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专业课小班化教学从“行”至“神”的实践研究
2019-11-25镇海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镇海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朱 明
1 汽修专业小班化教学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所院校已普遍实施小班化教学,力争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成长。相对于传统大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保留班级授课制、突破大班管理难、提高学生被关注度、提升教学可行性等优点。我校高二年级汽修班的专业课普遍采用小班化教学。笔者作为一线专业教师,执教该班以来,我觉得小班化教学优势在实践中难以得到体现。教师们只是面对更少的学生,在课堂上管理得轻松一些,而在教学进度上也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遇到考验和考核,就采用“抓”学生的方式去“逼”学生进行创新表演,既没有师生互动和因材施教,也没有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各自的“生态位”。这样的小班化教学看不到“神”,也就缺失了实际的意义。
2 汽修专业小班化教学问题探究
2.1 教学实训设备的局限性
想要实现汽修专业课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既需要教师精心开展教学设计和科学的课堂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与行业前沿接轨的实训教学设备及教学平台等。如果教学硬件设施有所欠缺,那么真正的小班化教学工作也难以开展。我校汽修专业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50人,再加上两个年级的汽车营销专业及本专业升入高三的部分学生也时常需要使用实训楼里的理论授课教室。若按原先大班上课的模式展开教学,资源尚且紧张,现如今将一个大班分为两个小班授课,教师可使用的教学资源更加紧张。不仅如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很多实训设备只有一台或几台可让学生操作,这导致在小班化授课模式下的大多数学生仍然得不到独立操作机会。
2.2 学生个别化教学有所缺失
个别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并没有什么标准形式,小班教学想要继续发挥潜在优势,就必须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探索班集体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渠道与方法,不断接近小班化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得到“多元、个性、适合”的发展。
我校汽修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进校以来,随着身心发展,他们在课堂中同样渴望被关心和重视,教师良好的引导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以简单地分配小组、布置任务、整体完成的形式结束课堂教学,那只会让那些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掩盖了掌握不好的学生,使得原本技能薄弱的学生更加薄弱。笔者所任教的高二年级汽修班中有就有几个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每节课都呈现“学不懂、听不进”的状态,深入沟通和了解后,才知他们正是因为长期的被将就和被忽视,才会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2.3 教师课程教学策略的失衡
与普通大班化教学不同,小班化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及其他原因,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和实际的课堂教学策略中并未有明确的区别化设计。
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的具体事件,而教学又是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这就使得教师成为课程制度的执行者,一旦教师缺乏对课程的创新,只是为了完成实训教学任务,那无论班级人数多寡,学生接受的仍然是一成不变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也无法得到小班化教学所带来的好处。
3 汽修专业小班化教学从“行”至“神”的途径
3.1 借助校企合作优势
以我校为例,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打破授课地点和授课模式的界限,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校内汽修实训工厂有较多的教学素材,学生可在校内跟随教师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待教师检验通过后,再对学生进行集中管理,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校内汽车4S店进一步学习。与此同时,教师亦可请企业师傅协助教学,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企业内的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走进企业,进行深入学习,充分利用企业实训资源的优势,高效开展实训任务。笔者所带的高二年级汽修专业目前就尝试以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在实践中发现这样既能让学生和教师接触前沿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又能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为以后走上职业岗位奠定基础。
3.2 优化分层教学和分层辅导方案
在专业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特别是实训课的操作过程,这样的差距尤为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小班化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教学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同样,这也是促进班级学生更好发展的有效措施。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按照教学要求把学生进行分层,以笔者所教授的高二年级汽修班(25人)为例,进行以下分析。
(1)A等生。该层次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强,完成课堂实训任务质量高,划分人数8人。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平时可提高实训难度和实训要求,为今后专业方向技能类比赛储备人才。
(2)B等生。该层次学生可以说是班级里的大多数,这部分学生在他人引导下能较好地完成实训任务,划分人数15人。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每节课将课堂所学内容理解透彻,按要求完成每节课的实训任务和任务工单。
(3)C等生。该层次的学生通常只占少数,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无法按照教师教学进度完成课堂任务。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适当调整任务要求,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尽可能不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末位的学生采取降低难度并给予鼓励的教学方式。笔者任教的班级中,有2位严重厌学的学生,在实训课堂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和个别化对待,如今也对汽修专业课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
分层教学没有固定的方式,它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和分析学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对日常的教学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安排,从而充分发挥小班化的实际教学优势。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好这一点,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有区分度的考核和奖励机制。
3.3 整合教学中的“琐事”
教育活动既包含了具体教育教学活动,又包含了一些“琐事”,如“课堂秩序的维护、课上学生之间的纠纷、实习场地卫生任务的分配、各类专业竞赛的选拔与训练”等。这些看似无关教学的“琐事”,事实上,需要牵扯教师的部分精力。但如果你将它们视为教育活动的关键要素,那它们就不再是“琐事”了,而会成为一个影响活动效果的关键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看到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使天赋和社会所给予的一切在人的身上将达到惊异的和谐一致。”因此,教师如果能以对待课堂教学的态度来对待那些学生的“琐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 结语
小班化教学从“行”至“神”的形成,让学生能进一步感受到教育教学的精细,无论是从教学模式、内容及教学空间,都能让每个学生拥有个性化的辅导,让其充分享受教学资源,能够拥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空间,真正做到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相结合。在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不能轻易放弃任何尝试改革创新的机会,要根据每次课的教学现状对自己所教和学生所学进行深度分析,只有长期坚持做下去,才会有成效。