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自主学习的数学共生课堂摭探

2019-11-28

成才之路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共生探究数学

杨 露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江苏 常州 213000)

数学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观察、猜想、验证、探究、推理、归纳,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体验,还能为数学课堂注入动力。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主体意识,教师要利用多种调度手段,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以成功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数学课堂教学呼唤和谐共生,教师将和谐共生理念引入数学课堂,符合主体意识实践要求,并与提升学生数学学科认知水平有更多契合。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探索和创新意识,对课堂积极因素进行科学整合,达成更多契合,促进文本、师本、生本的多元融合,通过打造共生课堂,创建数学教学品牌,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

一、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调动课堂积极因素

数学课堂启动后,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辅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主体教育理念主导下,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可以为课堂注入活力。教师布设悬疑问题、数学实验、实物测量、环境观察、课例搜集、案例分析等学习任务,可以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热情。学生的直观学习思维比较敏感,如果教师能够观照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创新布设,利用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进行教学调度,则操作效果会更为显著。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只要能够让学生动起来,自然会产生联动效果,形成更多课堂共生动力。例如,教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并要求学生在观看时收集一些数学信息,再参与班级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开始观察图片,自发展开讨论。进行课堂展示时,学生们发言非常积极,有学生说:“每个乒乓球2元,每5个乒乓球装一袋,共装了6袋。”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搜集很完整,那么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你根据这些信息能够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再次进行思考,并提出:“买一袋乒乓球需要多少钱?”“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买这些乒乓球需要多少钱?”……学生们不断抛出问题,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列出算式,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对两步连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信息,给学生创设适宜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先搜集图片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最终找到学习规律,自然能够触碰并领悟到核心思想,这是学生自我探索的过程。教师适时调度,利用问题进行导学启迪,将课堂积极因素都调度起来,能够使共生课堂自然形成。

二、精选自主学习内容,提升课堂探究水平

让学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时,教师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和提炼,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为受多种客观、主观因素的制约,学生的学力基础也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学情调查,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任务布设,体现数学学习任务难度的梯度性,这样才能让更多学生顺利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文本、生本的和谐共生,关键靠师本的合理操作。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参与者、服务者,教师需要在课堂共生局面的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

教师选择课例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例如,教学“认识千米”这一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透过教室窗户观察操场跑道,并提出问题:我们学校操场一圈是400米,围绕跑道走几圈是1千米?如果从学校门口向东走,走到哪里是1千米?如果向西、向南、向北呢?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并自发展开讨论。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们都能给出自己的观点,虽然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对千米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教师追问道:大家已经知道1千米有多远了,那么请估计一下从你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学生们对自己每天都要经过的道路颇为熟悉,自然能够给出比较贴近的判断。

教师为学生准备生活方面的学习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学生对学校操场跑道、从校门口向不同方向延伸、从家里到学校这些内容都非常熟悉,自然能够成功启动学习思维。只要学生能够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究,就能顺利完成数学认知基础的构建。

三、优化自主学习形式,丰富课堂实践视角

自主学习形式众多,教师需要有筛选整合的优化意识,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对学习任务进行科学匹配,对学习形式进行创新处理,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共生课堂。学生自行搜集信息、展开数学操作、查阅教辅材料列举课例、参与数学实验操作、自由交流学习体验等,都属于自主学习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追求,对自主学习形式有很强的倾向性,教师唯有观照学生的学习个性需求,优化整合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才能形成共生局面。

学生刚刚接触新知时,往往需要以旧知作为引导。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认知基础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切准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教学调度。例如,教学“认识吨”这一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对千克已有所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1吨=1 000千克换算关系式进行新知探索,教师为学生布设了一个估算训练任务:观察身边熟悉的物体,对其重量进行估算,以吨为计量单位,看谁估算得更准确。学生们因为都有一定的生活认知积累,所以自然能够快速进入估算操作。有的学生说:小汽车有1吨重,大卡车有5吨重,大牛应该有1吨重。也有的学生说:大货车能拉20吨重的货物,巨石有10吨重,我们看到有的桥梁路口标记15吨,就说明这个桥梁只能承受15吨以内的重量。教师对学生展示的内容给予了积极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展示渐入佳境。

教师让学生列举身边熟悉的重物,能够成功激活学生的数学认知思维。从上述学生的估算展示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适合性,能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参与到对重量单位的整合运用中,这无疑是最为可贵的。

四、拓展自主学习训练,打造课堂共生品牌

教师在数学训练设计中,要为学生准备更多自主学习训练任务,以促进学生对数学认知的内化。生活调查、信息搜集、数学实验、实地观察、案例分析、试题设计等,都属于数学自主学习训练的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进行匹配性设计,让更多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形成数学认知基础。教师的教学设计追求适合度,这本身就是共生意识的体现。让学生顺利进入数学探究学习环节,给学生带来最为真实的数学学习认知和感受,让数学自主学习真正发生,这无疑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

教师布设数学课堂训练任务时,要注意筛选学生数学认知视角,以提升训练设计的适合度。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这一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布设了以下训练题目:笑笑和妈妈去买运动服和运动鞋,共带了300元钱。运动服价格不一:有75元、80元、100元等;运动鞋也是,有125元、120元、135元等。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钱?要求介绍操作过程。学生拿到训练题目后,认真展开自主思考,并很快形成解题思路。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们都能给出正确答案,并对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讲解。

教师为学生布设生活方面的训练任务,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触动。学生认真筛选数学条件,并进行综合考虑,顺利完成了训练任务。教师让学生解读操作过程,无疑是让学生对思维进行梳理,帮助学生顺利构建学习认知基础,课堂和谐共生特征鲜明。

总之,学生对数学的认知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学习是最为适合的学法选择。学生有数学旧知,也有生活体验积累,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旧知展开数学新思考,能够快速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让学生顺利与数学新知接轨,自然达成学习目标。数学课堂教学关涉诸多制约因素,将多种因素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和谐共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共生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