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素养理念下积木游戏在幼儿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26胡碧升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积木建构经验

宁 科,胡碧升,李 阳

(1.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2. 贝玛积木教育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1200;3.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1 研究背景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在“幼有所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办好学前教育”,这为我国0~6岁学龄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2012 年教育部颁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对3~6岁儿童提出动作发展的要求,为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指明了方向。2016年10月我国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实现全民健康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立足全人群就是要使不同人群在身体方面获得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使幼儿、老人、残疾人等有特殊需要的人群获得普惠性的支持和帮助。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第一次提出幼儿体育工程,将实施幼儿体育作为青少年体育的重点工程。幼儿体育受到政府关注度高、社会参与度高,走向市场化、多元化发展道路。制度规范逐渐完善,幼儿体育发展有章可循,我国幼儿体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幼儿成长时期需要通过大量具体经验建构学习的认知与行为,游戏化教学运用于幼儿学习活动,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身体素养与积木游戏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具身认知理论。因此,将积木游戏融入幼儿体育教育教学过程,发展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累积身体活动,培养运动习惯,将赋予幼儿体育创新发展新的思路、方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身体素养

身体素养的理念聚焦于日常身体活动与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关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在情感、动作、认知和身体等相互作用的多种维度上激发运动兴趣,培养运动能力。具身认知理论提及的身心一元论支撑着终身参与身体活动的行为习惯养成机制。具身认知理论注重认知主体的身体活动行为对认知活动的影响机制,认知主体在当下环境中产生的动作行为同样对认知活动产生影响,所以认知主体所处的环境也成为认知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结合身体素养的概念和原理,本研究认为,身体素养发展的初始要引发幼儿运动好奇心,通过积极有趣的游戏互动,让幼儿不断探索动作活动,熟练基本动作技能,建立运动自信,并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身体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积极影响幼儿健康发展。

2.2 积木游戏

积木游戏类属于结构游戏中的一种,具体指使用积木进行建筑和构造的游戏。在积木游戏中,幼儿运用平铺、垒高、叠加、延长、围合等建筑技能,搭建各种具象的物体。刘焱(2013)认为,评估幼儿积木游戏水平的两个维度包括“象征性”和“建构性”。皮亚杰曾指出,积木游戏对儿童的身体、逻辑数学和社会认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提倡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积木在空间中搭建来表征物体和建构经验(Piaget,1962)。本研究定义积木游戏作为幼儿具身性游戏的一种,是一种典型的建构性活动,其所体现出的全面性、知识性、趣味性、差异性和实践性等均符合幼儿精神、活动和生命的发展。

3 身体素养理念下积木游戏在幼儿体育中应用的具体要素

3.1 身体素养理念下幼儿体育的研究要素

从儿童早期身体素养发展的相关研究可以得出,动作学习、动作习得与动作发展是影响身体素养形成的关键因素。其原因在于幼儿身体动作发展是幼儿发展的基石,是幼儿认知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中介、桥梁。体育是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幼儿通过体育运动获得动作技能、感官刺激的机会,在此基础上使幼儿获得生活世界的经验,享受运动过程中的乐趣,改变生活方式,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大部分专家同意个体动作的发展会经历不同的时期,以不同干的速率,受到许多内部(心理、动机、认知、社会性等)和外部因素(环境等)的综合影响。动作发展研究是一个容易被儿童教育包括特殊教育在内的工作者所疏忽的领域。在学前期和小学期间,儿童的运动能力开始发展并渐趋成熟起来。身体的发育状况和儿童的活动经历在影响动作模式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动作发展方面的缺陷得不到有效识别和补救,孩子可能终身都存在运动能力方面的问题。

3.2 积木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研究要素

大量研究表明,积木游戏对幼儿的身体、认知、社会情感、数学、空间、艺术和语言方面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积木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幼儿在搬运抱拿和搭建积木的过程中需要依靠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控制,不仅锻炼了手眼之间的协调能力,也促进了大小肌肉的发展。宁科(2018)的研究指出,幼儿身体动作发展是幼儿发展的基石,是幼儿认知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中介、桥梁。运动教育是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作者以动作经验、感官刺激、生活世界体验、运动过程乐趣、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等为理念结合积木材料设计了幼儿创新运动教育课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幼儿创新运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幼儿在运用身体动作进行积木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分工、协作,从中学会合作、服从、倾听和表达等社交经验。黄人颂(2012)提出,积木游戏可以培养儿童的动作创意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运用以往经验进行想象与回想,主动性和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身体动作,在身体活动的增进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与情感交流。

3.3 身体素养理念下积木游戏在幼儿体育中应用的具体要素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积木游戏,是一种以幼儿“动作经验表象”为原型、以幼儿“动作思维”为支撑、以幼儿“身体知行合一”为特质的活动游戏新样态。具身认知强调“知觉、身体和世界”是一个统一体。首先是通过身体的方式而不是意识的方式与客观世界产生关系,通过身体对客观世界的作用而对世界产生感知和认知。人的“认知、思维、记忆、学习、情感和态度等是身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塑造出来的”。

