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2019-11-26杨晓玲

读与写 2019年3期
关键词:对话

杨晓玲

(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重庆 合川 4015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二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话作为一种教育原则,从简单的意义讲,强调的是师生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从深层次上讲,它挑战我们关于师生关系、知识本质,以及学习本质等方面的思维成见、定见与主观认定“。因此,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犹显重要。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也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生机。欣喜之余,我们应静下心思考一下,我们的“对话”是否空洞、肤浅?到底要怎样才能提高对话的质量呢?

1.教师要多元的解读文本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凭借,语文教材目前主要是文选式的。语文教学主要通过一篇篇课文进行。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没有自身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个性化的解读,他就无法将自己的体验与学生分享,所谓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的缺席,也易于导致学生对文本的浅读、误读。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默记。当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

我们解读文本的基本途径是教参。但是,我们也不能局限于教参对文本的理解。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教师习惯于搬用教参上对文本的理解,用“一元”压制“多元”,或不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多元感悟缺失引领。其结果是不仅失去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和对教参的思辨能力,而且使阅读教学的“对话”贬值,正所谓以其昏昏,怎能使其昭昭?没有高屋建瓴,哪来“对话”质量。我们应在合理利用教参的基础上,自己读上几遍课文,静思默想,含英咀华,充分把握学生思维特点,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

2.学生要充分的阅读文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在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语文课堂作为学生读书的场所,教师要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深入地潜心读书,调动其自身的经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为展开有效的对话奠定基础。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在琅琅书声中,在静思默想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哪种只让学生才读二三遍书就大谈感受的做法,只会使对话显得空洞而又苍白。

3.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以往的课堂更多的是教师的表演,教师按事先编制的“剧本”,沿着固定的路线和方向,表演完一幕幕“教案剧”。学生思维的火花不但没有点燃,反而在一点点的机械,僵硬。新的观念是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偶然性,突发性,不可预见性,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思维和知识结构特点,灵活调整预设方案,为学生构建对话的平台。如特级老师刘云生在教学语文第二册《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时,预先设定了程序:了解背景——读诗句,弄清内容——想诗境,体会情感——诵诗篇,赏析特色。但刚一上课,便有一位学生问:“诗中的花中什么花?”刘老师从学生的反应意识到这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甩开预设教案,根据学生需要引出一个又一个话题:诗中的花可能是什么花?这些花组成的画面是怎样的?为什么作者要寻花?等等。把学生的思维层层引向深入。使课堂充满了创造性,这一个个的话题都是在师生的对话中自由引发的,当然,这也是教师在不断的总结和实践中,才能磨练出来的“功夫”。

4.设身处地,让对话深入学生的心灵

新课程首次提出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到方面设计和实施课程的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的是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就是要用言语来哺育心灵,用刘云生老师的话说,这就叫“滋育心根”。只有那些沉淀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才是最有用,最久远的。如教学苏教版第7册《但愿人长久》课堂实录中,当学生读到“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一句时:

师:哪个词是说苏轼在数手指拇计算?

生:屈指算来。

师:你真了不起啊!抓住了关键词,大家想一想,苏轼屈指算来,会说些什么?谁来演一演。

生:(一边屈指,一边说)一年,两年,三年……七年了,弟弟现在怎么样了?真让人担心啊!

师:多好的哥哥呀!

生:(一边屈指,一边作出看月亮的姿势)一年又一年,辙弟呀,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一起读书,一起玩耍,形影不离,可是…….咳咳,都七年了,又没有你的消息。唉,哥,怪想你的!(众生鼓掌)

师:(满含深情的)可是弟弟不在眼前,只有月亮挂在天空中,只能听见他人团圆的欢笑,他多想让弟弟回到自己身边呀!大家的交流有了深度,请继续交流,师生紧扣一个“屈指算来”,使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就显得可见而可触摸。学生在这种情感的交流中充分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总之,新的语文教学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对话这一新视点,强调多方的协调、合作与共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我们应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感受和独创性的理解,使学生的学更具体,地向讲求实效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对话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内地青春片场域:期待从对立走向对话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对话,让学生做文本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