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论戏曲艺术走进语文课堂

2019-11-26任振斌

名师在线 2019年29期
关键词:腰鼓艺术性戏曲

任振斌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甘肃民勤 733399)

引 言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繁荣文化需要创新,更需要一代代挖掘民族文化源头——传统文化。戏曲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宣扬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语文这门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师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将戏曲艺术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能让学生及早接触、了解、喜欢上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播下一颗爱的种子;另一方面,也能活跃语文阅读教学的氛围,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活动中学语文。戏曲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适应了大语文教育的要求。

一、增进民族情感,文化自信

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语文教学自当责无旁贷。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代表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遗传密码,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戏曲艺术的传承事关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维系。作为民族艺术的精华,戏曲是集中各民族音乐、文化,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一个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戏曲艺术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其艺术的形式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闪耀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体现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学生欣赏戏曲艺术,能感受我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因此,欣赏戏曲艺术,能帮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历史人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及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浓厚的民族情感。由此可见,教师通过戏曲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1]。

例如,《红灯记》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及其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进行斗争的英雄故事。戏曲是民族瑰宝,更是以民族特有的形式再现了无数英雄人物形象,他们崇高的革命思想和爱国精神代代传颂,激励着一代代新人。学生只有走近戏曲,才能真正了解戏曲艺术、认同戏曲艺术、喜欢上戏曲艺术,从而激发对戏曲这一民族艺术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成为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人。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教师要想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练就本领,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注重课堂教学艺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教学育人的艺术性,因此,戏曲艺术走进语文教学课堂,在教学中被恰当地借鉴、引用,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性。戏曲艺术往往会利用音乐、舞台布景、灯光、演员表情等创设情景氛围,给观众以视觉、听觉上极大的冲击力,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置身剧情,因戏剧中的人物欢喜而欢喜,为戏剧人物悲伤而流泪。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善于通过音乐、画面、表情、语言、教具等营造出适合教学内容的氛围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从而快速将学生带入课文内容中[2]。

例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笔者先让学生欣赏京剧《水调歌头》,用柔美、清亮的京剧音乐和时而铿锵、时而哀怨的演员唱腔、神态举止,将学生带入课文,使其体会作者因月圆而人不圆的抑郁之情。在教学《社戏》一文时,笔者先播放歌曲《童年》,熟悉的旋律、难忘的时光,让学生顿时沉浸于对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的追忆。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笔者课前准备了一个腰鼓,背着腰鼓进教室后,先让学生认识腰鼓并进行了简单的示范表演,然后问学生:“腰鼓表演,我不行,但有一个地方的腰鼓表演非常出名,大家知道是哪里吗?”于是学生齐声回答:“安塞腰鼓”。接着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奔放舞动的画面、铿锵有力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气势的磅礴、生命的激越,很好地营造出了课堂学习的气氛,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再如,在范读课文时,笔者以合适的音乐为背景进行烘托、渲染,将朗读的节奏、情感与音乐的旋律深度融合,获得了良好的朗读效果。笔者在朗读余光中的《乡愁》时,用舒缓的轻音乐《月之故乡》伴音,将思乡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曲罢余味却无穷。由此可见,戏曲艺术能让课堂教学更具有艺术性。

三、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戏曲艺术进校园、进课堂,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许多方面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下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或者难以获得持久的效果,也很难深入学生的内心,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性格等,并不是教师一朝一夕能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氛围和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与其他的教育形式相比,戏剧艺术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形象性、艺术性、思想性、审美性,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也是持久深远的。

在语文教学中,不论是欣赏戏曲片段、学唱戏曲,还是自编课本剧、表演校园剧等,都对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思考人生、励志成才、健全人格,培养学生民族情感、艺术爱好、审美情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些经典曲目代代传唱,代代不衰,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主要的是因为其思想内涵在任何时代都具有积极意义。当前,青少年中不乏游戏迷、歌迷、手机迷,而戏迷却很少。一些流行歌曲充斥着大街小巷,而高雅的艺术却止步于学生。许多流行歌曲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情调上都不适宜中学生,学生如果长期沉溺于这种音乐文化,必然会使他们的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说:“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补偿的。”因此,将戏曲引入语文教学,无疑给学生植入了一颗人文种子。

结 语

总之,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语言艺术。戏曲则是一门表演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表演艺术,因此,戏曲艺术与课堂教学有许多相通之处。将戏曲艺术引入语文课堂不仅能增进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还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因此,语文教师要适当借鉴和汲取戏剧艺术,使戏曲艺术与语文教学相融,以便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猜你喜欢

腰鼓艺术性戏曲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文化·延安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公园小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