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但求“语文”春常在 且凭“故事”长精神—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策略

2019-11-27钱桑桑

名师在线 2019年2期
关键词:绘本文本内容

钱桑桑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黄塘中心小学,福建惠安 362101)

引 言

故事教学法,简言之,就是以故事为素材,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故事必须与阅读内容存在一定的联系,可以是与阅读内容相关联的课外故事,也可以是故事的续编,还可以是故事的改编等。其目的在于借助形象、曲折、精彩的故事,打开学生认识世界的大门,让学生感知语文的美好、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一、扎根文本,深挖语文课本故事性

依据学生的特点,小学语文遵循文质兼美的原则,教材大多语言简单、主题鲜明、内容有趣,偏重故事性[1]。为此,在阅读时,教师应深入文本内容,分解文本,将故事融入文本中,让学生在故事化的语言中学习教材内容,丰富想象力,加强语言实力。

(一)重述故事,留白想象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语文阅读也是如此。如果文章过于完美,学生就缺少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需要分解教材,重述故事,为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感受文本的美好。例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笔者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重述故事。

教师:小猴子下山,来到玉米地,发生了什么呢?

……

教师:它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发生了什么呢?

生:它看见蹦蹦跳跳的小白兔,喊住它一起吃西瓜。

通过留白的形式,组织“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这种形式的模块填空,步步深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简单地引导学生重述故事内容,促使学生活跃思维,活学文本知识。由此可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补充关键性内容,重述故事,可能故事会与书本内容略有差异,但是在变化和延续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知识,丰富想象力。

(二)穿插故事,感受语言

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会读”,更在于语言的塑造。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善用故事穿插手段,梳理文章语言结构,重构文本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灵活掌握语言,从而培养语感。例如,在教学《炮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苍白”“煞白”和“惨白”等语言表达的复杂感情,笔者利用小故事进行了词语解释。如“苍白”,炮手已经几天没有睡觉……体温下降,肚子也瘪得贴上了后背……脸色苍白。又如“煞白”,炮手在得知要炸毁的是他自己的家时……内心针扎一般,一股寒气窜到脸上,脸色煞白。借助不同的故事,让学生感受这三个词语的不同,形象、清晰地表现了语言的魅力。由此可见,在文本中适当穿插故事,进行文本解释,可以具体生动地诠释语言的深意,将抽象的语言动态化,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感受语言。

(三)续编故事,升华情感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进行语文阅读时,情感的把控往往比较困难。要想准确把控情感,学生需要长久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丰富学生的情感呢?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故事、续编故事,让学生自主延续故事,然后反推故事,在深入的探究和体会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开花”的内涵,体会巴金先生的情感,笔者要求学生进行故事的续编,设置了续编的主题,包括:(1)给巴金爷爷写一封回信,信中言明你所做的富有爱心的事情;(2)写给二十年后的自己,内容设计为“我为别人所花费的时间”。借助具体的主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想象进行续编,“身体力行”地感受“付出、奉献”的美好,从而深化对“生命开花”的理解,升华自身的情感。可见,续编故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知识储备,熟练运用语言,还可以在续编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升华个人情感。

二、反哺文本,妙用课外故事辅助性

阅读水平的提高,不仅局限于文本的解读,还应该拓宽视线,将课外故事延伸到课内,借助其无限有趣的灵魂,不尽灵动的语言反哺文本,进行文本知识的延展,辅助学生深刻感受语文的美好,深厚语文知识功底,为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一)善引故事,展文本“不解”之风情

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浅湾,它是作者智慧的结晶。要想打通学生与课本之间的隧道,实现时空的对话,借助课外故事是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丰富的故事材料,填充简单的文本内容,让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从而揭开文本的神秘面纱。

例如《窃读记》一课,文中细致地展现了作者对于读书的渴望,但是这种渴望很难传达到学生的内心。为了让学生体会那种“对书籍的渴望”,笔者引入了《哈利·波特》的故事,从中截取一段主人公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不能读”的“心痒难耐”,由此展示了文本“不解”之风情。

(二)妙借绘本,进文本“不达”之情境

所谓绘本,就是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借助鲜活的画面和生动的语言展示故事的小学生读本。相较于文本,绘本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感受读本的故事内容,从而积累多彩语言,丰富情感经验,沉淀人文内涵,为更好地体验文本情境奠定基础。

为了增强学生画面语言的构筑能力,让学生找到进入课本情境的“法门”,笔者进行了《逃家小兔》绘本的阅读教学。笔者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感受小白兔的可爱,再让学生两人一组,用对话的形式声情并茂地朗读文本。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调动内心情感,发挥想象,使彩色的画面真实地浮现在自己眼前,将自己化身成绘本中的人物,进而丰富语言感知力,加强画面构造力,为文本阅读打下基础,进“文本”所不达之情境。

三、延伸文本,打造阅读故事创造性

延伸文本,可以理解为文本的辐射性故事阅读,借助与文本主题或者作者相关的故事,拓宽文本的知识维度,开阔学生眼界,发散学生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造学生阅读的创造力。

例如,为了提升学生阅读的创造性,在进行《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时,笔者从横向和纵向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延伸,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上帝不会少给你一种颜色》《道听途说的抗战》等相关主题故事,再进行本文和几个阅读故事的对比,从语言、内容、表达形式等方面分析文章的异同,进而积累大量战争题材的素材,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探究文章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同一主题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的思想,从而达到灵活思维、触类旁通的阅读效果。由此可见,延伸文本,汇集阅读素材,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开辟认知新角度,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创造性。

结 语

但求“语文”春常在,且凭“故事”长精神。让语文知识洋溢着故事味,更契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逻辑。让故事扎根语文,辅助阅读文本,可以帮助学生擦出语言的火花,进而让语文知识“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展现更强的语文力。

猜你喜欢

绘本文本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绘本
绘本
绘本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主要内容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