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时代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障碍与策略

2019-11-27荆川

大经贸 2019年9期
关键词:城市病城市治理智慧城市

荆川

【摘 要】 “城市病”的治理需要智慧城市理念的创新应用。与传统的城市治理不同,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更加倚重新技术的发展创新,其实质是城市治理模式的一次新变革。然而,当前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却面临着缺乏建设规划、碎片化资源整合困难、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等障碍。为此,必须从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资源整合、保障网络安全入手,着力破解建设难题,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

【关键词】 物联网 城市病 智慧城市 城市治理

城市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诸如环境污染、资源耗损、垃圾围城等“城市病”也对政府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城市病”的治理必须依托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模式。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将人类发展带入了物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传感网、通信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信息技术引入现代城市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智慧的城市治理模式应运而生。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及特点

智慧城市的概念于2008年被IBM首次提出,即“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智慧城市必须以人为核心。一方面,人作为城市生活的主体,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价值导向则是满足人对城市生活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促进人的发展、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二是智慧城市必须依托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智慧城市非常倚重感知设备、感应设备、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使用,是現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综合运用。三是智慧城市是城市治理的新模式。智慧城市不仅仅是工程学的问题,其核心要义是建立一个由新兴技术手段支撑的涵盖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城市综合生态系统,是对城市公共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无缝隙服务的重要探索,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智慧化。

二、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困境

1.缺乏规划,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当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纲领性规划,现有的政策文件无法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全局性的指导。许多地方政府在缺乏科学规划的前提下上马智慧化城市建设,从而导致资源浪费、事倍功半等问题,加之由于地方政府领导人的更迭所导致的政策断裂,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发展可能陷入“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建设困境。

2.信息孤岛,碎片化资源难以整合。智慧城市建设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对碎片化的资源进行聚集和共享。而在实际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智慧城市建设却面临着“信息孤岛”的难题。在技术层面,由于各运营公司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运行规范,所以导致信息不能被广泛共享。在管理层面,地方政府各部门的藩篱往往难以打破,各自为政的治理局面使得智慧城市建设的横向合作和信息共享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难以达成。大量的“信息孤岛”对政府原有的治理理念、管理手段和运行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保障不足,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在物联网时代,海量数据也成为一项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数据泄漏事件,将会对智慧城市的运行带来严重灾难。如果相关的法律保护机制不健全,安全监管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到位,城市的公共网络安全和居民个人隐私就会面临重大威胁。当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在数据的合理使用和有效保护方面还存在着法律和技术不足的问题。统计显示,2018年上半年,54%的中国网民遭遇过网络安全的问题,28.5%的网民遭遇过个人信息泄漏,18.8%的网民遭遇过木马病毒攻击。

三、推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策略

1.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部署。与传统的城市规划相比,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更加注重城市发展的精细化、系统化和可操作性。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必须从整体视角综合考虑。从中央的角度出发,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需要专门的规范性文件,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能力,配合长远的国家发展战略,对智慧城市发展做出全局性的部署。从地方的角度出发,智慧城市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城市发展特点,立足区域实践,统筹城市资源,贴近城市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2.整合碎片资源,形成部门合力。破除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需要从建设标准和部门合作两方面着手。在城市规划上,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架构标准,推进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居民信息等各方面数据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制度性规范的角度减少独立信息的出现和使用。在部门管理上,要打破政府各部门分割而治的局面,加大城市各部门之间、政府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协调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各部门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从管理的角度整合碎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3.加大保障力度,重视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应当从技术手段和法律建设两方面入手。在技术层面,应当以智慧技术为依托,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整合国内科研资源,安全引进和结合国外科研力量,培养一批高素质、高素养的专业人才。在法律层面,加快研究制定物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政府信息、公民信息和企业信息的法律保障力度,严格规范数据的商业交换活动,重点惩治盗窃信息、非法使用数据甚至将数据信息泄露给外国情报部门等危害公民安全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不法行为,为智慧城市的良好运行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新光,魏进武,刘露,张云勇,汪芳.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1(09):27-35.

[2] 胡小明.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资源观念的演变[J].电子政务,2011(08):47-56.

[3] 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05):74-80.

[4] 陈博,高光耀.智慧城市的建设路径、核心和推进策略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01):67-69.

[5] 陆小敏,陈杰,袁伟.关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思考[J].电子政务,2014(01):15-22.

猜你喜欢

城市病城市治理智慧城市
共享单车准确把脉“城市病”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建设路径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中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全新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