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人物灵魂的深刻含义
2019-11-26李树茂
李树茂
因为鲁迅的作品指向含义十分深刻,主要是通过表现创作思想的方式揭示社会的黑暗面,表现国民的麻木思想,体现反动者的无情与残酷等社会不良现象。总而言之,鲁迅作品中所创作的人物都具有十分深刻的含义。下面本文就其中的深刻含义进行分析。
一.鲁迅人物灵魂深刻性描述的艺术特色
1.从入手点看。鲁迅提出:只要写出实际情况,是非曲直,昭然具在,就是公道。所以他注重以审视者与救世者的身份拷问与探索社会、灵魂,注重一针见血,可以将病态的形象最直观的体现出来。
2.从形成渠道方面看。鲁迅的成名作是《狂人日记》,随后其参加了新文化运动,一直以来是一位可以结合民族欣赏趣味,使用点面融合的方法,总是能够创作出经典作品的作家。他对人物的独特观察视角以及独到的感受塑造了他笔下不同的人物型性。其在日本留学期间对身边的老师与同学的观察与体会十分的独特,这在其之后的文本中就能够查询到。
二.鲁迅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段
1.角色群体的对立表现方法。鲁迅十分擅长从社会黑暗的现实的对立面塑造人物的形象。其中一种是专制统治阶级以及走狗,比如《药》中的康大叔等;另外一种是被专制统治工具所压迫与劳役的劳苦大众。例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阿Q 正传》中的阿Q,还有《祝福》中的祥林嫂等。这种人物形象的对立可以形成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对人物的塑造起到凸显的效果。
2.环境的全面渲染。比如,在《狂人日记》里面的“狂人”的生活环境是一种黑漆漆,不知白天黑夜的场景。再如,《故乡》中对家乡环境的描写为“萧索的荒村,并没有一丝的生机活力。
三.鲁迅小说人物的深刻含义特点
进入到鲁迅小说的艺术世界中,常常能够看到大量的民俗事物、民宿素材等。其中《祝福》中的捐门槛;《社戏》中的乌篷船;《阿Q正传》中未庄的惯例;《孔乙己》中提到的短衣帮站着喝酒谈笑的氛围;《故乡》中闰土教迅哥儿捕鸟、扎刺猬的乐趣等。而且从中我们能够清楚的发现,这些小说不但表现了物质、精神以及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且还涉及到了很多文艺、民俗的表象、文化等层次的审美认知。很明显,民俗描写的小说,并不是单独的追求作品的生活真实性,也并不是重新感受精神家园的那份亲近感,它对表现小说中的人物内心世界,人物的民族性格以及心理构造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
如在《阿Q正传》里面,鲁迅十分成功的塑造了阿Q这个旧中国的农民形象。这个人物给人们的感受十分的深刻与真实。阿Q的精神胜利法具体体现在对自我的夸张性评价,对外部事物精神的超脱以及对现实需求的廉价的满足感,这种精神的胜利法来源于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可是对于阿Q来讲,在极大程度上来自于封建统治阶层造成的不好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小说中多次提到了阿Q所唱的《龙虎斗》中“我手执钢鞭将你打”的场景。换言之,造成阿Q愚昧无知性格的一个原因就是地方戏曲宣传的宗教精神因素。
再如,鲁迅小说《祝福》中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个人物之所以能够起到震动人心灵的效果,主要是鲁迅通过封建统治环境的渲染,以及当地民俗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最开始就渲染了鲁镇岁末祭祀的气氛。“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地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戴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地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鲁迅不但将祥林嫂肉体承受的痛苦表现了出来,还对其精神层面的痛苦描写了出来,并且揭示了造成这些痛苦的社会因素以及精神思想因素,具备震撼人心的力量。正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感受人物所在环境对人物的影响,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让其对中国封建文化的批判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无论是爱所带来的力量与束缚,还是革命的光辉与黑暗,又或者是中间事物的作用力,鲁迅全部都能够尖锐的发现事物的正反面,找到人生的困苦与磨难,看到表面现象所覆盖的真实情况,看到自身的真实生命状态。自然,鲁迅作品中所散发的寒气并不单单表现在这些方面中,鲁迅目光的穿透力是他精神气质的外在表现,变成了他独有个性的重要表现。然而最珍贵的就是鲁迅拥有面对生命与社会责任的勇气与担当。鲁迅所刻画的人物不单单停留在书本中,而是活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