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TPR能力结构培养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2019-11-26彭庆文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结构体育

彭庆文

(怀化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体育教师在术科方面,既要具备“How to play”的能力,更要具备“How to teach”的能力,也要具备“How to run”的能力。“How to play”能力指运动技能,“How to teach”能力即教学技能,“How to run”能力指的是经营、管理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可以理解为课程管理能力。对这种认识的理解本来没什么问题,但在体育教师的能力培养过程中,或许是对体育教育的偏颇认识,导致人们往往注重“How to play”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或弱化了“How to teach”和“How to run”能力的培养,从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实施以来,学校普遍感到体育教师的后2种能力不够,尤其是课程管理能力,这或许也是课标实施这么多年来,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标准》给出的仅仅是目标标准,剩下的课程实施交给能力结构本来就有问题的体育教师难免不捉襟见肘。在田野调查中听到基层教师反映最多的是“没有教材”“新课标下不会上课”等抱怨,这就给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调整学生的“Play、Teach、Run”(以下简化为 P、T、R)的能力结构培养?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功能需求发生了变化,就必须调整学生的能力结构,就这个问题,笔者做了一些思考与实践探索,总结如下,并求教于方家。

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应从“强P弱T零R”到“强T泛P有R”

经常听到一句话:“搞体育的身体好。”从运动能力来讲,从事体育工作的确实比较一般人而言要强一些,但是从身体健康角度而言,事实并非如此。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误解,造成对体育教师的评价与要求也集中在运动能力上,培养过程也是过于关注“How to Play”(以前的岗位需求也突出这一要求),造成按现在的能力要求看来,“强P弱T零R”能力结构的体育教师比比皆是,体育教师缺文化素养,甚至缺乏教育素养的现象不少被人诟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另一种解释是“会做,就一定会教”,或者是“不会做,哪会教?”当然,这样的逻辑是错误的,它无视了教育或教学是一门科学的基本判断,现代教育尽管仍然是一门经验科学,但是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凝练以及科学探索,其理论体系早已经与原始的经验堆积大相径庭了,日渐丰富的体育教学规律探索成果也告诉我们,仅凭运动经验进行教学的有效性是满足不了体育教学的时代要求的。目前体育教学目标的广泛性、授课对象群体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组织的多变性、教学环境的不可确定性都需要体育教师凭借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知识储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去做有效应对。另外,体育课程教学还是一个个性化很强的过程,教师的课程教学思想会直接关系到其教学风格,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从这一点讲,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不是个人的运动能力为首或为主,教师岗位的从业能力要求应该首先关注课堂教学能力和关注教材组织能力(强T);考虑到学校体育教师需要教授内容的多样性与大众化的习得要求,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运动技能)的了解与掌握应该是基础扎实(便于拓展)和广泛的,加上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学校出彩的项目也出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泛P);至于课程管理能力(R),确实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打磨,才会从更高的高度(跳出课堂教学视野),去经营自己的课程,让自己的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有了自己的思想,构建有思想的体育课程,所以,对“R”的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有”,不然,以后的职业发展中将会出现意识缺乏的问题。

2 “多能一专”的培养模式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新型“强T泛P有R”的能力结构培养的应然选择

“强T泛P有R”的能力结构,理论上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前人在若干年的实践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培养模式,如广泛存在的“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思路和在它指导下形成的课程体系。传统的“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大概有3种践行方式:(1)在运动项目的学习中实施普修和专修结合,普修管基础、实现“多能”(上多个项目的课),专修管发展,实现“一专”(个人专长,带队);(2)在一个专修的基础上,再学1个项目,名曰“辅修”,实现“一专多能”;(3)在培养体育教师的基本目标上,增加1个目标——健康教育,让学生多一条就业的路子或从业机会,这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实施的主辅修改革模式。后2种是前一种的变种,我们从践行的效果和现实的需求来分析一下传统的“一专多能”培养模式能否实现现实版的“强T泛P有R”的能力结构的培养。

1998年以前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愁工作,学校体育教师的固定出路和以后的计划性工作,让学生只需要2种能力:一是按既定教材组织上课的能力,另外就是课外训练队的指导能力。那么通过普修和专修,再加上实习,确实能够培养适应当时要求的合格学生,能上课、能带队。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强T泛P有R”的能力结构,卓有成效,导致这种“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影响深远,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奉为圭臬。21世纪伊始,学生开始自由择业,学校体育开始课程改革,强调特色发展,这样一来,学生多了就业渠道,中小学体育课程没了教材,还要创造特色,就业渠道的增加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貌合神离,为什么呢?因为培养的结果与他的就业目标没什么关系。没了教材,直接导致学生不会上课(按《体育与健康》课标要求),因为他们不会组织教材,其所教学生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他们自己不知道,加上中考体育和体质测试的压力,体育课迅速地变成了中考体育和体质测试的准备课,甚至小学就开始这样的“套路”,尽管新课标的制定者不断组织专家讲学和课程观摩,但仍然改变不了体育课因缺乏系统性而变得随意的现象,学校体育改革举步维艰。对这种艰难进行归因分析,传统“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一定脱不了干系,因为“强T泛P有R”的教师能力结构需求内涵发生了变化,教学能力的需求从执行教材拓展到组织教材,运动能力(可以带队)的需求从单一的传统项目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拓展到“一校一品”的特色发展需求,“泛P”的培养内涵不再仅仅是基础性的普修要求,在教师个人专长上也有了广泛的要求;对“Run”的要求更是有了创新经营的要求。后2种“一专多能”践行模式的变化,对适应新要求有一定的调适作用,但也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求,困难依旧存在。体育教师在职培养任务艰巨,未来教师的专业培养模式必须要重新审视和进行综合改革。

