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9-11-27邢越王威张国顺张蕾鲍莹莹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邢越 王威 张国顺 张蕾 鲍莹莹

【摘 要】目的:评价探究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取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4例为研究主体,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的接受放化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热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以及毒副作用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实施综合治疗的效果明显,能有效缩减肿瘤细胞,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2

肺癌属于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该病对人体的危害性极高,占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具有极高的病死率。肺癌中发病率最高的为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总体的80%,该病早期无任何明显症状,通过手术切除,可良好控制病灶组织的发展,但是该病若早期治疗不当,病情发展至局部晚期后,其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采用放疗或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随着临床研究进展,热疗技术逐渐也被应用在癌症治疗中,并且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将针对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放化疗联合热疗进行综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2017年10月~2019年3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从此区间抽选8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男性38例,女性4例,年龄区间43~74岁,平均(58.96±3.68)岁,疾病类型:腺癌18例,鳞癌15例,其他9例,临床分期:ⅢA 期24例,ⅢB期18例;观察组42例,男性35例,女性7例,年龄区间46~77岁,平均(59.99±4.11)岁,疾病类型:腺癌19例,鳞癌16例,其他7例,临床分期:ⅢA 期25例,ⅢB期17例。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排标准:患者入院后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为肺癌,其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无放化疗禁忌项,患者对本次治疗方案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者、早期接受过手术治疗、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放疗和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热疗,综合治疗过程中先化疗,隔1h后放疗,再隔1h后热疗,其中放疗的方式为:借助三维适形放疗,患者行仰卧体位,使用螺旋CT机扫描定位肿瘤位置和转移扩散范围,确定扫描图像后传送至三维治疗计划中,明确靶向区及周围器官组织,调整合适照射的剂量(2~5GY,每周5次)和视野,连续放疗6周。化疗的方式:在放疗第2周后开始化疗,使用顺铂静脉滴注的方式,顺铂25mg/m2,静脉滴注3~5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热疗的方法为选择在肺部病灶位置以及周围转移肿瘤位置开始热疗,食道内侧为热疗中心,熱疗温度控制在38~42℃,热疗机的输出功率为2200W,每次热疗时间为1h,每周热疗两次,连续治疗6周[1-2]。

1.3 观察指标 评价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及毒副作用,疗效:完全治愈:肿瘤完全消失,且在1个月的观察期内未出现新的病灶;部分治愈:肿瘤体积消失50%,观察1一个月未见新病灶产生;无效:肿瘤体积缩小15%或明显增大,且发现了新的病灶细胞。毒副反应: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形式表示,以X2检验,计量资料用()形式表示,以t检验,当P<0.05统计有研究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综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放化疗的效果更突出,组间比较差异突出,有研究价值,P<0.05,详见表1。

2.2 毒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观察组中出现的比例为1:1:1,而对照组中出现的比例为2:4:4,两组毒副反应发生几率(7.14%:23.81% )对比有差异,P<0.05。

3 讨论

肺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男性人群,引发此病产生的相关因素有家族遗传史、吸烟、空气污染等,非小细胞肺癌属于典型的肺癌恶性肿瘤,该疾病在早期可接受手术切除治疗,一旦错过最佳时机,病情发展至晚期后,患者就会丧失手术治疗的机会。临床对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放化疗,这两种方法联合治疗可较好的控制局部炎症[3],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但是化疗药物治疗时,会出现一定的毒副作用,影响临床整体效果。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热疗成为治疗肿瘤疾病较为有效方法之一,此治疗方法是增加肿瘤组织表面的温度,通过热杀伤效应起到消除肿瘤疾病的作用,从而改善肿瘤微循环。临床中将这三种治疗方法综合联用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毒副反应的发生几率小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放化疗联合热疗可有效提高化疗药物的浓度,增强药用价值,提高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度,保证病灶组织得到良好控制。

综合上述,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选用放化疗联合热疗的应用价值显著,临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深究应用。

参考文献

谢小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A/B期放化疗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J].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8):1583-1585.

张超, 罗希, 林立平,等.先大分割后常规分割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生物效应剂量探讨[J].肿瘤学杂志, 2017, 23(8):686-691.

马兆明, 黄关宏, 刘桂荣,等.对比分析同期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J].临床肺科杂志, 2017, 22(5):911-914.

猜你喜欢

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痛23例临床分析
带状疱疹后遗痛23例临床分析
综合疗法治疗井下煤矿工人功能性消化不良47例临床观察
65颗牙隐裂的临床疗效分析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的128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