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龙胆泻肝汤的肝郁化火型失眠症中西医结合疗法探究

2019-11-27肖锋付亚军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疗效评价失眠中西医结合

肖锋 付亚军

【摘 要】目的:评价龙胆泻肝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来院就诊并辨证为肝郁化火型失眠的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抛掷硬币随机分两组,常规组27例予以阿普唑仑,研究组27例予以阿普唑仑联合龙胆泻肝汤,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医疗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医疗满意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联用龙胆泻肝汤和阿普唑仑为肝郁化火型失眠者施治可强化疗效,规避药物致不良反应、提升医疗满意率,值得作为常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

【关键词】失眠;肝郁化火型;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1

失眠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症状,以睡眠深度浅、睡眠时间短、睡眠效率低为主要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患者受病情所扰会伴发负性情绪,继而导致更严重的应激损害。针对于这一神经系统病症,西医主张以镇静、安眠药物治疗,但患者短期内服药有效,长期服用易被药物毒副作用所累,并不能真正实现生活质量的改善。近年来,本院积极探究适用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联用龙胆泻肝汤和阿普唑仑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印证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越性,为失眠症的中西医疗法研究提供确切的参考资料,笔者对54例收治患者展开了对照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来院就诊并辨证为肝郁化火型失眠的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抛掷硬币随机分两组,常规组和研究组各27例。入选者男女比例为5:4,年龄为23-56岁,均龄为(35.27±2.63)岁,病程为2-7年,均值为(4.38±1.27)年,轻度、中度和重度失眠分别有14例、32例、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研究标准 ①诊断标准: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失眠症的西医和中医诊断,其中西医表现为以入睡难、睡眠浅、夜梦多、乏力、日间犯困等失眠为主;存在失眠和过度关注表现;社交及社会活动、日常生活等受精神烦恼所困;每周出现上述症状不少于3次,病程持续1个月及以上。中医肝郁化火表现为心烦意乱、难以入睡、焦躁易激、口干多饮、目赤尿黄、舌质红、苔腻黄、脉弦数。②纳入标准:病情诊断明确;年龄区间为20-60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超过7分;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③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或其他可导致继发性失眠的病症;伴药物过敏反应;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长期熬夜或引用浓茶等不良习惯所致失眠者;脏器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入组后,以阿普唑仑口服疗法为患者施治。晚睡前温水送服1~2mg阿普唑仑(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90),连续治疗两周,而后评估疗效。

1.3.2 研究组 按照與常规组相同的方法服用阿普唑仑,同时加饮龙胆泻肝汤。中药方剂内含龙齿和磁石各30g,生地和酸枣仁各15g,黄芩、栀子、泽泻、龙胆草、柴胡、当归、车前子各10g,甘草6g,木通3g。全药入水500mL,作0.5h的浸泡处理,煎煮两次,共留汁300ml,将两次所得汁液混合后于早晚各服用150ml。连续治疗两周,而后评估疗效。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医疗满意率。疗效的判定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准,睡眠时间正常或是超过6h,晨起自觉精力充沛视为临床治愈;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长3h视为显效;不适症有所好转,但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长不及3h视为有效;病情无变化或加重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统计2组治疗总有效率,见表1。

2.2 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2。

2.3 统计2组医疗满意率

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者合计24例,占比88.89%,常规组合计17例,占比62.96%,两组医疗满意率比较研究组呈明显优势(P<0.05)。

3 讨论

众所周知,睡眠是人体正常所需,若长时间缺乏睡眠,不仅会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如降低免疫力、引起多脏器功能紊乱,还会对心理健康构成严重危险,甚至可诱发抑郁症、精神分裂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1]。西医治疗失眠常采用以阿普唑仑为代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该药物是可结合非选择性γ-氨基丁酸和苯二氮卓受体的抗焦虑、抗抑郁并具有催眠、镇静、松弛肌肉等作用的新型药物,其疗效得到了广泛肯定。但是,有研究资料对阿普唑仑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2],证实反复使用存在药物依赖,甚至可累及认知和运动功能。中医观点认为,情志、饮食内伤,或是疾病、年迈导致的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是诱发失眠症的重要因素,而肝郁化火型失眠多为脑怒伤肝、上扰心神所致,治疗时当以疏肝、泻热、安神为主。本研究所用龙胆泻肝汤内含泻肝胆火的龙胆草,除烦利湿的栀子,清利肝经的木通,养血利肝的生地、宁心安神的磁石等中药材,合药可疏肝泄热、镇心安神[3]。本研究数据显示,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医疗满意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由此表明,联用龙胆泻肝汤和阿普唑仑为肝郁化火型失眠者施治可强化疗效,规避药物致不良反应、提升医疗满意率,值得作为常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

参考文献

鲍成,吴松.针刺配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02):127-130.

王廷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07):819-820.

涂媚.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的效果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8):82-84.

猜你喜欢

疗效评价失眠中西医结合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探究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浅析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的原因及家庭护理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