“多能一专”是适应新时代要求,培养学生具备 “强T泛P有R” 新型能力结构的应然选择。(1)“多能一专”有3种意义:一是就个人而言,具备基本的多项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一项运动技能;二是就群体而言,我们通过多个项目的限制性选修,也能实现“多能一专”(技能高的自愿参加更高水平的项目选修),这对专业内涵的拓展有好处;三是具备基本的多种职业能力与较强的一种就业上岗能力,这样的“多能一专”可以理解为“多能一专岗”。显然,3种含义的理解,拓展了我们的培养思路。(2)“多能一专”能够深化“强T”,强化“泛P”,促进“有R”。“多能一专”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多能一专岗”,重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基础培养,最后通过选择性实习,培养一个出口的、具备“How to run”能力的复合型人才。(3)“多能一专”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逻辑。“多能一专”,强调“先多能”“重多能”,这样有利于改善师生的教学导向,相较“一专多能”的提法,更容易实现“强T泛P有R”的培养意图。因为“一专多能”往往让人误解为先一专(或重点发展一专)后多能,这其实对实现“多能”是个错误的引导,学生往往因此而忽视了“多能”,忽略了基础性的全面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先“多能”有利于后“一专”,先“一专”并不有利于后“多能”。

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TPR能力结构培养的实践探索——以怀化学院体育学院为例

3.1 实践背景

2015年,时值湖南省启动“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验点申请,新任怀化学院体育学院院长彭庆文教授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与生态学院高访回来,痛感体育教育专业的对口就业率太低,同时开办的社会体育组织与管理专业生源不好,一套人马从事2个专业,疲于奔命,认为从培养终身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体育教育与现存的社会体育组织与管理专业完全可以打通;还发现以往2年的专修突出了专项能力,但却极大地影响了其他能力的提高,学生毕业甚至几乎忘记了学过的除专项之外的其他技能;再往深处比较,发现我们的专业培养,无论从意识上还是从过程、结果评价中都过于强调“Play”的能力,“Teach”的能力培养大多是靠教学法的课程,但很难与实践结合,学生实习大多是模仿自己的教师授课而照猫画虎,实习所获远达不到一个合格、熟练的教师要求,入职后需要一年多的再教育才能上手。面对这些情况,怀化学院体育学院断然启动“十三五”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验点,重点调整学生的TPR能力结构培养,当年获批学校资助,并同时申报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批,实践至今已经4年。

3.2 主要改革路径

(1)体育教育专业从培养目标上把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改为培养终身体育教育工作者。(2)按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三位一体”的能力培养目标构成课程,把专业课程结构从“普修+专(辅)修+实习”改为“普修+项目选修(训练队)+模块课程选修+实习拓展”,学生要经过1.5年的普修、1.5年的项目选修(专业能力)、1.5年的职业导向的模块课程选修,再经过半年的实习和半年的拓展,整个过程自由选择一个项目训练队进行训练。(3)专业普修课程在项目上选择教育部指定的中小学体育7大主干课程,再加上解剖、生理、健康教育,增设游戏理论与实践、动作分析与教法设计;项目选项上采取半年一选,设置门槛,鼓励多选;模块课程设健身房指导、户外运动指导、幼儿体育培训、健康管理与运动干预、中小学体育教学、体育领导力培训等6大模块。(4)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外每年固定设置上半年体育教师基本技能大赛、下半年由学生组织的田径运动会;要求学生课外参加某一个项目的常年运动队;要求学生完成120个学时的校内体育实践服务;要求学生毕业前获得8个运动项目的等级证书(自己制定)以及200 m游泳合格证。课内学习广泛采取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方式。模块课程的学习完全采取田野实践的学习方式,实现课程项目化,学生边实践边学习。

3.3 实践成效

(1)学生运动能力得到充分挖掘和提升。在2018年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上凭一个专业,全面开花,获得全省总分第3名,令其他院校羡慕不已。(2)学生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就业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学生参加各种就业考试和面试,捷报频传,毕业生纷纷回校感谢母校的培养,盛赞学院的培养方式已经让他们和社会需要紧密接轨。(3)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提升,表现在积极开拓教学领域,主动与社会对接,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等方面。

4 结 语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功能与结构是对应的,同时又是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事物的固有结构影响、规定着这一事物的性质,限制着它的范围大小,结构的改变也必然引起功能的改变,结构的有序化也促进功能的有序化;另一方面,功能也制约、影响结构的变化,事物原有功能的强化、削弱、丧失以及某种新功能的产生,会导致事物原有结构发生变化。应用型高校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着市场多样化的挑战,体育教育专业的功能必须发生变化,功能的变化必须要与之相应的能力结构发生变化,以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真能力——强大的教学能力、广泛的专项运动能力和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去应对市场的变化,才能适应市场需要。改革的号角一直在吹,我们仍然在路上努力着。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结构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律诗的开合结构
论结构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论《日出》的结构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