Edger Dale早在“学习经验金字塔”(The Cone of Experience)中提出,通过亲身体验、动手做、参与及分享等方式所产生的直接学习的具体经验,能帮助学习者产生70%~90%的记忆,而抽象符号的教学(如听讲或阅读文字)是效果较差的教学方法,学习者仅能记忆10%~20%的内容。应用Edger Dale经验金字塔理论到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获得更有效的学习:运用“手做心动的学习方式”(hands-on, mindson learning),提供幼儿“动手做”的具体经验,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师幼间与同伴间的冲突、争论,能产生丰富的观察和思考经验。基于身体素养的动机、情感和认知3个方面,结合积木游戏的特点和游戏策略的4个维度:游戏(Play)、建构(Constructionsim)、想象(Imagination)及认同(Identity),本研究提出通过积木游戏融入幼儿体育中的六种相互关联的要素,包括游戏、建构、想象、认同、动作和经验。幼儿从积木游戏中获取建构的知识经验,激发他们的运动参与乐趣和好奇发现的品质,并诱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多样的动作发展和身体活动水平,培养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同时,教师通过积木游戏策略与幼儿进行身体活动后的言语交流互动,产生实时动作回想与动作经验积累,建立动作概念和动作记忆,形成个人和集体的认同和共情,发展幼儿的社会情感。

3.3.1 游戏积木游戏融入幼儿体育中,重视诱发幼儿身体动作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游戏过程重视4个目的。(1)社会性连接(Social Bonding)——从游戏中带出合作、团结、安全及角色归因等活动,对同伴的领导能力、合作能力、组成团队、坚韧品质等产生重要影响。(2)情感表达(Emtional Expression)——游戏的基本动机,从身体活动中表达及积累情感知识经验(affective knowledge)。游戏者会在活动中会产生爱、愤怒、或恐惧等情感动机,而有不同形式的参与及表达。(3)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 ——参与者能从游戏的建构及冲突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隐喻等运用,获得动作学习及理解的发展机会,从而感知动作特征或规则任务等抽象概念所代表的意义。(4)游戏竞争(Constructive Competition)——竞争游戏不单是“取胜”的结果,而且在游戏的竞争活动中,观察及评价参与者的能力,鼓励参与者个人或集体尽全力完成积木游戏活动,将竞争游戏与现实生活中的敢于挑战的经验联系在一起。

3.3.2 建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Seymour Papert在瑞士学者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论影响基础上提出了“建构论”。他们认为无论孩子或成人除了受Piaget认知发展的影响外,他们还能从“动手做”(making)的过程中得到学习经验和能力的发展。积木游戏在融入幼儿体育中,提出两种建构观点:(1)当幼儿通过身体动作在现实场景中建构具象的物体时,同时他在大脑中建构抽象理论及知识。(2)当幼儿大脑中新的经验、知识建构后,会促使他们进一步执行生活中更多复杂的动作任务和身体活动。上述两种形式的活动不断交互地重复、增强,最后使幼儿得到许多关于动作和身体活动新知识及经验。

3.3.3 想象“想象”是一个人的创意源泉,也是刺激学习的驱动力。唤起幼儿原本已有的想象力,促进他们在学习、解决问题、创新上的进步发展。积木游戏在融入幼儿体育中提倡想象的3层形式。(1)描述想象(Descriptive Imagination):在现有的活动情景下,让幼儿描述眼前看到的现象是什么、如何赋予它们意义、哪里能找到新的可能尝试挑战的机会。(2)创造想象(Creative Imagination):积木游戏策略的核心部分。创造想象是在游戏活动中利用多样的身体动作表达,创造出个人或集体原来所没有的新思路、新方法,亦即改变。(3)挑战想象(Challenging Imagination):从上述2项中衍生出否定、矛盾、甚至挑战。颠覆原有规则、清除旧方法及事物,解构现状后,产生新的创意的思路。

3.3.4 认同积木游戏策略注重参与者在活动中能产生实时认同(real-time identity):认同同伴、问题、化解、分享等活动,透过个人或集体认同产生共情,最后合作协同一起完成目标任务。认同是积木游戏策略中重要的元素,如果同伴成员无法产生认同,那么上述游戏、建构、或想象等会缺失一环,基于动作

3.3.5 即时动作即时动作(real time),在活动中即刻建立认同、产生共情、找到问题与答案、找到游戏策略,然后快速付诸行动。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参与者不断地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做实时思考、实时回答、实时做动作、实时建立经验知识。

3.3.6 经验经验( experience)是一种专注、沉浸的思维状态,参与者在浑然忘我的状态中,吸取经验及学习。在积木游戏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者所产生的经验,能有效地融入“游戏、建构、想象、认同”的活动中,同时又能在“动作”下整合四者的体验,提升游戏学习的效果,产生强烈得身体体验和运动愉悦感。

4 结 语

本研究以身体素养所包含的相关要素作为幼儿体育创新发展得研究维度,既可以从一个国际认可的标准来审视我国在这年龄一阶段儿童的动作发展、身体活动与运动参与情况,也可以为我国在探究幼儿阶段养成体育习惯的研究中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对积木游戏在幼儿体育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创新,提出游戏、建构、想象、认同、动作和经验6种学习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宽幼儿体育游戏化教学的研究视角。在身体素养的理念下,通过积木游戏发展幼儿基本动作技能,提升身体活动水平,激发幼儿运动兴趣,培养幼儿运动习惯的融合研究更是首创,这将对国内外研究幼儿体育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猜你喜欢

积木建构经验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堆积木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建构游戏玩不够
有趣的积木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