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朽木不可雕?
——基于家校合作的后进生转化
2019-11-26徐强
徐 强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第四小学 浙江 平阳 325400)
1.案例描述——班里有只“丑小鸭”
在接班伊始,我便感到了肩膀上的千钧重担。原来,在此之前,由于本班教师流动而导致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频繁调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常规等习惯比较差,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陈轩(化名)。该生是一个白白净净的帅气小男孩,平时待人谦和,性格温顺,给我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不想,在接触了一个星期之后,这才发现该生平时上课基本处于游离状态,看似目不转睛实则神游天外。同时,在作业方面,老是磨磨蹭蹭,不肯动脑筋,即使按时完成了,也是字迹潦草,基本是敷衍了事。面对如此学生,作为班主任当然不能熟视无睹,所以办公室便成其常来之地。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该生在面对批评时态度极其良好,每每一进办公室,马上垂下头,收敛好脸上的每一块笑肌,迅速换上一副浪子回头痛改前非的表情,并且极其配合老师,我的每一次批评都能得到“良好的反馈”,颇有太极四两拨千斤之感。所以,每次批评完,只要一踏出办公室他依旧“春风得意马蹄疾”,事后仍我行我素,毫无改进。
2.案例分析
据我多方面的了解和观察,我认为该生变成如今这样屡教不改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 由于该生家长在工厂上班,常常需要加夜班,稍有闲暇又忙于消遣娱乐,因此在家中基本与孩子没有什么交流,甚至于到了五年级还不知道自己孩子读哪班。亲子交流的缺失,家校联系的脱节,致使孩子渐渐学会了钻空子:在家哄家长,在校骗老师,骗班干部。
2.2 该生家长文化程度不够,基本奉行“黄荆棍下出孝子”的古训,所以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常常“家法伺候”,这种粗暴的教育手段,使得孩子从小就学会察言观色,以讨大人欢心,而少受皮肉之苦。因此,也养成了他如今面对老师批评的时候不是想到自己的错误,而是如何快速平息老师的怒火。
3.辅导过程——“朽木可逢春”
3.1 家校联系,正本清源。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因此在转变孩子之前,必须先改变他的家长。通过多次的家访我与该生家长做了约法三章。
首先,便是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当孩子在父母那寻求不到爱和关心的时候,孩子也就会变得孤独与叛逆。
其次,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心理学上有一种叫“标签效应”,即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而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
该生的父母总是认为其很“傻”,不是读书的料。比如,他父母常常说他“傻子”、“笨死了”、“连这么简单的题你也不会做”等,时间久了,孩子可能真的就成为他们所说的“傻子”了。所以,我希望他的父母能够改变原来的教育方式,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的进步多给予肯定和认同,让孩子树立起信心。
最后,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家校微信群。在征得各方同意的前提下,我建立了一个由孩子父母,学校各任课老师在内的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及时地反馈该生在校和家里的情况,并共同讨论处理与孩子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具体问题。
3.2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谓“亲其师,重其道”,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喜欢哪一个老师,就特别喜爱他所教的学科,也特别乐意接受这个老师的教育。“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要想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信任和喜欢,必须要有人格魅力。一个好的教师应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打动人,以充满爱心的胸怀呵护人,真正做到“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于是,我更加注重以一种平等的心态的对待该生。虽然,在此期间,他仍然小错不断,但我并未像以前一样怒目圆睁,而心情逐渐趋于平和,这正如日本有句名言所说:“学校是什么?学校就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
4.辅导效果
通过家校的通力合作,经该生一年多的努力,他在行规及学习方面有了较大的好转。同时,也获得了家长和师生前所未有的认同和肯定。因此,他变得更加努力,成绩有所提高,同学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现在在大家面前的陈轩(化名)不再是桀骜不驯油盐不进。就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在不断进行着,一个被定义为“朽木”的孩子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5.我的反思
面对该生的转变,不禁让我沉思,是否在面对每一个后进生时我们都曾尝试过,努力过?其实,任何一个后进生,他们都有一颗渴望成功的心,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并未去潜心发掘他们的成功潜能,只要采取恰当的方法,每一名后进生都会有春天,每一名后进生都能逐步走向成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爱。爱是最好的策略,我始终觉得孩子的心灵是世上最敏感的地方,你的关爱能软化任何牢固的壁垒,直达孩子心灵最柔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