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精于勤,不荒于嬉—浅议小学游戏化品德教学

2019-11-26

名师在线 2019年26期
关键词:业精于勤花球游戏规则

朱 帅

(江苏省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江苏南通 226000)

引 言

最近,笔者在网络上向学生和学生家长发起了就《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发出了365 份,收回了365 份,其中问卷的一道题目引发了笔者的深思。“你是否希望品德课教师改变或尝试多种教学方式?”有242 人选择“非常希望”,62 人选择“比较希望”。有83.29%的学生或学生家长希望品德课教师改变或尝试多种教学方式。

作为小学品德课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又将如何改变或尝试呢?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在《进学解》一文中写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千多年过去了,后人们固然能够明白勤奋能使学业精进,却越来越不能理解让人嘻嘻哈哈的游戏就一定会荒废学业吗?我国教育专家陈鹤琴指出游戏具有四种价值: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使脑筋锐敏、为休息之灵丹。由此可见,游戏有着强大的教育功能。近几年来,游戏的教育价值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一、上课玩游戏,我们是认真的

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应当给予儿童自由成长的空间,应当使儿童这棵小树柔嫩的树干和枝条自由地享受阳光雨露。

那么儿童的自然本性又是什么呢?儿童教育家李吉林曾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福禄贝尔也说:“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因此,小学游戏化品德教学应运而生。

二、课上的游戏,绝不孤立存在

有些人听到游戏,如“击鼓传花”“故事接龙”“我们都是木头人”“算24 点”……于是拍拍脑袋瓜,就简单地认为将这些游戏与寻常的品德教学手段相加,就可以称之为游戏化的品德教学。其实,有这样想法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游戏,让学习成瘾》一书中卡尔M.卡普曾这样定义“游戏化”:“采用游戏机制、美学和游戏思维来吸引他人、鼓励行为、促进学习并解决问题。”所以,品德课堂上玩的每个游戏都应与教学目标紧紧相扣,且能凸显出道德学习的主旨,它们的出现应与课堂教学浑然一体[1]。

游戏化的品德课堂,采用了游戏机制、美学和游戏思维吸引儿童,鼓励其正确的道德行为,从而促进其学习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上课玩游戏,游戏中习德性

(一)游戏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学校生活尤其是课堂生活,是对儿童自在生活的引导与改造,它应是连贯的生活,而不是段落式的存在,就像是把儿童从学校生活中拿出来进行教育一番后,再三言两语地将儿童放回原先的生活实践一样。

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我和伙伴一起玩》一课,旨在让学生知道游戏要有规则,懂得规则是大家共同制订并必须遵守的,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要养成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教材中有大幅的游戏画面、点拨式的儿童对话、卡通形象启发式的提问,而如何将这些游戏内化为儿童精神层面上的内容呢?

师:同学们猜猜,今天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生:击鼓传花。

师:你们知道这个游戏怎么玩吗?

生:一人敲鼓,花球一个接一个地往后传。鼓声停,花球就停,花球在谁的手上,谁就要表演节目。

师:同学们说出规则,知道了玩法,下面我们就开始玩吧。

(全班学生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声停止了。)

师:呀,花球落在了两位同学手中,这可怎么办?

生1:两人都表演节目。

生2:我有不同的意见。

师: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玩不下去的情况,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想办法,共同制订我们的游戏规则,让我们的游戏规则越来越完善。

(师生共同制订游戏规则)

师:游戏规则制订好了,那就让我们再来一起玩吧。

(全班学生再次玩击鼓传花的游戏。)

品德课堂有四十分钟,学生们就玩了四十分钟。小鼓咚咚敲,道理层层揭。“小伙伴们,做游戏。说出规则,知玩法。游戏规则,很重要。遵守规则,快乐多。游戏规则,大家定。适当修改,新花样。我们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学生高兴地唱着儿歌,不仅学习到教材中的道德知识,还将遵守规则的道德行为践行延伸到了课后,学生们正用心体会着游戏规则带来的愉悦。游戏使儿童的精神潜能逐渐现实化了。

(二)游戏自由锻炼儿童思维

在席勒的“审美游戏”理论中,“游戏”的含义不同于现代的定义,它是“自由”的同义词。在席勒的眼中,“游戏”是“美”的,“游戏”是“自由”的[2]。

在执教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做诚实守信的人》时,在学生已经深知不能说谎话后,在“如何对病重的爷爷说”的问题上学生们展开了一场辩论。“爷爷,医生说你病得很重。”“爷爷,医生说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一句真,一句假。我们到底该怎么说?

辩论,是一种以有声语言为载体、角色之间对等直接的人际传播活动。看望病重的爷爷,我们到底是该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呢?学生们纠结着、思辨着。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辩,学生明白说真话是做人的基本,但善意的谎言可以温暖人心。这样的辩论也许会让学生左右为难,但是这样的言语游戏,却引发了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积极思考,从而进行了有效的道德两难问题的探究。

(三)游戏实践获取生活体验

文化学者蔡丰明在《游戏史》中说:“游戏虽然是一种娱乐性活动,但是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它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具体方式,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文化活动。”

儿童游戏是成人社会的虚拟,是成人社会活动的演练,是儿童走向成熟、成人的过程中,代价最低的学习实践。

在执教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11 课《讲文明 懂礼貌》时,教师邀请学生做游戏,照着教材中的剧本进行表演。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了“不讲文明,不懂礼貌”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心情的不悦与烦恼。

执教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逛商场》一课时,教师这样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外出郊游仅靠小组购买的食品是不够的,赶紧瞧瞧,你们还需要购买哪些商品?现在就请同学们去‘采购’,有的同学是‘顾客’,有的同学就是‘售货员’,看看我们应该如何购物,才能做到‘文明购物’‘理智消费’‘明智维权’?”于是,眨眼间,购物小游戏在品德课堂上开始了。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变得“精明成熟”了。

结 语

小学游戏化品德教学就是把课堂内容游戏化,把教材内容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素质。当回首,吟诵着韩愈的那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细思,也许,小学游戏化品德课堂可以反驳之“业精于勤,不荒于嬉”。

猜你喜欢

业精于勤花球游戏规则
2021年世锦赛中日集体花球啦啦操转体类难度运用分析
偷换职场游戏规则
浅析办公室人员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业精于勤,荒于嬉
业精于勤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游戏规则
游泳
七彩花球
趣味数独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