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核心要素 发挥导学功能—语文学习单编制策略
2019-11-26赵晓震
赵晓震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浙江丽水 321404)
引 言
本文以学习内容的熟悉为基础,从要有明确的能力目标体系、要有可操作的方法引领、要有循序渐进的训练策略、要有符合学情的梯度设计五个方面阐述了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单编制的几个必须关注的要点内容。
一、要以学习内容的熟悉为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内容主要是课文。学习单就是通过教师有策略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感受人文熏陶的载体。假如把这一过程比喻成在开水里加糖、加咖啡、加茶叶,让开水变得更美味、更具特色的过程,那么将水烧开无疑就是一个基础,否则再多的材料也是徒劳。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读生字词,将课文读通、读流利无疑就相当于把水烧开,这一过程做不到位,学习单设计得再好,也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所以,任何学习单的设计和完成都要立足于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这一基础。
当然这一基础的夯实也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读、标、划、注、批、疑”六步法,即学生拿到一篇课文,要经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给生字注上拼音,在旁边写批注,引导学生将自己读完课文后最困惑的问题记下来这六个步骤,以促使学生边读边思。这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就有了扎实的基础,并在一次次反复过程中逐步掌握了预习课文的基本方法,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要有明确的能力目标体系
学习单要有明确的能力目标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语文课要注重一课一得;其二,教过并不等于学会,学习要经历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才能将教的东西转变成学到的东西;其三,要明确语文课教什么,学习单编什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作为以学为中心指向的学习单,要非常注重本节课所承载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在学习单中的体现[1]。笔者认为,新课标中的学段目标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凭借。
例如,新课标中第二学段、第三学段对课文整体把握要求的不同描述:
第二学段阅读第4 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三学段阅读第4 条: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这几段话中列出的能力点就是编写学习单的凭借点。在每一学期初,教师要结合新课标,对课文朗读、字词品悟、内容把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梳理,并以此作为编制学习单的依据。也就是说,虽然每篇课文的内容不同,但目标指向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学生相关的能力。而且能力的培养随着学段的不同呈螺旋上升的态势。
三、要有可操作的方法引导
学习单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不仅有学习的要求,而且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单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方法。比如,《长城》一课中探究部分第二自然段的教学。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 ,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1)读这段课文,我发现加点的词都是表示( )的词。
(2)我能照样子填一填。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有(方形的城台)
城墙顶上有( ) 城墙外沿有( ) _______有( )
(3)我能根据第(2)题在书上的图中标出这些景物,并能看着图向大家做介绍。
(4)如果把这些加点词都换成“长城上”好不好?为什么?★
(5)我的收获:★★
如果要介绍很多景物的时候,可以用下面的方法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堂提升点:(填上恰当的方位词)
城台分两层。下面一层( )有许多拱形的窗户。( )也是垛子,( )也有射口和瞭望口,( )还有一幢房子。
这一学案设计关注的是课文的表达方式。(1)到(4)题的设计通过程序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段课文的表达特色:方位词的准确运用;第(5)题是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把自己体会到的表达特色归纳整理出来;第(6)题就是这一表达方式的运用。整个设计不仅体现出引导学生进行概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也是一个言语习得和言语运用的过程。学生经历“隔靴搔痒—身临其境—身体力行”的学习过程,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学习能力,即自己在阅读课文时也会不自觉地运用这一学习方法,从而形成并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要有循序渐进的训练策略
教育学上有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听说读写是感知和运用语文的能力,特别是说与写,必须经过训练,而且要经常训练,反复地训练,以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训练。训练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成为习惯,成为习惯才能随时运用。同一种技能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一种能力。
案例: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
这一单元以“童话”为主题,安排了四篇文章:《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童话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初定本单元的设计以“情节曲线”来梳理课文内容。
《巨人的花园》一课,巨人接纳孩子时,花园里春暖花开,这四个情节放在情节曲线的上方;巨人赶走孩子时,花园里天寒地冻,这两个情节放在下方,整合在一起就是故事的整个情节曲线。《去年的树》一课,小鸟一直找呀找,可找不到树,多伤心呀,所以情节曲线不停向下;找到灯火后,为灯火唱歌,多感人呀,情节一下子达到高潮。构成了先抑后扬的故事情节曲线。《小木偶的故事》《幸福是什么》的情节与《去年的树》类似。
这几篇课文内容的梳理方法一脉相承,这样学生在第一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具有了很强的迁移特性,而且教师给予学生的提示会越来越少,学生在迁移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挑战,需要不断积极思考。
五、要有符合学情的梯度设计
最现实的学情就是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是有差异的,一份同样的学习单不可能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所以唯一的方式就是从完成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学情,也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单的要求有所区别,通过此方法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结 语
关注了上述学习单编制过程中要注意的五“要”素,也就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规律,让学生易于学习,发挥导学功能,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力的拐杖,从而让学习单在实现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向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课程体系转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