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论作文素材的积累
2019-11-26桑华
桑 华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要想写出新颖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积累各种素材。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素材就是汩汩流淌的活水。那么作文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呢?
一、走进生活,做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中的材料是最丰富的,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贴近生活、观察生活,深入生活,从而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1]。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当每个人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时,便会感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写作素材。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再用脑思考,就会将零碎的事物整合起来,这样积累得多了,只要一见到作文题目,头脑中自然就会呈现出相关情景,写起作文来自然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因此,教师要加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一棵枯树、周围人的一笑一哭、一段美好的音乐、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成为观察的对象,都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情感积淀得深了,就会诉诸文字,情感自然流露出来,写出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朱自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知春天,敏锐地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特点,从而把充满生机的春天写得细腻精彩,给人以美的享受。用废纸叠纸船对于普通人而言只是一种游戏,可在冰心看来,却是童心自然地流露,是她对母爱的感恩和回馈,于是她写下了《纸船》。写作就是人们在耳闻目睹世间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后,把领悟到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正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二、广泛阅读,博采众长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品味这些名言佳句就会悟出一个道理,具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人即使由一件偶然的事件也会触发写作的灵感,写出佳作。文学素养需要大量的知识积淀,而获得知识的重要方法就是大量阅读。阅读不仅在于课堂,更在于课外。初中语文课本精选的都是名家经典之作,文章向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能让学生体会到名人的高尚情操,了解神奇的自然之谜,走进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从而使他们的内心受到熏陶和感染。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多读名著、优秀诗文、时代美文。例如,名著导读,以本学期课本中涉及的名著为主,让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名著片段,或讲述故事,或分析人物形象,或朗读赏析,或写读书心得。如读《艾青诗选》,体会诗中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读《水浒传》,了解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讲《鲁滨孙漂流记》的“食人族”冒险探索的故事。这些作品中都有熠熠闪光的亮点,教师只需抓住一两点,便可借助这些亮点引导学生阅读。
教师还要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朗读古诗词,引领他们走进诗词的殿堂,引导学生探幽寻美,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朗读古诗词,尤其那些名诗、名句,都是人生哲理、中国精魂,字不虚设,一篇顶若干篇,优秀的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位学生的心中,会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名著导读课、古诗赏析课、读书心得交流课来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阅读的文章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多了,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
三、打开传媒,欣赏精彩
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传媒是电视、计算机和手机。很多电视节目令学生大开眼界,可以说媒体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如《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赛》等,观看这类节目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了解课堂外的精彩世界,进而把课堂和传媒结合起来,然后和同学互相交流、发表看法。例如,《经典咏流传》是一档音乐诗词类节目,其将经典古诗词和现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起来,带领观众在艺术家和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进而让人们感悟诗词、走近诗词、重温经典。其中《三字经》《鹊桥仙》《枉凝眉》《梁祝》等诗词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常被重新演绎。音乐中流淌的豪放、旷达、婉约、深沉、凄美、忧伤等诸般情感,被演绎得温婉感人。学生在感叹之余也恍然大悟:现代传唱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能让古典文化熠熠生辉,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此外,教师还要留意电视节目的优秀导语和公益广告,电视里传唱的歌词、流行的广告语都能被学生很快接受,如果将它们点缀在作文中定会锦上添花。“影视传媒”这一生动的形式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兴趣更加浓厚。
四、组织活动,体验感悟
明代文艺评论家李贽有言:“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这句话强调的是心性的自然流露,即写作时要有真情实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这就需要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自参加活动,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有话可写。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真正的社会场景中,让他们体验社会这个大课堂,从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如社团活动、植树活动、运动会、艺术节等,这样学生才会有感而发。如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体不限的文章,有学生写了《别喝酒了,爸爸》一文,其中有两个细节,一是爸爸请人在家喝酒,喝得酩酊大醉而呕吐;二是爸爸因空腹喝酒导致胃病复发,疼痛不已,“我”和妈妈虽然生气,但还是顶着凛冽的寒风把他送到了医院。文章最后,作者饱含深情地发出了“爸爸,别喝酒了,为了你的身体,为了妈妈,为了你的女儿”的呼声。笔者认为本文之所以成功,是缘于小作者的亲身体验和对爸爸的深厚感情。
结 语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阅读、传媒和活动,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笔,定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从心中涌出,从笔尖流出。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