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安全现状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
2019-11-26邵明晓
邵明晓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江苏 南京 210019)
1 安全意识概述
作为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基础课程,体育课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抵抗能力,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体育课程的设计也并非一概而论,而应视学生的基本学情而定。无论目标、内容有何异同,安全意识始终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体育安全意识绝非停留在理论知识及活动的层面,它需要教师唤醒每一位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内化到日常的体育活动中。意识是一切行为的源泉,只有将安全意识根植于体育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预防危险事故,为学生健康保驾护航。
2 小学体育课堂安全现状分析
2.1 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增风险
体育不是主学科,所以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认为体育教师就是上课带学生玩,这些不正确的观念使学校对体育学科关注程度很低。有的农村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存在让其他教师“兼职”的现象。学校往往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往往不足,器材出现老化现象,这就增加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例如,有的学校操场上会配备一些单双杠的器材,教师在教学时会利用单双杠进行一些压腿,压肩等练习,但是这些器材已经老化生锈,甚至晃动,单个练习时也许还能承受,多人练习时随时都有可能倒塌,非常危险。
2.2 教师缺经验,体育教学多隐患
作为体育教师,提前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更要备安全,但囿于教学经验不足,一些年轻教师的关注点通常只局限在课堂常规上,就会出现由于自己的一些疏忽和失误而导致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现象。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带跳绳上课,教师的关注点可能会放在如何让学生站好队、走好路等方面,而忽视了安全教育。如果提前教会并要求学生将跳绳卷好拿在手上,就能大大减少学生踩到自己跳绳而被绊倒的可能,这些都是让体育课堂出现安全隐患的因素。年轻教师应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2.3 学生较活跃,自我保护意识弱
对小学生而言,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这也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与初中相比更为活跃的原因。活泼好动的天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小学生体育素质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也出现出了一些安全问题。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更多地体现为追逐打闹、散漫无纪律,这种课堂状态无疑使体育教学的安全系数大打折扣。
3 小学体育课堂安全预防策略
3.1 课 前
3.1.1 备课需充分,提前排查隐患,采取措施体育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目标、内容、重难点等要素,还要排查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否则,等到上课时发现隐患,再去防范就很被动。例如,分腿腾越的体育课,教师通常会在跳马的前方放置一块垫子起保护的作用,这时就需要在备课时提前考虑练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垫子滑动的情况。为此,有的教师会事先准备胶带,课前就提前将垫子分别固定在练习场地上;有的教师让学生轮流将垫子按住,以减少因练习中下落冲力引起滑动的隐患。
3.1.2 家长需重视,明确安全意识,正确着装除了学校与教师,家长也应明确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危险性,合脚的运动鞋和轻便的运动装是上体育课的前提和基础,家长要督促孩子在上体育课时穿运动鞋、运动裤,避免因为服装问题造成运动损伤,使学生安全健康地参与体育活动。
3.1.3 教育需提前,事先明确要求,规范动作对于认知能力十分薄弱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体育安全意识相当差,如果不加以引导教育,出现各种安全问题的概率就非常大。在进行一些比较有危险性的课程时,教师在上课前应给学生培养正确的安全意识,如在执教前滚翻时,向学生提前交代本节课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请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否则,学生就会非常兴奋,有的学生因为好玩甚至用头顶去做前滚翻,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3.2 课 中
3.2.1 重视课中热身运动课堂常规常抓不懈的同时,部分体育教师往往忽略了课中的热身运动,而体育活动前的热身运动恰恰是学生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保障。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热身运动,以确保安全。
3.2.2 技术动作正确示范体育课上,在进行相应的运动时,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动作。教师在进行技术动作的教学时,必须确保其技术动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如果讲解不正确,学生在学习时可能错上加错,进而出现安全事故。
3.2.3 保护措施及时到位在教学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时,如后滚翻,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并在学生进行动作时,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
3.2.4 安全距离严格控制在上跳绳或立定跳远之类的体育课时,教师应控制好学生前后左右的距离,否则就会出现跳绳打到别人或者跳远撞到别人的现象。另外,如果是投掷教学,不仅要控制好安全距离,还要控制组与组之间练习的时间,第一组学生投掷完,并全部捡完器材以后,第二组学生才可以练习,避免器械砸伤别人。
3.2.5 运动适量,区分对待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锻炼,而锻炼的普遍方式是跑步。在体育课上,跑步也是常见项目,教师应合理安排运动量,并对特殊体质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关怀,防止运动量过大造成的损伤。
3.2.6 放松练习相机缓解一节大运动量的体育课过后,学生的肌肉、神经都处于亢奋或疲劳状态,教师往往在下课铃响之后便匆匆解散了学生,这显然是不对的。教师应及时将学生组织在一起,根据课堂运动的强度,合理安排各种放松练习,以缓解学生的疲劳状态。
3.3 课 后
一节体育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体育安全的完全落实,因此教师也要特别关注课后反思及小结。课后反思和课后小结是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剂良药,课后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如果因为不合理而造成学生的运动损伤,应及时记录,并提出改正的方法,确保在以后的执教过程中减少甚至杜绝学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