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9-11-27王洪亮
⦿王洪亮
迅速崛起的信息技术成为新时期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课程,承担着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重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问题意识是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关键,更是信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综观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现状,发现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浓厚,却缺乏问题意识,因此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几点建议。
一、导致学生课堂上提问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
(一)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根据我国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可以得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往往是采取一种硬性灌输的方式,通过自身单方面地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以及描述进行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身的质疑。除此之外,由于教师对小学生的固有观念,认为小学生无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提问只是浪费课堂时间,因此对小学生的提问不予以重视,导致学生的问题观念不强。
(二)受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 除了教师之外,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是导致其提问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即使是在小学生这一阶段,学生也已经形成了“枪打出头鸟的固有思想”。由此就使得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即使碰到操作难题也不敢向老师告知。再加上学生害怕在提问之后由于问题的肤浅性导致教师和同学的嘲笑,因此往往采取自主学习,有问不提的学习方式。
(三)受课堂气氛的影响 结合上两者而言,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内,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紧张的课堂氛围是导致学生不敢进行提问的重要原因。一来是师生关系过于严肃,二来是未创设较好的提问环境,无法使得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此改变课堂的整体氛围对于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并且使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建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创立合理的教学环境 要想实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首先就应当对整个教育理念进行一种转变,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依据课本一字一句教学的方式,将教育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将课堂环境营造成一种利于提问的环境。
(二)利用层次性特征,分阶段进行培养和引导 所谓的分层次就是应当针对提问的每一环节做好教师应当做的工作。首先是提问情景的创设上,上文提及到的主要是通过改善师生关系并且引导学生往知识与认知相冲突的方面进行思考而引导学生提问。而除此之外,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提问予以耐心的回答,并且制止学生们的嘲笑,使得学生勇于提问,并且在学生提问后应当对学生予以一定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来满足小学生心中的心理需求,激励其进行提问。
(三)逐步打破禁锢,采用渐进式培养方法 由于当前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意识受到较大程度的禁锢,因此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培育和引导。首先应当打破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思想禁锢,使其勇敢地进行提问。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例如在进行操作进程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分配学习小组的形式,让每一个小组从事不同的任务,然后将小组的问题一并提出,这样既可以使得学生形成合作的心理,又能够使其在组员的鼓励下积极提问,由此慢慢打破提问的禁锢,直至能够单独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四)适时鼓励、点拨提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成就感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的成功往往是很渺茫的等待,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知道教育是一门慢艺术,学生在对信息技术的操作、学习中不可能处处无误。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操作中的某次失误,就忽略他们付出的努力;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疑问过于浅显,就忽视了他们求知的欲望。青少年虽然年龄上还没有走进真正的成熟期,但其内心同样有着强大的自尊。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重学生所处年龄段的认知程度,在讲授某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应该将授课内容尽量浅显化,让学生在参与信息理念的时候能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小小的“光环”不是一种不分程度的“溺爱”,而是对其探究问题的一种鼓励。
(五)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积极回答学生提问 虽然说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但是当其思维予以开发的时候,其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是十分强烈的。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较为深层次甚至是古怪的问题。因此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进行提问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尽可能耐心并且详细地回答学生的提问,这也是引导学生提问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总结
总的来说,要实现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提问意识的培养,就应当对小学生的提问意识进行引导,并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进行问题的回答和评价,充分予以激励,使其不断提升提问能力,引导其提出自主、高质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