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德育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19-11-27王怀华

读与写 2019年32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解题函数

王怀华

(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校 吉林 长春 130400)

1.挖掘教材内容蕴涵的数学史是渗透德育的重要形式

数学教材中处处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和贡献,只要我们认真挖掘和提炼,便可达到“寓道于教”的目的。如:在《立体几何》的祖恒原理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原理的内容以其含意和作用,而且还要告诉学生这一重要原理的发现是我们的古代数学家祖恒早在公元五世纪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并使用这一原理证明了“球”的体积公式。在欧洲直到七世纪才被意大利的卡发雷利发现,落后了我国一千二百多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又如:在讲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之前,我们可以先给学生讲述“2008年9月25号,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一标志我国航天科技取得又一次跨越式胜利的伟大创举,再引入所要讲的课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激励了他们立志为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民族热情。

总之,我们只要深入教材内容,就能随时随地发现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激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因素是渗透德育的关键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我们要深入挖掘课本知识,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注意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他们形成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例如,要使不等式x2-3≤(1-a)x对0

可见,数学教学中处处体现和闪现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的光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予以揭示、引导,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不断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立场。

3.突破教材重、难点的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要形式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对概念的叙述、理解和习题的解法过程,要求学生养成严谨、周密、扎实和一丝不苟的良好思维习惯,要培养学生勇于和善于克服困难的品质,遇到难懂难理解的概念,启发学生对概念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分析、去理解,遇到难题,引导学生分散难点,化难为易,各个击破,教给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和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知难而进,勇闯难关的学习思想。

数学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同样也要求有较强的严密的逻辑性,尤其是难度较大的题,如果学生不具备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是不容易顺利解出来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那样,既要有严谨缜密的作风,要有独立思考、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造就学生实事求是、虚心好学和具有严谨科学态度的优秀品质。

总之,高中数学是集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数学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出发,要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教育,时时刻刻不忘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大批“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解题函数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二次函数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用“同样多”解题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马克思“世界观”的新突破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