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教学需要新思维
2019-11-25陈小平
【摘 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编写理念先进、主流价值明确、体例结构新颖、特殊板块栏目要求特别等鲜明特点。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吃透精神,领会编写意图,要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去教好新教材。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教学;新思维;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3-0020-04
【作者简介】陈小平,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盐城,224002)副院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充分吸纳了我国近百年来语文教育和教材建设的宝贵经验,并融合了新课程改革以来十多个版本教材之优点,编写而成的一套新教材。这套新教材,不仅汇集了语文教育之优良传统,而且顺应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其育人理念先进,编排特色鲜明,教学要求精准,教法学法多樣。这些,都有别于过去的语文教材。因此,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进行教学时,要格外认真地研读教材,吃透教材,领会编者的意图,从而精准地实施教学。
一、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这一首要问题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能否贯彻落实、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最突出的理念就是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将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始终贯穿在教材编写之中,切实承担起人才培养之重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或者说特色,就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的方式,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地融合起来。这“双线”,一条线是以人文主题来选择文章,组织单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另一条线是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明晰地分布在各个学段、每册教材、每个单元之中,着力于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形成。这样,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民族传统以及良好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与学生语文学习有机融合,自然浸润。
可见,统编教材不再是过去的小学语文教材,仅仅用来让学生识字写字,读读课文,学习语文知识的,而是从学生一生发展、全面发展的高度去编写的,让教材承载着思想道德教育和学习语言运用的双重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刻领会教材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在日常的教学中,化为语文的“血肉”,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语文要素的教学,使学生扎实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及言语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强化教材的德育功能,在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能力的同时,注重用一篇篇富含思想教育内容的课文为小学生“培根铸魂”,打下生命成长的精神底色。
二、注重语文能力的提升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能力体系的构建,主要以语文要素的方式呈现,这也是教材编写的一大突破。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前面增设了单元导语页,明确提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即教学重点。单元导语基本上都是从阅读和表达这两方面明确提出本单元的能力训练要素。同时,教材还通过课后练习题,“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板块,将本单元语文学习需要掌握的方法及语文能力的发展、提升落到实处。
当然,这些语文要素是散点分布在各册教材、每个单元中的,也是按照听、说、读、写同时推进的思路进行综合编排的。教师在研读教材、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单元内部彼此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单元与整册教材之间的相互联系,要进行统整,善于前后的勾连,在教学中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分步推进,并反复强化练习,让学生逐步形成必备的语文能力。
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单元导语页语文要素的呈现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统编教材还在努力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教材编排结构,在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了语言表达训练的内容,特别是书面表达,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不断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进而形成语文教学“阅读与表达”并重的教学状态。如,教材将口语交际、习作从原来的单元练习中单列出来,和课文并列安排;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单独安排一个习作单元,教给学生专门的表达方法;课后练习中增加小练笔等。
学生语文能力不是靠学习语文知识就能获得的,而是要在大量的、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统编教材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选择问题情境和学科素材,精心设计学习材料呈现方式,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如,教材通过阅读策略单元及一些特殊文体单元等,系统介绍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还通过安排自主阅读、习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做了一些设计。一是思维能力梯度上升。先是低年级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到了中高年级开始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批判思维等培养。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如,一上《日月水火》这篇课文,这是小学生进入学校学习语文的第四篇课文,编者就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猜一猜,连一连”的练习。这个练习中的“兔、鸟、竹、羊、木、网”六个字都是生字,小学生在猜测和连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有挑战性的。再如,编者还在一上、一下、二上这三册教材中安排了“非全文注音”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用“猜想和推测”的方法去识字、理解词句,进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到了中高年级,从体会直接抒发的情感到体会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情感。像《桂花雨》《祖父的园子》等课文是借助人景事物抒发情感的,而《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课文则是在具体的细节和场景中蕴含情感。二是编排专门的思维单元。教材在五下第六单元安排了一个“思维的火花”专题单元,通过《田忌赛马》《跳水》等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内容学习层面进入思维层面,让学生获得具有普适意义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三是通过习作板块训练思维。通过习作来培养和促进学生言语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统编教材特别注重习作板块的编排,通过习作内容的设计,特别是习作能力单元的安排,有意识、有梯度地把习作训练的重点放在其背后的思维能力训练上。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的思考题为“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景阳冈》一文中的思考题为“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这些训练题,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忆读书》一文中的思考题为“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制定指向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让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思维在言语实践的活动中拔节、生长。
四、着力变革教与学的方式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试图从教学材料的设计、内容板块的调整,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传统、陈旧的教学生态。一是从教材结构上进行改变。过去的语文教材,几乎就是阅读课文和练习题,因而导致语文课就是教师分析讲解课文,学生做习题。统编教材着力改变教材这一格局,让口语交际、习作、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外阅读等内容也呈现在教材中,有的还单独成为一个教学板块,这样就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一些不一样的变化,彻底改变教师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状况。二是在练习系统中增加大量的实践活动。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语文园地等练习板块,不再是机械的抄写、做题、背诵等作业,而是设计了大量的言语实践情景活动,引导教师少讲解、少分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去交流,进而不断地感受新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三是通过独特板块的教学推进转变。统编教材专门编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力图通过这一板块的教学,真正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的转变。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实际情境下多种语文方法、能力的综合运用的过程,这一领域的教学,不需要教师去讲多少语文知识及方法,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将语文知识、技能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进行迁移,在独立的言语实践中、在复杂的问题解决中、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实现从知识、技能到能力的转化,进而形成稳固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有一个清晰的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亲身经历阅读、表达及实践活动时,才能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自觉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让出时间、空间及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这一理想状态的教学生态,虽然当下的教师可能还不适应,难以自觉地去实施,但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当借助统编教材,一点一点地去实践,一步一步地去改革。
五、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阅读问题一直没有落到实处,其根本问题就是学生的阅读缺乏引领和指导,学生不知道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特别注重学生的阅读,多次撰文呼吁语文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课外閱读,并提出了统编语文教材是“专治少读书、不读书”的编写理念。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上做了许多的思考和安排。一是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教材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将课外阅读课程化,确保学生的阅读效果。教材从一年级开始,每学期安排“快乐读书吧”,用这个固定的栏目,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教给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在这一板块的编排上,还充分考虑学段的梯度要求。一年级,开设“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旨在让家长一起陪着阅读,激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到了二年级改为“我爱阅读”,让学生尽可能自己去阅读;到了中高年级,逐步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阅读整本书,并在学生阅读实践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注意课内外的贯通。统编教材建构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这“三位一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精读课文,主要是通过课文这个典型的例子,教给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策略、方法,并学会这样的表达方法,能够运用到今后的习作中;略读课文,让学生运用前面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去自主阅读,教师适时做一些点拨。最后,学生再去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同时,教材在课文导读、课后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板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倡导教师采用“1+X”的阅读教学模式,即教学一篇课文,附带若干篇相关文章的阅读。三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年级安排一个阅读策略单元,集中教给学生最基本、最需要的阅读方法。在中高年级教材中,还编排了神话故事、诗歌、古典名著、外国名著、人物专题、非连续性文本等单元,通过这些特殊单元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学会不同体裁文本的阅读方法。另外,教材还利用小贴士、泡泡图、批注及“快乐读书吧”等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
温儒敏教授说:“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教师在使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时,不要局限于具体课文、具体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要满足于练习、刷题,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放眼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让出时间来,给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开阔视野、积累语言,形成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的能力。
总之,对新教材的使用,我们要从原有的教学观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中跳出来,要有更开阔的视野、更高的站位,放眼于学生的发展,用活、用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