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1-27齐婧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吞咽障碍中风临床效果

齐婧

【摘 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于此观察组采取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吞咽能力等评分及并发症。结果:在生存质量、吞咽能力等评分上,两组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吸入性肺炎上,对照组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发生率为6.67%,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有效恢复,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风;吞咽障碍;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02

在临床上,中风后吞咽障碍常见,急性期中风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概率为45%,且多数在发病后6个月内吞咽能力无法恢复正常。吞咽障碍指的是食道功能、食道上括约肌、咽喉、软腭、舌、双唇、下颌等受损引起的进食障碍。在中医的角度,肾气是人全身的正气所在,从中医的理论中可以得知中风后出现吞咽障碍根源就在于肾虚,元气虚时,外邪进入;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病位在脑,病因却在于肾气虚亏,病机主要是痰热郁结、腠理闭塞和气血两淤等。该病症若治疗不及时,则极易引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严重时可因异物吸入窒息而死亡,因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威胁[1]。本文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并对其临床效果做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为51-72岁,平均为(57.3±2.6)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52-74岁,平均为(58.1±2.4)岁。两组基础信息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對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即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体位、头部调整,呼吸与屏气训练、咳嗽与清嗓训练、食物吞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40min/次,持续治疗4w。

观察组采取中医综合疗法,根据中风后吞咽困难主要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2]:具体为(1)心肾阳虚型:主要症见意识模糊、语言失利、舌红无苔、膝软腰酸、气短心悸、脉弦细数等。宜采取滋阴补肾、熄风开窍法;汤药方为黄芪30g、石斛12g,生地30g,巴戟天12g,肉苁蓉12g,麦冬10g,远志10g,五味子6g,全蝎6g;1剂/d,分3次鼻饲或口服。(2)气滞血瘀型:主要症见吞咽困难、言语謇涩、气短乏力、面色黯淡、血压升高、舌淡苔薄等。宜采取通络祛瘀、补气活血之法;取方:黄芪30g,丹参30g,鸡血藤30g,当归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2g,川芎12g,桂枝12g,地龙15g,牛膝15g,甘草3g。1剂/d,分3次服用。(3)肝阳上亢型 主要症见口舌歪斜、失眠躁烦、眩晕耳鸣、偏身麻木、手足心热、舌红苔无、脉弦数等。宜采取潜阳熄风,滋养肝肾之法;可取方镇肝熄风汤:牛膝30g,生赭石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龟板15g,生杭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6g,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4.5g;水煎服。(4)痰浊内阻型 主要症见胸腹痞满、喉中痰鸣、夜寐不宁、舌淡体胖、舌强语謇等;宜采取化痰散结、行气散瘀之法,可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白术、甘草、半夏、陈皮贝母、山慈菇、桔梗各自10g、党参、鸡内金各自12g,茯苓15g。脾虚者更为适用,每日1剂,分3次服用。还可行针刺取穴:选择三阴交穴、列缺穴、合谷穴、颊车穴、下关穴、地仓穴、廉泉穴、翳风穴等,针刺时采取平补平泻法,以患者有放射、胀、麻、酸感等为宜,留针时间20min,持续治疗4w。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采用SF-36量表[3]评定,生存质量高低与评分高低呈正比)、吞咽能力(采取洼田试验评估,吞咽能力恢复与分值高低呈反比[4]。)等评分及并发症;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t值用于文中计量资料检验,卡方用于文中计数资料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评分指标对比 在生存质量、吞咽能力等评分上,两组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见表。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在吸入性肺炎上,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率各为33.33%(10/30)、6.67%(2/3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3 讨论

中风起病急、变化快,在中医学中常认为是气血逆乱、脏腑内失调而产生的风。吞咽障碍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中医上被称为暗痱、喉痹等,与风痰阻窍、脾气亏虚等有关[5]。在本研究的中医证型中主要有心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肝阳上亢型和痰浊内阻型,并在研究方法中列出了主要症见和宜取处方,而通过对患者行中医综合疗法,用药配伍相得益彰,共为臣药,上述药物合用,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效果卓越显著;同时对患者实施中医针刺颊车穴、下关穴、地仓穴、风府穴、翳风穴等,则可快速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并起到活血通络,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其吞咽功能快速恢复的目的[6]。本文的研究中,在生存质量、吞咽能力等评分上,两组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在吸入性肺炎上,两组发生率各为33.33%、6.6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中医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并减少其各种并发症。可见,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和应用价值。

综上,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效果突出,且可减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出现,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提升其生存质量,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龚应科.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可行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06:119-120.

陈桂霞.辨证中风后吞咽困难[J].河南中医,2009,29(11):58.

王义鹏.中西医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01:81-84.

郭春茂.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03:19-21.

王朝霞,庞敬涛,黎红,刘凯,杨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3902:66-69.

于波,张勇.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研究概述与问题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01:73-75.

猜你喜欢

吞咽障碍中风临床效果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持续负压吸引防止老年人吸入性肺炎临床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