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文本解读,尽显课堂活力

2019-11-26江苏省常熟市碧溪新区东张中心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4期
关键词:小鸟整体词语

江苏省常熟市碧溪新区东张中心小学 徐 悦

“文本解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深入地、有效地、个性地去研读文本,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有时会出现“泛读、浅读、窄读、错读、误读、散读”等现象,使语文阅读教学偏离了方向。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创新性,标新立异的同时,有了故弄玄虚的嫌疑,使学生对文本知识产生了误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发挥。一个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就意味着这节课学生接纳到哪种程度。文本解读得怎么样,代表着教师的语文素养、鉴赏的水准、人文精神和知识能力,本文立足低年级小学生的实际,对“文本解读”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进行文本多维对话,变换解读角色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教育的初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打造一个主体性的课堂。“文本解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策略,应为学生主体服务,就需要教师转换角色,不仅要以教师的身份去读文本,还要站在学生和读者的角度去阅读。朱光潜的《谈美》中曾经说:“慢慢走,欣赏啊!”这正是阅读的一个正确的态度,教师应首先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慢慢去欣赏、品味文本,切不可走马观花式地阅读,用一种毫无功利的心去阅读,与文本思想发生碰撞,不忘初心,用学生的心态去解读文本。

例如:在部编本教材《去年的树》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变换解读的阅读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我作为一个读者来读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觉是友谊和奉献精神让我觉得很珍贵,而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来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习其中蕴藏着的珍贵品质,让学生仔细去分析小鸟与大树之间的对话以及小鸟找不到大树后的一些行为,在分析的过程中去渗透审美价值观教育。最后,我立足学生本身去读这个故事,也许学生在读的时候会读出感伤,认为树被砍了,小鸟与大树不能相见,太遗憾了,这就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思想实际,去引领学生懂得大树的奉献精神,为了人类的光明牺牲了自己,引领学生去关注小鸟与大树之间的承诺。我利用这篇文章中体现出的友情、牺牲、奉献以及诚信等优秀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去做相关探究,学生们讨论得都很积极,在文本的解读中,他们懂得了这些精神的可贵。

我们在阅读中要不忘教师的任务,带着教学目标去审视文本带来的教育信息,深入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力求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最后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读,以他们的思想为出发点,找到学生真正需要的内容,细化阅读方法。

二、立足课文整体内容,关注整体架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教师不要“散读和窄读”文本,教师要从文本的整体构架出发,去关注作品的思想意蕴,切不可为了标新立异而断章取义,故而每节课中,教师都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整体阅读文本,获得完整的阅读体验,与文本进行精神对话。

例如:在部编本教材《父亲、树林和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去自主阅读文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在解读文本,学生读完这个故事,我让学生谈阅读体会,有的同学说:“父亲非常喜欢鸟,他能闻出鸟的气味,太厉害了!”还有的同学说:“文中的‘没有风,可是叶子在动’我不太理解,为什么呢?文中的‘我’也没有看见叶子在动啊!”学生们在积极的发言中以自己的视角在解读文本。我没有阻止他们的讨论,其中还有一个同学关注到了“鸟在唱歌的时候,是树林、父亲和鸟最快乐的时刻,文中写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父亲不是猎人,是一个爱鸟的人,猎人很残忍。”我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关注文本:“同学们,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读完,将这个故事中的人与事都串联起来,而后再综合性地去考虑文章的思想内涵,这篇文章显然不是单纯地在描写父亲,不是说他有着什么技能,要将他与树林和小鸟和我都放在一个画面内才能看出文章的意蕴,下面我们再来读文字,再次体会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情感。”

学生的个性思想应该得到尊重,在学生对于文本产生疑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就是他们思想绽放的时刻,教师要立足整体把握主要方向,不要让学生偏读、误读。

三、细品文章词语句子,突出重点内容

“大火煮沸,小火慢熬”,这种烹饪技巧在解读文本中同样适用,整体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慢慢品味词句,紧紧地抓住每个细节部分,细细去体会,与文本进行多次对话,尤其是那些重点、难点部分,一定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细细咀嚼文本,才能让语言的魅力得以展现,语文教学才会充实起来,学生的思想才会丰盈起来。

例如:在部编本教材《可贵的沉默》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引导学生去关注重点的词句。上课伊始,我用两幅插图的对比来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图画相关的文字来阅读,很多学生找到了“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我引导学生: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什么?“学生们沉默是因为什么呢?你能找到哪些有关沉默的句子或者词语吗?”学生们变得安静下来,“躲开、低头、望着窗外、所有人”,这些词语学生都可以找得出来,正是在这些词语的分析中,学生懂得了自己对父母的爱还不够,懂得了自己该做一个感恩的好孩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慢慢地咀嚼那些能够体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或者句子,这样的咀嚼中,可以避免文本解读走向略读、泛读的误区中,避免课堂出现形式多样、内容空洞的情况。

总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同样也要“爱它千百遍”。教师首先要做到大量去阅读,才能为自己的课堂增添活力,才能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变得更加从容,才能从更高的视角上去把握文本,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本文从转换解读角色、整体把握文本内涵、站在教材体系高度和细读文章词句,多个角度探究了文本解读的具体策略,力求使语文课堂变得更生动、更有内涵。

猜你喜欢

小鸟整体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