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26甘文
甘 文
(甘肃省实验中学,甘肃民勤 733399)
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当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多媒体教学、移动终端、网络在线学习课程、学习平台App等信息化学习环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及方法,甚至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活动。基于信息构建的情境教学法越来越被我国教育界所重视,因此,很多学校开始自觉探索并践行这一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课程具有过去性特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一去不复返,这使得学生学习变得枯燥且难以理解。如果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微课、翻转课堂、班级学习App等现代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将大大加快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拓宽接受信息的广度,为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简单介绍情境教学法的界定,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情境教学法界定
我国学者曾对情境教学法作出这样的描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1]”这里主要强调了情境教学法的三个主要特征:其一,形象性,场景创设形象生动,能够满足学生直接、充分的感知要求;其二,情绪性,遵从学生的内心学习需要,教师要将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学生情感因素相结合,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兴趣;其三,促进性,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机械被动学习的状况,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学习场所,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心智的全面发展。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2]”适用于初中所有学科教学的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必要。教师可以依据历史真实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历史情境,复原过往的历史事实,形象生动地重现历史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充分地理解教材,有效地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及综合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形象生动的历史情境
1.多媒体情境创设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中学教学活动中,这既推动了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又促进了学校对教学模式的深入改革。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课件、微课、网络资源、在线学习平台及仿真虚拟等信息技术,集图像、视频、声音于一体,可以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将抽象的历史变得具体可感。这样,使学生了解了历史、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也强化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效果,从而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例如,教学《元朝的建立》一课时,教师可以制作动态地图课件,利用多媒体逐一显示,并播放文天祥《过零丁洋》配乐朗诵的音频,展现英雄英勇就义的场景。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元朝扩张的历史知识,还加强了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2.语言情境创设
语言描述是历史教学活动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艺术性强的语言能够直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因此,高超的语言艺术成了历史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简单化的直观教学情境不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重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精心设计课堂语言,使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教师在利用艺术性强的语言描述历史事件时,能够让学生产生“移情”现象,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学生从感性认知转变为理性认知,进而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角色扮演情境创设
角色扮演是中学实践活动课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强的特点。历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使学生从扮演角色的立场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扮演角色,模拟历史情境,将历史情景再现在课堂之上,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更加深刻。通过扮演历史人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易于实现教学目标。在运用角色扮演法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人人参与、积极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4.音乐情境创设
音乐是世界上最能够调动人的情绪、渲染情景气氛的艺术形式。音乐能够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展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某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特点及人们生活的真实现状。例如,吟唱《诗经》中的“国风”,学生可以了解先秦时期人们追求自由爱情的思想和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二)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
1.引导质疑的方法
历史本来就存在诸多争议,学生经常会因古今人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而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产生怀疑,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对此应该积极鼓励,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客观地展开讨论。
2.激发兴趣的方法
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感兴趣的事物,将问题和生活联系起来,以引发兴趣的方式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种问题情境一般不要求学生当堂回答,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比较引导的方法
“比较法即教师引导学生把一件事物和另一件事物、一种观点和另一种观点进行比较,让学生质疑,从而获得新认识或新观点。[3]”例如,在学习《中日马关条约》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问题:马关条约是李鸿章个人卖主求荣的表现,还是清政府的腐败导致?学生结合李鸿章的生平事迹展开讨论,会对历史人物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4.制造矛盾的方法
这里的矛盾主要是指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教师运用这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使学生在冲突中明辨是非,形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人生观。
初中历史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启发性的问题合理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结 语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方法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归纳、分析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引导学生准确认识当前的社会现状,从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还能够改变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从而构建自主、高效、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