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普职规模

2019-11-27杭永宝鲁兴树

职教通讯 2019年13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时期

杭永宝 鲁兴树

摘    要:高中阶段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普职规模,一直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要议题。我们认为,要确立科学普职规模和“普职比”,应考虑时代特点、区域经济实际、教育宏观结构变化,同时,还要审视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新时期;普职比;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杭永宝,男,书记,局长,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教育管理;鲁兴树,男,副院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13-0068-04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普职规模?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协调发展?一直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要议题。与此相关,有关“普职比”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普职比大体相当”,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一直是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导向指标。诚然,“普职比”作为政府依托数量关系来调控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指标,有一定的必要性,“普职比大体相当”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范围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百姓实际需求和人的终身发展的诉求,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我们认为,在确立普职规模和“普职比”时应注重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

一、时代特点与普职规模

普职比与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需求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有学者通过分析世界银行数据发现,“职业教育在校生数与普通教育在校生数之比”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发展更快;但是在更高的经济发展阶段,普通教育获得优先发展。[1]

我国首次以文件形式提出“普职比”要求,见于1983年的《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83〕教中字006号)。文件中提出:“力争到1990年,使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体相当。”从当时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看,提出这一要求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时,全国尚未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有助于解决人民群众对高中段教育的需求,延长学生受教育年限;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知识水平,适应当时粗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而今,历史即将进入2020年,科技在迅猛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转型升级,职业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凸显。今天在职业学校学习的职业技能或许等到毕业后,相关职业就有可能消失,或者说其主要工作被智能机器人所代替。如两年前有一则报道,富士康已经利用机器人技术,将江苏昆山工厂的员工人数从11万减少到5万,成功降低了人力成本。当时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也表示,十年之内富士康工厂47%的组装工作会被机器取代,公司已经有了关灯生产的工厂。麦肯锡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有多达 1.4 亿全职知识工作者或被智能机器所取代,未来 10—20 年,美国 47% 的就业人口可能会面临失业风险。到 2020 年,全球将会有 700 万个工作岗位消失。据报道,麻醉机器人Sedasys几年前已经开始全美销售,有人就此吐槽,连麻醉师都能失业,还有什么职业不能被取代。因此,在职业不确定性越来越凸显的今天,单纯面向就业、大多面向中低技能岗位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应该适度减小。

在分析时代特点时,还应该考虑当下的社会现状。当今社会,各行业和工种之间收入差距较大,而职业学校毕业生一般都从事收入较低、且工作环境不良的岗位工作。同时,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学毕业生供给相对过剩的今天,社会用人存在歧视现象,相对于普通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种社会现状,实实在在地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进而影响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

二、区域经济与普职规模

区域性发展不平衡,既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客观事实,也是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基本现实。我国幅员辽阔,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依赖程度存在非常明显的地域差异,即使是同一个省份,不同的市县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以江苏为例,苏、锡、常地区新增劳动力受教育的年限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要高于苏北地区。一般而言,经济发展落后的贫困地区,由于当地工业企业较少,学生职校毕业后在当地并不好就业。这些地区的毕业生即使外出就业,由于文凭较低,加之缺乏必要的实用技能,难度非常大。而且,相对普通教育而言,举办优质的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财力,这类地区也缺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经济基础。事实表明,一些经济贫困地区举办的职业教育,由于缺少财力和师资,学生既很难学到专用性技能,也很难学好通用性本领,反而造成教育质量低下,人力资源浪费。

而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由于集约型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大型先进设备制造、生物科学和IT产业等优先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迫切需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这些地区老百姓生活富裕,教育支付能力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较强烈,对中等职业教育需求相对较低。因此,在这些地区应该适当减少职普比,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仍以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地区,则可适当扩大中职教育规模,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

因此,在确定普职规模时,既要看到职业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要看到经济结构对职业教育的促进或限制。鉴于各地情况不一样,“普职比大体相当”应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实施,不能搞“一刀切”,应允许各地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需求情况做适当调整。

当然,普职比与地区经济关系比较复杂,并非经济越发达,普职比就一定越高。经济发达地区,如果职业教育发展水平高,社会用人环境良好,那么,职业教育吸引力就会提升,普职比就会相对较低。从世界看,即便发达国家,普职比差异也比较大。如职业教育与培训(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简称VET)组织公布的《2017教育概览》显示,OECD成员国,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差别较大。其中,奥地利、比利时、捷克、芬兰、卢森堡、荷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瑞士等国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高于60%,而加拿大、匈牙利、爱尔兰、日本、韩国等国则低于30%。[2]

三、宏观结构与普职规模

普职比大致相当,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在这30多年间,我国教育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高速度扩招,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以后,对职业教育也造成了巨大冲击。首先,高等教育扩招,刺激了老百姓对普通高中的需求;其次,由于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不少大学生退而求其次,挤占了部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吸引力迅速下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很多地区,中等专业学校包括一些职业高中和技校,录取分数一般高于重点普通高中,原因在于那时的中专毕业生工作包分配,好就业。

