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练笔 踏实铺就大作文的基石
2019-11-27王俊锋
王俊锋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陈埭教委办,福建泉州 362211)
引 言
保证课堂随文小练笔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找准练笔的点,并充分体现出练笔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其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把对课文的学习和对语言的理解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简单、有效的随文练笔。
一、抓关键词句,拓展补白
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教材中都会收录一些内容相对简略或在叙述和描写上留有余地的课文,如果教师善于挖掘课文中的语言形象、情感和技巧,引导学生对其情感内涵进行理解,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想象和思考空间,进而找到让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点[1]。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补充这些课文中的“空白”,让学生拓展关键词句,进行练笔。
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具有深刻意义的传统课文,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文章从鲁迅先生的逝世追悼会说起,以倒叙的手法回忆了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谈书送书、谈碰壁、放烟花、救治车夫、关心女佣,其中救治车夫这件事例的选材旨在体现鲁迅先生对劳苦大众的关心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忧虑。对文章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的体会与理解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笔者是这样设置小练笔的:
在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救治车夫后的神态和动作描写,抓住关键句子:“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神情,突然变得那么冰冷,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抓住“叹了口气”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对鲁迅先生当时的心理活动进行补白,学生各抒己见——也许他是想到了社会的黑暗,也许是想到了车夫一家的生活如何饥寒交迫,也许是想到了像车夫那样的劳动人民如何挣扎在贫困线上,生活没有保障,也许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车夫的苦难等,由此自然而然引导学生从人物反应过渡到对车夫命运、现实社会的深层次的思考上。这样的补白练习,既达到了练笔的目的,让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得到锻炼,也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品质,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抓文中省略号,想象充实
千言万语,却欲语还休。省略号告诉我们字里行间还有许多未道尽的深意,这些省略号如同战斗的号角一样,正在召唤我们进一步扩写文本,省略号前面的文字往往也能给我们的随文练笔活动指明方向。
例如,六年级上册中的《穷人》的作者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收养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故事以桑娜为中心人物,绝大部分场景都是桑娜一个人的活动,没有对话,也没有群众场面,因此桑娜的心理活动、心理变化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一大环节,而在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又以桑娜将孩子抱回家时的忐忑心理最为突出。
原文: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
在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中,省略号里凝聚着一个又一个挣扎。因此,在小练笔中,笔者先让学生揣摩每个省略号里的矛盾心理,如第一个省略号,联想补白桑娜家境的窘困;第二、第三个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补白桑娜思绪回到眼前的情景,谛听外面动静的忐忑模样;第四个省略号则想象桑娜担忧丈夫可能责备自己的问话;第五个省略号则揣摩桑娜定了心,做出决断的心理活动。对这几个省略号的拓展补白既让学生感悟到了桑娜领养两个孩子的两难心理,又引导学生体会到了桑娜助人的坚定意志,体会其高尚的品质。
当然,人物的心理活动不可能像书面语言那样有条不紊地展开,因此在补白小练笔后,笔者亦引导学生重新品读原文,体会省略号一波三折、语意延绵的韵味,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特别是描写矛盾两难心理时,可模仿相应的写法,留下让读者想象补白的余味和空间,学生小忆在习作《开学囧事》里这样写下自己认错同学后的表现,描写生动,窘态与矛盾跃然纸上。
小忆《开学囧事》——我窘极了!脸红得像猴子屁股,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我心里忐忑不安:她会有什么反应啊……我会不会被打?……哎……被打也是活该……谁让我不看清楚就瞎抱人家……我支支吾吾地解释道:“我……太多天……没……没见到我的朋友了……太激动了……所以把你……当成了她……对……对不起啊……”
三、抓经典段落,学习仿写
与我们最初模仿说话一样,作文写作其实也要从仿写开始。所谓仿写,就是指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出来,其主要目的就是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同时更加深入地体会课文内容,进而达到对其文笔进行训练的目的[2]。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中可以进行读写结合的点进行充分挖掘,有意识地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精彩之处,由于儿童拥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让他们反复品读文章,引导他们充分感受文本中的语言美,并在欣赏和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激发出学生的表达和写作欲望,模仿练笔,起到现学现用的效果。
例如,六年级下册中的《我站在铁索上》一课。这篇诗歌以第一人称,在回忆的豪壮和追思的假想之中缅怀先烈的英雄业绩,抒发了英雄主义豪情,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壮丽画卷。在教学中,笔者抓住诗歌第一小节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原文:我站在铁索桥上,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波浪。
这一小节作为开篇,以写景入手,虽然只有四句,但意境深远。“头上”“脚下”,二郎山、大渡河、云雾、白浪,构成了一幅开阔而惊险的画面,“桥身在轻轻地摇晃”,“我”的思绪也不能平静,随着桥身起伏跌宕,很好地将读者带进了画面,引出了下文。因此,在仿写时,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仿写。有学生写了站在家乡安平桥上的所见所思,如学生小静写道:
我站在安平桥上,
微风在耳边呢喃。
头上飞过洁白的海鸥,
桥下的绿水皱起了眉头。
有学生写自己游长城的感受,如学生小萍写道:
我站在长城上,
微风悄悄拂过我的脸庞。
香山的红叶在风中飘荡,
布满灰尘的石砖讲述着久远的时光。
有学生则写游黄山之巅的经历,如学生小鑫写道:
我站在黄山之巅,
心潮无法平静。
头顶飘过触手可及的云雾,
脚下踩着坚硬厚实的山岩。
啊!
在这大自然的奇观之上,
我要高声赞叹!
这样的仿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又能结合生活实际体验,活学活用,现学现用,学生练笔热情高,写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结 语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设置随堂练笔,不仅能给学生提供现成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材料可写,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很好地培养小学生动笔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一来,必然可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