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现性评价助力学生德行法治素养的生成

2019-11-26

名师在线 2019年13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表现性设置

王 清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城关中心小学,福建三明 353300)

引 言

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同时,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具有情境性、真实性、趣味性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从不同角度切入,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激励学生探究知识,生成综合素养。

一、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实施评价的重要依据,要想实现评价的高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评价目标,只有这样,再进行评价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传统的学习评价中,评价形式和维度单一,教师往往会给出标准答案,并根据标准答案对学生开展评价,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整合、应用以及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表现性评价打破了传统学习评价方式的束缚,它具有目标导向的特点,清晰明确的评价目标对学生和教师都有积极影响[1]。课程不同,需要明确的评价目标也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学习内容明确评价目标。

为了让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教师设计了一堂社会实践任务:请大家走到大街小巷去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不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发生,具体包括:插队现象、破坏公共设施、脏话连篇、乱扔废弃物等。同时,教师要明确评价目标,通过评价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公德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使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并制止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对评价充满了好奇,评价的针对性也凸显了出来。

二、拟定表现性评价标准

评价是对教学成效的评估,既然是评估,就不能为了评估而评估,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评价标准是指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遵循的价值尺度和界限,它是评价活动方案的核心部分,没有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结果也是无效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拟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表现性评价本身是多层次、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的综合性评价,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教师要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如可以从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着手制定相应的评价准则。

要想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教师必须积极行动起来,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例如,笔者设置了“讲文明、懂礼貌”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具体任务如下:收集生活中讲礼貌的事例,并将其以表演、故事讲述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虽然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但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参与过评价的经验。为了提升评价的实效性,笔者给出了评价标准:评价总分为100 分,学习态度占20 分,完成任务的过程占30 分,语言表述占10 分,整理归纳占20 分,解决问题的方法占20 分。有了评价标准,学生也就有了评价的依据和方向。学生根据笔者出示的评价标准对其他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打出分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评价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拟定表现性评价标准时必须遵循动态性原则、简明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可量化原则。评价标准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习活动服务的,所以评价标准必须切实可行。大部分学生的评价经验匮乏,不知道如何进行具体操作,而教师制订的评价标准能够给学生提供指导[2]。

三、设置表现性评价任务

表现性评价是以任务为载体的。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而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这才是表现性评价的完整过程。所以,在表现性评价中,任务设置显得尤为关键。教师要从“任务”入手,体现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在设置任务时,教师要把握兴趣化、系统性、差异性这几个关键词,让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任务成为评价的依据。任务设置必须迎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会特别关注,因此,想方设法设计出有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

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是极其关键的,在进行表现性评价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进行一段演绎活动,在演绎过程中体现出人物心理发生的变化,可以是遵纪守法的故事,也可以是违法的故事。由于教师设置的角色与演绎的任务比较有意思,学生都愿意参与到任务中,这对于学生的评价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具体可以从任务的设置着手,在综合考量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置。有时学习任务不是一个,需要完成多个学习任务才能解决问题,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必须深究任务之间的关系,彰显任务的系统性和差异性。

四、开放表现性评价语言

评价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习惯、作业、表现所作出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在充分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基础上,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评价措施。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每位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和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捕捉。“你真棒!”“很好!”这些是教师常见的评价语言,但这样的语言结构过于单一,无法提升评价的实效性。教师必须丰富评价语言,让评价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表达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评价过程。学生都喜欢被表扬、被赞美,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

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笔者设置了团结合作这一学习任务:两个人的脚绑在一起,共同抬起一筐小球向前进。学生接受任务后,参与活动的热情十分高涨。笔者在开展评价时这样说道:“奋进组虽然没有拿到第一,但是他们其中有一个人摔倒后,另一个人立马停下来帮助他,这就是凝聚力、合作力,这样的精神比取得胜利更让人尊敬。”学生没有得到第一本来很失落,但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深受感动。评价语言必须实事求是,在此基础上体现灵动性,但切不可太过夸张,尤其要注意改变语言形式和表扬角度。常用的表扬语学生都听腻了,已经有了抵抗力,根本无法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结 语

要想提升表现性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必须确定评价目标,即为什么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拟定正确、具体的评价标准,这是开展评价的基础和保证。另外,评价语言匮乏是传统教学评价的短板,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的语言更加活泼、丰盈和开放。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表现性设置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高中说理性文言文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栏目设置一览表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公德培育的启示
试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
“仁爱”与职业教育
谈谈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