其实,从1983年到2014年的30年间,人们对“‘普职比大体相当”没有太大的异议。当时,高等教育还处在“精英教育”阶段,因此,学生初中毕业后自然分流,成绩较好的学生多数选择读高中、考大学,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愿选择职业学校。高校扩招以后,这种相对平衡的局面被打破。[3]

高等教育扩招也导致职业教育外延在扩大。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应用型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也在大幅度增加,这些应用型大学和高职,其实也应该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同时,职业教育在结构方面还应包括大量的职业培训。因此,“普职比大体相当”应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统筹实施,不能限于高中阶段教育,也不能限于学历教育,应将高职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以及非学历职业教育与培训一并考虑,统筹安排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乃至职业培训的规模和结构。[4]

另外,关于“普职比大体相当”还有一个比较模糊的地带,即是指普通高中与中职之间“在校生之比”还是“招生比”?回顾历史文献,这两种说法都有。最新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指出,“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这一方案也并未明确其中的“职普比”是指“在校生比”还是指“招生比”。如果是指“在校生比”,现在中职大多是五年制,而普通高中为三年制,那么,普职的“招生比”就应该高于1:1。

再者,随着科技的发展,职业教育自身知识和专业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有些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和教学内容并不适合仅有初中知识基础的学生直接学习,或者说有些职业教育本不应该由学校来承担。如福斯特认为,只有在扎实的普教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开展职业培训。目前,许多职教计划失败是因为受训者缺乏起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果学校连这些本职工作都不能做好,那么,“要指望学校参与到一系列的从属性职教活动是很荒谬的”。在福斯特看来,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有一个扎实的基础来有效地继续其后来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他认为,这种职业训练最好通过学校外的非正规教育来实施。[5]

四、发展取向与普职规模

从历史上看,普职比在一定程度上是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的,而不是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甚至不排除,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为了政绩而人为强制性地降低普职比。虽然我们不能说职业教育不利于人的发展,但现实中老百姓对普通教育的主观需求比较强烈。我们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让百姓知道职业教育完全可以让人生出彩,但另一方面也应该顾及百姓的选择权。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如果将普职比强行划定为1:1,用一道冰冷的分数线将老百姓想读普通高中的强烈需求拒之门外,似乎有点不尽合理。

对于强行分流问题,我们还应该正视教育的伦理性和公平性问题。格黑尔曾经指出,弱势群体学生将会被分流到技工学校,被迫学习或许不符合他们兴趣的课程内容,带来学校职能的再次分裂。[6]事实上,在一些地区,普职比过低已经成为老百姓对教育不满意的一个焦点,如苏南某市职普比相对较高,每到中招季节,职普比问题就成为重要舆情。

我们还应该考虑,在当今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普职比过低,会造成读高中比读大学还要难的现象,进而导致学生升学压力前移,加大初中生和小学生升学压力和学习负担。

此外,初中生,尤其是初中男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不够成熟,对职业和社会认知还比较缺乏,初中毕业就进行分流,就进行职业定向,会扼杀学生成长的多种可能性,也会造成这些学生因为看不到未来发展的可能空间而自暴自弃。事实上,很多杰出科学家在中学时代的成绩并不好,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达尔文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读中学时,他的数学通过补考才及格;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伟长中学时属于“偏科生”,数理成绩极差。

再者,现有的職业教育过于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谋生技能为根本目标,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为“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是告诉这个世界怎么样,而不是教他们谋生技能。”[7]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落实“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不能过于刚性,要采取分类指导、分区域推进的差异性发展策略;同时,还要考虑教育的伦理性、公平性和老百姓对教育的实际需求。此外,要大力促进职业教育提档升级,通过专业和师资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通过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拓展职业教育纵向空间;通过打通中职与普高的沟通渠道,拓展职业教育的横向空间,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中职与普高之间自由转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要注重缩短行业和工种之间的收入差距,改善企业用工环境,改革社会用人制度,转变社会用人观念,这既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打造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姣娜.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经济转型时期中国高中阶段教育选择[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

[2]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旅法教育研究者协会.OECD国家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基于《2017教育概览》[EB/OL].(2018-08-08)[2019-02-27].http://jc.chinazy.org/platform/-service/zxnews/shtml.

[3] 刘景忠.“普职比”的前世今生[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9):16-19.

[4] 查吉德.“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时代意蕴[EB/OL].(2018-07-02)[2019-02-07].http://www.chinazy.org/models/adefault/news_detail.aspx?artid=66650&ca-teid=1539.

[5] 钱维存.普职协调还是普职失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比例论[J].职教通讯,2017(25):52-55.

[6] 赵凌燕.英国:家庭贫困学生将再次面临教育分流[J].比较教育研究,2010(6):92-93.

[7] 汉娜·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M].王寅丽,张立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81.

Abstract: What kind of propor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do we need in high school stage in new era? It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in education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 We believe that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propor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regional economic reality and changes in the macro-structure of education, and examin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new era; propor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責任编辑    贺文瑾]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新时期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