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
2019-11-26郑月明
郑月明
(福建省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福建泉州 362000)
引 言
所谓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即基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突破时空限制由课内向课外适当扩展知识,并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教学迁移环节。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抓住要点进行拓展延伸,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基本目标
(一)有用
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应是有价值的。所谓有价值的拓展,就是在拓展之前和拓展之后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能力发生了变化。扎扎实实地研读文本,实实在在地拓展延伸,是阅读课堂的应有之义。
(二)高效
(1)选准延伸切口。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审刘真福强调,在一篇作品中应以一至两个具有生发性的“点”展开讨论。“生发性”有两重内涵:一是它虽为一“点”却可覆盖全篇,具有一个大问题又可生发若干小问题的复杂性;二是它可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复杂性。
(2)筛选有用材料。一节课可以拓展延伸的内容非常多:作者生平、代表作品、特殊经历、写作的时代背景、文章重点词句的辨析、写作手法的迁移、同类文章的比较阅读……纷繁复杂的材料需要教师认真地甄别、精心地筛选。
(3)切合学生实际。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接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拓展延伸的切口和材料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同样执教《瑞雪图》,北方农村的学生很容易理解“雪大、景美、人欢”的情景和感受;对于南方城市的学生,就必须补充关于雪的相关知识。
(三)自然
拓展延伸的相关资料要纳入课堂教学的整体,使之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组成部分。其不仅要传递必要信息,还应构建课堂整体,所以它的形式选用要“润物细无声”。
二、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原则
(一)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新课标中着重强调了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属性,并提出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这一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拓展延伸时应注意凸显语文学科特点,谨防模糊语文课与其他课的界限[1]。
(二)紧扣课堂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亦应紧扣课堂教学目标展开。为了拓展而拓展是不足取的,强行加塞一些课外资料不会带来任何积极效果,甚至可能因拓展过分生硬,令课堂教学化作一盘散沙,最终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
(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在进行拓展延伸时,教师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的高低、基础知识掌握水平、思维活跃程度、反应快慢等诸多因素,要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材料和形式。
(四)拓展延伸分量适中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进行了大量拓展,只要与课文稍微沾边就毫无取舍地纳入讲授范畴,这误入了脱离文本、轻忽课文的误区。如此喧宾夺主,显然与语文课初衷相背离。因此,在拓展延伸时应精心选择材料,从而达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方法
(一)拓展背景资料,在铺垫中把握方向
拓展背景资料指的是通过补充介绍作者生平事迹、本文写作过程、具体时代背景等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知识背景,以辅助学生学习,为他们更好地吸收文本创造条件。背景资料是指引学生准确把握文本阅读方向,有效降低阅读难度的重要途径[2]。
例如,笔者在教学《长江之歌》时,课前先播放纪录片《话说长江》,接着让学生交流有关长江的资料,然后出示长江流域图。这一拓展延伸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了长江的源远流长、雄壮伟大,领会到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
(二)拓展课文标题,在品读中提纲挈领
题目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堪称点睛之笔,文章的主要内容、描写对象、主题、写作意图都是它可能点明的内容,设置悬念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是其重要功能。因此,以课文标题作为切口进行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品读中对文章有个整体的理解,从而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于永正老师执教《翠鸟》一文时,就是抓住文章标题——《翠鸟》进行拓展延伸的。先指导学生书写“翠”字;然后让学生明白“翠”的意思,同时让学生看看文中哪里可以看出鸟是绿色的;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叫“绿鸟”而叫“翠鸟”;最后补充介绍“重峦叠翠”“翠竹”等词,让学生明白:这个“翠”除表示色彩、颜色鲜亮外,还有表示很可爱、很好听的引申含义。这就是汉字的特点之一,它不仅能表意,还能表达心情。
(三)拓展关键语句,在阅读中披文入情
教师应敏锐地抓住文本中容易激发学生共鸣或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关键语句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并鼓励学生自主走进语句,读懂文本,读出自己。
(四)拓展文本空白,在想象中激情达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文字作为一套重要的符号体系,其背后蕴含着深厚多变的内容和情感,包含着诸多“不确定”与“空白”。这些“不确定”与“空白”体现在语言、心理、场景和情节等各个方面。空白意味着有方向的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这些“不确定”进行有规划的拓展延伸。
2007年,笔者参加“教坛新秀”比赛时,执教《圆圆的沙粒》时,正是紧扣文章第九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联想。通过想象补白,学生进一步明白圆圆的沙粒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体会追逐梦想的不易。
(五)拓展同类材料,在比较中开阔视野
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经典名著或名家之作。在教学时,教师不仅需透彻地理解该篇课文的内容、写法、情感,还要结合相关主题、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同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并深化他们对文章表达内容和使用手法的感悟,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3]。
结 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知识建构找到支撑点;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大展身手和体验生活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在广阔人生课堂中习得为人处世之道,从而真正满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