史为鉴”,使中国史学史中的优秀传统思想对现代生活、生产起指导作用,给历史精神注入时代灵魂,让学生在学习中国史学史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读史可以明志”,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思维理解历史精神,让历史中的人文精神焕发时代生机。

2.丰富教学模式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既让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又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所以,教师在开展中国史学史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在中国史学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中国史学史的层次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拓展,以丰富课程内容。例如讲解《史记》时,教师可以联系史学家司马迁对先秦史学传统变革产生的影响;教授《汉书》时,教师不仅可以讲解断代史体例,还可以研究其对《史记》体例、内容的继承和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利用延伸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实例对史学现象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教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3.培养学生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在中国史学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借鉴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翻转教学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提升能力的欲望。在课前准备、查阅资料、讨论提问、应用设计等环节,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参与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改革考核方式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要一改以往唯成绩论的思路,从多方面展开对学生的测评。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如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课堂参与能力等。要丰富考核内容,形成科学的考核机制。同时,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机制也要有所改革,使职称不再是衡量教师科研水平、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要从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学出发对教师进行考核,让教师做到全面发展,学术、教学两不误,增强教学质量。

五、结语

历史永远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而人才永远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宝贵资源。因此,高校在开展人文教育的同时,注重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将历史中的有益因素有效应用到社会生产中,进而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财富。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改变教育方式、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探索出最适合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文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