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程助力儿童言语学习

2019-11-25任淑梅

江苏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微课程

任淑梅

【关键词】微课程;网络共读;亲子助读;亲子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3-0069-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基于此,笔者尝试开展有利于儿童言语学习的微课程实践,为儿童言语学习营造真实有效的学习氛围,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构建有效的言语表达。

1.寻微课程之“源”。

“微课程”的启动一般选在新学期之初,由学校制订课程计划,各班明确学期研究主题,按一月一话题列表。如以统编语文教材一上《金木水火土》为出发点,确定微课程研究主题:数字故事。学生利用“晨诵时光”诵读《三字经》中的经典语句,教师利用“启学时间”讲述数字故事,《阿拉伯数字故事》《汉字里的国学》及我国四大名著中与“数字”有关的故事;故事主讲人由学生担任,月末主题小结特邀小专家主题演讲,提前做好演示文稿,整体介绍自己一个月来研究数字故事的成果,以研究者的身份全景展示研究全过程。

2.设微课程之“场”。

微课程中的言语应用与一个人的言语能力有关,还与言语的“场”密切关联。所谓“场”就是人与人语言表达的契合度,“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就是言语对象和言语场合不同所呈现的现象。有经验的教师会给学生创设一种令学生愿意开口的“语言活动”运行环境,即儿童言语场。

以统编语文教材一上《我们做朋友》口语交际为例,教师可以按以下步骤创设“儿童言语场”。第一步:询问家长自己名字的来历;第二步:自我介绍;第三步:给自己设计一张名片并送给好朋友;第四步:开展探究古人的字与号内涵、查家族的族谱、绘制家族树形图等一系列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交流有话题,交流有内容,在交流中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朋友。这样的微课程研究,不但容易操作,而且有助于将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能动性激发出来。学生的个体学习也可以带动整个家庭的群体学习,形成家庭学习场。

3.变言语学习之“形”。

微课程要得到学生的真心喜欢并能持续开设,必须有适合学生言语表达的形式。唱歌的形式有独唱、重唱、小合唱、大合唱等,这些“形”有不同的要求,带来的欣赏效果也不同。言语学习的形式也要丰富多彩才有效果。正如教育学者朱永新说:“最美丽的童书蕴涵着最美丽的人类精神,童书对人格的发展、对智慧的发掘、对人类普世价值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低年段儿童来说,图文并茂的绘本是比较适合他们的童书。比起那些一閃而过、只带来一时快感的“快餐文化”,欣赏绘本无疑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晨间,学生们利用“晨诵时光”按照主题晨间诵读,同伴交流;绘本发在班级群里,家长们看后也能参与讨论,这能形成“亲子助读”的阅读氛围;还有家长将家中的绘本拍成照片分享阅读。就这样,微课程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起了助学的桥梁,实现了微课程言语学习之“形”的延伸。

遵循“语言生产”无限性的规律,让语言活动实现有价值的“反复”,利用语言“增多”的特性,助推语言活动的“再生产”,从而拓展学生言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言语学习从点到面,从局部向整体化、体系化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语言、思想情感的双重积淀,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崇文小学)

猜你喜欢

微课程
创建物理微课教学模式,开拓多元有效教学途径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微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