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克”要区别对待
2019-11-27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王国玮
文/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 王国玮
近些年来,人们对养生话题非常关注,而对食疗养生更是热衷,因此也就给大家带来一个问题,“食物相克”的说法到底对不对?当今,大众对“食物相克”的认识存在着许多误区,今天咱们就来讲一讲。
“食物相克”是中医食疗的一种说法,在现代营养或相关学科专著中并无“食物相克”一词。中医食疗理论认为,食物与中药一样具有“四气”——寒、凉、温、热和“五味”——咸、酸、甘、苦、辛等食性,而人的体质也有寒、热、虚、实之分。如果将食性完全相反的两种食物同时食用,可能会相互抵消其食疗效果,如温、热性的羊肉、牛肉就不能与寒、凉性的绿豆、西瓜同食。不同体质的人吃不同食性的食物会有不同的反应,如脾胃虚寒的人吃了苦瓜、西瓜、绿豆等寒凉性食物后,可能会引起腹泻;相反,体质偏热者若进食生姜、胡椒、酒等温热性食物,则很容易上火,出现口臭、口腔溃疡、大便干燥等症状。其实,以上正说明了中医食疗讲究“辨证施膳,因人而异”。
曾有学者对“食物相克”进行研究,随机选取了130 名健康的志愿者,针对民间流传最广的“相克食物”——猪肉和百合、鸡肉和芝麻、牛肉和土豆、土豆和西红柿、韭菜和菠菜进行了实验。研究者按照家常方法将以上食物进行烹饪,在志愿者食用这些“相克食品”一周后,观察他们的尿液、大便、血压、精神、体温等反应,结果一切正常。这说明,有些所谓“相克”的食物那只是一个传说。
但有些研究发现,不同食物中各种营养素或化学成分在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确实存在相互影响,其结果会影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如茶叶中的鞣质可干扰食物中铁的吸收,菠菜中的草酸可降低食物中钙的吸收,钙、磷、铁、锌等元素之间在消化道的吸收相互间也会存在相互影响等。因此,有些食物就要根据研究结果科学合理地食用,以防营养物质在机体出现吸收与利用障碍。
“食物相克”是我国独有的说法。中医医书上所记载的内容,大多来自于中医们的体验,即“经验医学”。他们通过自己的医学判断、患者的案例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口口相传,总结出了今天的食物相克食谱。但经验也会有失误,比如有的人体质敏感,可能恰巧对某些食物产生了不良反应;有的患者出现食物中毒可能是由食物中的附加物如污染物、细菌、微生物等引起,从而导致腹泻。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认为不同的食物对应了不同的功能和疗效,在食用时也会判断人体的体质,是属于热性还是属于凉性,从而选择适宜的食物。而现代医学更加看重的是,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以及搭配在一起的营养含量。用现代观点来衡量古代所延续的提法,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食物相克”是五千年中华养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源于食疗养生实践和生活经验总结。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理解与实践,在现代社会人们饮食不断丰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今天,加上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食物相克”的理论要重新审视,避免“以讹传讹”,后人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养生文化的同时,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