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策略

2019-11-27吕秋琳

名师在线 2019年8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文本心理

吕秋琳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新店镇利群小学,江苏南通 226400)

引 言

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人格,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健康指数,还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语文教师需要有健康教育的主动意识,挖掘教学中的健康因素,营造积极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多元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感知机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心态,为其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挖掘教材健康因素,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积极心理教育内容,教师需要有深度挖掘的意识,通过全面分析教材基本内涵,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利用文本学习机会,展开多种积极心理渗透,如主题渗透、人物渗透、情节渗透等都属于健康教育可以选择的视角。教材文本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分析文本人物形象时,也需要涉及积极心理方面的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感知体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榜样[1]。

在分析解读教材时,教师要发挥学识优势,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切准学生思想脉络,进而展开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烟台的海》时,教师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然后为学生设置阅读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集体讨论学习,最终达成学习共识。在设计问题时,为调动学生积极心理,教师应注重对文本主题思想的挖掘,让学生通过文本解析,获得更多思想成长。比如,教师提问:“烟台的海,在冬、春、夏三季中,不同的特点呈现出其个性特征,从作者的描绘中你可以体会其什么样的情怀?”学生给出学习感知:“烟台的海具有自己的个性,作者如此关注,而且是倾注热情进行描绘,说明作者对烟台的感情是深厚的,这种健康情绪,为文字增添了更多色彩。”教师从情结视角展开引导,自然能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快乐的情绪逐渐蔓延,课堂也变得快乐起来。

教师深入教材之中,对作者的情感因素进行解析,为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创造条件,虽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但能够用快乐的心态面对,这样的学习本身就是富有积极意义的。

二、营造积极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健康心态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以成功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教师生动讲述、示范诵读、故事引导、媒体展示等,都能够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丰富活力。特别是多媒体、白板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师的教学设计带来更多选择。信息媒体具有强大的展示功能,能够为课堂教学创设多元学习情境,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动力。

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教材内容,然后组织学生展开演绎性诵读活动:“我们都听过评书,说书人在讲述故事情节时,能够运用灵动的语言塑造人物,甚至能模仿人物说话语气,请同学们尝试阅读这篇课文,看能否用评书方式进行诵读展示。”学生听到要现场展示诵读,而且要以评书方式展开,都显得兴奋而紧张。在学生训练阶段,教师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甚至为学生做出示范操作,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展开互动性学习。课堂展示正式开始,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诵读之后,教师发动学生展开互评活动,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

教师为学生设计诵读活动,而且是以说书的形式展开能够给学生带来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参与兴趣被激活,课堂的积极氛围逐渐建立,这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有着重要的帮助。

三、创设和谐师生关系,激活课堂学习思维

创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我们一直都在倡导和追求的,但师生关系始终得不到有效改善,说明师生关系带有固有思维认知,需要加大创新力度,为师生关系重建创造契机。首先,教师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更多互动交流,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其次,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学习实践,与学生一起游戏、一起竞赛、一起讨论,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最后,教师可以展开多种形式的换位思考,让学生设计问题由教师来回答,让学生解读文本、进行课堂归结,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时,教师为学生设计质疑活动:“认真阅读文本内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题形式呈现出来,看谁提出的问题更具含金量,如果能够难住老师,这就是最棒的问题设计。”学生听到要设计问题让教师解答,顿时有了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展开阅读和讨论活动。问题展示时,有不少问题都带有新意。比如,如何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苏格拉底为学生设计寻找最大麦穗的任务的用意何在?这篇课文的寓意深远,结合现实进行阐述。我们究竟如何来理解机遇和机会呢?问题不断抛出,教师一一作答,学生对教师回答给出积极评价,课堂互动气氛和谐。

教师让学生设计问题,这是对传统课堂互动的颠覆性设计,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进行师生换位思考,给学生以更多的心理触动,让学生在具体设计中形成个性体验。通过交互活动,自然拉近了师生距离。

四、开展多元教学活动,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在设计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诉求展开教学,自然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愿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2]。课堂演绎、集体辩论、知识竞赛、诵读比赛、语言鉴赏、读写活动、社会调查、学习游戏等,都是可以选择的语文课堂活动形式,教师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匹配性设计,以激活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打造高效语文教学品牌。

语文学习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打破传统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机会。例如,在教学《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学生逐渐梳理清楚了文本内容。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读写任务:“孔子带领弟子去游春,而且有感而发,气氛无比愉快。我们现在也来效仿孔子,大家跟老师走出教室,到校园中来一次‘校园游春’,注意观察校园美景,并以观察日记形式写下来,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听到要到校园中进行实地观察,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参与热情极高。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校园中,并给出了具体的观察指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详细记录观察信息。

教师为学生设计观察校园的实践活动,成功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对这样的实践活动具有特殊情结,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展开教学设计,其调度效果显著。教师将课堂搬到校园之中,教学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更多智慧,要迎合学生心理,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

结 语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包含众多内容,积极心理教育集中体现了健康教育基本理念,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教育,势必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心灵触动,形成新的成长动力,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丰富的助力。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文本心理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心理小测试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心理感受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