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2019-11-27余猛
余猛
【摘 要】目的: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心内科2017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对其发病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中,有吸烟史8例,占比13.33%;有饮酒史12例,占比20.00%;有剧烈运动18例,占比30.00%;有不良作息7例,占比11.67%;有情绪激动6例,占比10.00%;有用力排便4例,占比6.67;有不良饮食5例,占比8.33%。结论:根据对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来看,患者在治疗期间对其危险因素要进行合理评估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才能有效減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心源性猝死情况的发生,也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临床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01
心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科室,该科室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心内科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心源性猝死是心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类,主要在患者心脏病恢复期间或者是稳定期,近年来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不断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心源性猝死属于心脏性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较重等特点,大部分是老年患者[3]。为进一步了解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现对我院心内科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对其发病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心内科2017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对其发病原因进行总结分析。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在60-87岁,平均年龄在(64.89±3.76)岁,其中有 24例患者为冠心病,有22例患者为风湿性心脏病,有8例患者为急性心肌炎,有6例患者为主动脉夹层脉瘤,住院时间为3-21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1.21±2.35)天,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心源性猝死的诊断标准;③肝、肾等组织无功能异常血常规;④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整个疗程,并可坚持至研究结束。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②不严格遵守医嘱;③心脏外其他疾病导致的猝死。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其中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习惯、猝死时间等.
1.3 评价指标 将所有患者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归纳出猝死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60例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中,有吸烟史8例,占比13.33%;有饮酒史12例,占比20.00%;有剧烈运动18例,占比30.00%;有不良作息7例,占比11.67%;有情绪激动6例,占比10.00%;有用力排便4例,占比6.67;有不良饮食5例,占比8.33%,详见表1。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个器官处于衰退状态,身体机能也处于退化阶段,因此在患病后发生死亡的概率会相对增加,对猝死的原因进行分析后采取具有针对性有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4-5]。本次结果显示,对60例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发现有吸烟史8例,占比13.33%;有饮酒史12例,占比20.00%;有剧烈运动18例,占比30.00%;有不良作息7例,占比11.67%;有情绪激动6例,占比10.00%;有用力排便4例,占比6.67;有不良饮食5例,占比8.33%。吸烟饮酒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脏负担,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促进血管的收缩,减少供血量,酒精对心肌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两者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情况,从而易引起患者发病发生猝死。不良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脏负担,从而诱发猝死。患者情绪激动和运动会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因此体内血液循环增加,从而引起心率加快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猝死。用力排便会诱发患者出现血栓情况,因此诱发猝死。从以上可以看出如要避免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心源性猝死情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措施(1)加强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的稳定性;(2)在患者住院期间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通过采取科学的心理疏导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大喜大悲情况出现;(3)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控制运动强度,避免因运动时间过长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4)告知患者需戒烟禁酒,采取低盐低脂饮食,监督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4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对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来看,患者在治疗期间对其危险因素要进行合理评估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才能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心源性猝死情况的发生,也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彭程, 张瑶.肥厚型心肌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7, 26(5):574-577.
魏滨, 徐懋, 张利萍,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8, 34(3):222-225.
佚名.替格瑞洛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 2017, 21(4).
佚名.低蛋白血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 32(8):42-44.
邓盛荣, 舒茂琴, 柴虹,等.不同猝死风险的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4):62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